【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4611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1.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 有教无类 B. 诲人不倦C. 仁者爱人 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选项A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而选项B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选项C是孔子“仁”的思想;选项D项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不符合题意

2、。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信息可知是天人感应学说,C项正确。春秋大一统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统一,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控制、约束其它学派的发展,不让它们与儒学共同发展,与题干天人感应

3、不符,排除B。D项是三纲五常思想,与题干天人感应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理解题干关键信息“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等是解题的关键。3.“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A. 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 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C. 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D.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舞”字的演变看出,汉字是由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发展演变,符合题意,故C正确;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A说法错误,应是由繁到简,

4、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最初文字的特点,“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表述太绝对,B错误;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联系所学我国汉字演变的特点和过程分析解答。4.明清时期小说成为文学形式的主流。其社会原因不包括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崛起C. 统治阶级的重视 D. 社会识字率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统治阶级重视不属于社会原因,而是政治因素,符合题意,故选C;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社会识字率的提高都是明清时期小说流

5、行的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社会原因”,联系所学明清小说盛行的原因分析解答。5.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出现于隋唐之际的是()A. 火药 B. 指南针 C. 造纸术 D. 雕版印刷术【答案】D【解析】火药发明于唐末宋初,排除A;指南针始于战国时期的司南,排除B;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C;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故选D。6.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

6、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 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 D. 道、法、儒、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的思想是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乙主张严刑峻法惩治腐败,应该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为政以德”,主张“仁”和“礼”,与丙的说法相符,丁的说法符合墨家思想,所以答案为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此题较简单,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道、法、儒、墨四家主要思想主张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应用。7.“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7、据此记载可知,当时()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为宰相冯道、李愚请令要求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制雕版印制出售,朝廷听从建议,使得书籍流传广泛。雕版印刷技术已于隋朝出现并应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五代之后的北宋,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文献的广泛传播依靠的是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而非手抄。故C项错误。D项,根据材料,雕版印刷技术应用于书籍的印制,使得其流传广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五代”,时间介于唐宋

8、之间。由此,结合印刷术的知识,可以排除AB,而C表述绝对化了。8.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 打败了骑士阶层【答案】B【解析】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火药传入欧洲推动资产阶级打败了骑士阶层,故B正确,ACD错误。9.明朝对理论数学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阶段,但实用数学的普及程度超越以前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各种公式和法则编成歌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A. 适应了商

9、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 说明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的发展C. 表明古代数学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D. 推动了数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到明代数学在民间普及程度很高,这说明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结合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与数学相关的需求就大大增加,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专制统治,排除B;由“但实用数学的普及程度超越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可知,C项表述错误;由“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可以排除D。10.史书记载某书法家“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下列可能为其作品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

10、草书最能体现书法家的情感,材料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正是草书特点的写照,C正确;A是小篆;B是行书;D是楷书。11.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这是说元杂剧()A. 产生的背景复杂 B. 反映的内容丰富C. 演出的情态逼真 D. 刻画的人物生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元杂剧的特点。材料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各种人都会在元杂剧中表现出来,故根据材料主旨,B符合题意。A和题意无关,排除;CD流于表象,排除。故选B。

11、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杂剧1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曾大闹地府,修改生死簿,成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自由人。他这一行为反映的实质是()A. 秉承传统维护等级秩序 B. 坚持正义弘扬民族气节C. 挑战正统反对纲常伦理 D. 锄强扶弱彰显英雄本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实际是要挑战正统反对纲常伦理,故排除A,选C;材料和民族气节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扶弱的信息,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明清小说13.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

12、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福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A. 社会教化功能 B. 文学鉴赏价值 C. 维护封建礼教 D. 革新社会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察明清小说,从题意对红楼梦的点评可知,这部作品有善恶报施,劝惩垂诫的作用,其教化价值与神圣同等效果。所以可得出A选项,题意在肯定红楼梦的社会教化作用。B选项未体现,错误;C选项未体现,错误;D选项,题意重在表达红楼梦的劝导作用,被读者感悟接受,并非主动革新社会风气,错误。【点睛】本题把握题意中评价的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14.下图所示著作在1

13、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明清时期 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中期B. 诗歌剧本散文小说C. 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D. 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颂扬人性的力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反映了反封建礼教的思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阐述了自然选择的主张;老人与海颂扬了人性的力量,故D项正确;神曲属于是文艺复兴时期而非启蒙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红楼梦属于小说,故B项错误;神曲是但丁的作品,而非彼特拉克,故C项错误。15.春秋战国时

14、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C.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儒家孟子思想,故A项错误;“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属于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由有不孝者乎”属于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

15、: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对于各家的思想主张能够熟练再现,据此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答案】D【解析】【详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道家代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儒家提倡“仁”“礼”,法家强调中央集权和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17.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