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4609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 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C. 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 说明

2、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分析题干中主要是读懂老子孝经左传易贲卦象辞观点的意思,通读后可见材料共同的特点是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传统思想中的人文主义2.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答案】C【解析】未将礼

3、制规范“强加”于人等字眼意在强调孔子努力使礼制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尽力与时代相适应,让人更好的接受礼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礼制就是要强化等级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试图推动礼制的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孔子是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 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C. 法家、墨家D. 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材料体现

4、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4.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材料信息“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

5、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5.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强调变革和法律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重视规则和秩序【答案】D【解析

6、】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规矩、道、法等概念反映了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只符合法家,故B项错误;儒家孔子和道家老子并未主张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材料关键信息“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归纳出规则和秩序的相同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归纳能力尤为重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

7、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并未成为汉代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也不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是儒家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B。7.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

8、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A. 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 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 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 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断狱结合了法律和春秋经义的内容,“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在此案的判决中以儒家思想为主,说明两汉时期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B项正确。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

9、中国法律儒家化从两汉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深入发展,到唐代最终完成,故排除C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符合两汉的历史事实,但和材料无关,故排除。8.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据此可知,朱子学A. 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 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 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答案】C【解析】宋明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没有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排除AB;由材料“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故选C;近代西方科学建立在实验和推理的基础上,

10、排除D。9. 曾有人对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吟诗曰:“梦魂惯得无拘束,又踏杨花谢娘桥。”程颐变色说:“鬼语,鬼语。”这说明他A. 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B. 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C. 对鬼神存敬畏心理 D. 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程颐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宋代的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中的诗句是人追求自由的表现,而程颐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理学10.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A.

11、 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 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 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 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儒学发展理学阶段,宋明理学主张遵循儒家伦理道德,“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严重束缚妇女,使妇女的社会地位急转直下,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女性地位下降影响不大,排除。11.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A. 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B. 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 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

12、能D. 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答案】C【解析】【详解】“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即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表明王阳明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故C正确;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属于认识论问题,无法体现“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排除A;材料是王阳明对“致知格物”的解释,B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是王阳明对“致知格物”的解释,无法体现王阳明“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排除D。12.李贽认为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不上什么“可鄙”。以下李贽的思想主张中与这一观点相一致的是A. 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B. 反

13、对道学家遵从的是非标准C. 鄙视脱离现实生活进行空谈D. 极力推崇自由、个性、平等【答案】A【解析】“工商业者开采矿藏、贩运货物,都是对社会对个人有益的事情”说明从商获取物质利益算不上什么卑鄙事情,“追求物质享受实为人的天性”符合材料主旨,故A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家思想精神,故B错误;空谈属于明清时期学风,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错误;自由、个性、平等属于个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错误。点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

14、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13.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A. 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 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 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D. 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材料“184

15、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反映的是近代知识分子对王夫之的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主张是否先进,D不正确。点睛: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以转化为“问题意识”,本题可转化为曾国藩等人为什么要重刻、校阅船山遗书?是为了保存和宣扬王夫之的思想,这体现了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14.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A.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 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C. 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 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答案】D【解析】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