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4183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福建省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三校联盟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月亮在云中穿行嬉戏”与“桥流水不流”,这两句话所选择的参考系分别是()A. 云朵和流水 B. 月亮和地面 C. 地面和桥 D. 云朵和桥【答案】A【解析】 “月亮在云中穿行嬉戏”,可见是选择云朵为参考系,“桥流水不流”中,桥本身是静止的,之所以运动,可见是选择水为参考系的,故A正确。点晴:本题难度较小,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同一个运动描述也有

2、可能不同。2.2017年9月4日,男子400米决赛成为引爆全运会赛场的首个项目,上海小将郭钟泽跑出了45秒14的个人最好成绩,一举打破了徐自宙保持了1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关于这则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消息中的“45秒14”是时刻B. 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C. 400m是运动员的位移D. 该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答案】B【解析】A项:消息中的“45秒14”是指的是某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故A错误;B项: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C、D项:运动员跑1圈位移为零,400m是指路程,故C、D错误;点晴:本题考查矢量和标量,矢量为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为只有大小没

3、有方向的物理量。3.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 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D. 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答案】D【解析】A项:重力的作用是不能放大的;故A错误;B项: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B错误;C、D项: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

4、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但产不是直接得出的落体规律,故C错误,D正确。点晴:本题考查伽利略运动规律的研究; 要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背景,以及实验方法,体会实验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地面向下B. 重力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 重心概念的建立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答案】C【解析】A项: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地面向下,故A错误;B项:重力的大小G=mg,地面上同一点处只能说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方g值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地方重力有

5、变化,故B错误;C项: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概念的建立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为地球,故D项错误。点晴:本题考查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的大小G=mg,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为重心。5.如图所示,小球以v1=4m/s的速率水平向右运动,撞上墙壁,经0.01s后以v2=2m/s的速率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则小球的平均加速度是A. 200 m/s2,方向向左 B. 200 m/s2,方向向右C. 600 m/s2,方向向左 D. 6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规定

6、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故C正确。点晴:在进行矢量式运算时,我们要先规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值,与正方向相反的取负值。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 ,正确的说法是( )A.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B. 自由落体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C. 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 在地球表面上经度较大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答案】A【解析】【详解】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质量无关,不管轻重如何,下落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C、在地球上的各点,

7、重力加速度不同,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D错误.故选A【点睛】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地球上各点的重力加速度不同.7.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则这三段路程之比应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9:11,第1s位移为1,接下来2秒位移为3+5=8,再接下来的3秒内位移为7+9+11=27.8.汽车原以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则它关闭发动机后经过6s通过的位移大

8、小为()A. 8m B. 20m C. 40m D. 50m【答案】D【解析】设关闭发动机后滑行的总时间为t,则由v=v0+at得,则关闭发动机后经过6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5s末的位移大小,即有,故选D.点睛:本题要分两步研究:先求出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将题中提供的时间与总时间相比较,判断汽车的运动状态,再选择公式求出位移9.物体甲的vt图象和物体乙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 甲在前2s内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为B. 甲在4内做往返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6mC. 乙在4s内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D. 乙在4s内做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0【答案】BC【解析】A项

9、:由图甲可知:甲在前2s内做匀减速运动,故A错误;B项:由图甲可知:甲在前2s内做匀减速运动,后2s内反向做匀加速,通过的路程:,故B正确;C项:由图乙可知:x-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故C正确;D项:由图乙可知:乙在前4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点晴:本题考查v-t图象和x-t图象的斜率、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10.下列关于弹力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 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斜面竖直向

10、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ABC【解析】【详解】A项,书受到的支持力是桌面形变产生的,故A对; B项,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受到的弹力是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对;C项,绳只能通过伸长来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力,所以弹力总是沿绳要恢复原状的方向收缩方向,即C项正确,D项,支持力垂直接触面,与产生形变者要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是斜面垂直斜面向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故选ABC11.如图所示,某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图像的是A. B. C. D. 【答案】BC【解析】【详解】该同学开始向右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

11、移均匀增大,知该同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左运动,知速度方向反向,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C正确,A、D错误。【点晴】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从实景图中确定出该同学的运动类型,以及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12.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从顶端由静止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 )A. 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8 m/sB. 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C. 加速与减速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之比为2:1D. 加速与减

12、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答案】AB【解析】【详解】A、设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则消防队员下滑的总位移为:, 解得最大速度为:,故A正确;B、设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1、t2,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解得:,故B正确;C、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则平均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因为平均速度之比为1:1,加速和减速的时间之比为1:2,则加速和减速的位移之比为1:2,故D错误;故选AB。【点睛】由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最大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研究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根据平均速度之比,求出加速和减速的位移之比。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2分,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13.某

13、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如图1所示测量弹簧总长度L和外力F,(该实验始终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做出的FL关系图线如图2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后一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0 (2). 50.0N/m【解析】根据胡克定律有:F=k(l-l0)由此可横轴截距大小为弹簧原长,图象的斜率大小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由图象得:l0=10cm;14.在“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长木板、小车、复写纸、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拖动纸带的同时,闭合电开关B先闭合电源,让打点计

14、时器正常工作时,再拖动纸带C纸带上的打点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较大D利用打出的纸带可以求出打下某些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3)某同学在本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下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频率为50Hz。则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 = _ m/s。 本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_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纸带 (2). 刻度尺 (3). BD (4). 1.01 (5). 1.98【解析】【详解】(1)为了得到小车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计算速度和加速度.所以需要纸带

15、、刻度尺.(2)A、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纸带,如果先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时器的电源,因为小车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A错误,B正确C、打点时间是一样的,要是点距较密则速度小,点距较稀则速度较大,故C错误D、利用打出的纸带能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BD选项是正确的.(3)因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根据 可知 故本题答案是:(1). 纸带 (2). 刻度尺 (3). BD (4). 1.01 (5). 1.98【点睛】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