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2200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州一中2017级高二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

2、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

3、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

4、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体系的形成既有实践中的感性体悟,也有思想上的理性总结。B.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C.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

5、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提出观点,文中重在论述并梳理孔子、孟子、荀子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B. 文章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时采用了递进结构,先“乐”再“畏”最后是“推人及物”。C. 文章先逐层深入地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后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D. 文章通过综合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体验式思维方式没有

6、理性思考。B.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有共性和差异,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是异质性基础上的共性。C.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D. 先秦三大儒者都强调自然有其“天命”,认为人类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过度消费。【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的说法偷换概念,不是“推己及人”,而是“推己及物”。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曲解内容,不是“论述并梳理孔子、孟子、荀子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而是他们共同组成先秦儒家生态伦理体系。故选A。【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

8、,“没有理性思考”说法绝对化,原文中说“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深层的思考”可知。C项,“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说法错误,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连续消费”可能是适度的,也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D项,“先秦三大儒者都强调自然有其天命,认为人类应该顺其自然”说法错误,原文中没有说孟子强调自然有其“天命”,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

9、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

10、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光 荣孙 犁饶阳县城北有一个村庄,这村庄紧靠滹沱河,“七七”事变那一年,河滩上的芦草长得很好。那时候,东西北三面都有了炮声,国民党的军队和官员,整天整夜从这条渡口往南逃,还不断搔扰抢劫老百姓。这一天,原生在河滩上割满

11、了草筐,忽听得有人叫他。他回头一看,是秀梅,秀梅低声说:“那道边有一个逃兵,拿着一支枪。”原生紧握他那镰刀,拨动苇草往东边去了。秀梅跟在后边,低声说:“去吧,我帮着你。”原生一脚把他踢趴,拿起枪枝,回头就跑。到了村边,两个人才站下来喘喘气,秀梅说:“明天你就去当游击队!”原生说;“你听见人家唱了没:男的去当游击队,女的参加妇教会。咱们一块去吧!”“我不和你一块去,叫你们小五和你一块去吧!”秀梅笑一笑,就舞动小镰回家去了。原生当兵去了。小五是原生的媳妇,常常和婆婆吵架,后来就是长期住娘家,秋收也不来。秀梅在村里当了干部,有一天,一群妇女在一家梢门洞里做活,小五刚从娘家回来,站在一边摇着扇子。秀梅

12、笑着坐下,说:“当兵是为了国家的事,是光荣的!”“光荣几个钱一两?”小五说,“我看也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饭吃!”“是!”秀梅说,“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这得看是谁说,有的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的下去,有的人还要想到比吃饭穿农更光荣的事!”别的妇女也说:“秀梅说的一点也不假,打仗是为了大伙。”小五说:“你不是干部吗?我要和他离婚!”大伙都一愣,望着秀梅。秀梅说:“你不能离婚,你的男人在前方作战!”“有个头没有?”小五说。“怎么没头,打败日本就是头。”小五回来就又和公婆闹,闹得公婆没法,咬咬牙叫她离婚走了。自从小五走了以后,秀梅就常常到原生家里,帮着做活。日本投了降,原生回来了。说:“

13、队伍往北开,攻打保定,我请假回家来看看。”新农会的主席手里扬着一张红纸,说:“咱们原生在前方立了大功,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队伍里选他当特等功臣,全区要开大会庆祝哩!”第二天,在村中央的广场上开庆功大会。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换了新衣裳,先围到台下来,台上高挂全区人民的贺匾:“特等功臣。”各村新农会又有各色各样的贺匾说辞,台上台下全是红绸绿锻,金字彩花。 区长讲完了原生立功的经过,他号召全区青壮年向原生学习,踊跃参军,为人民立功。接着就是原生讲话。台下妇女群里喊了一声,欢迎秀梅讲话,全场的人都嚷赞成。秀梅到台上讲了这段话:“原生立了大功,这是咱们全村的光荣。有人问:什么时候打败蒋介石?这问自己就行了

14、。我们要快就快,要慢就慢,我们坚决,我们给前方的战士助劲,胜利就来得快;我们不助劲,光叫前方的战士们自已去打,那胜利就来得慢了。这只要看我们每个人尽的力量和出的心就行了。有的人,说光荣不能当饭吃。不明白,要是没有光荣,谁也不要光荣,也就没有了饭吃;有的人,却把光荣看得比性命还要紧,我们这才有了饭吃。”台下面大声的鼓掌。接着就是游行大庆祝。最前边是四杆喜炮,两面红绸大旗;一面写“为功臣贺功”,一面写“向英雄致敬”。后面是大锣大鼓,中间是英雄匾,原生骑在枣红马上,马笼头马颈上挂满了花朵。每到一村,锣鼓相接,男男女女挤得风雨不透,热汗齐流。街上的老头老婆们连声说;“修下这样好儿子,多光荣呀!”队伍在

15、平原的田野和村庄通过,带着无比响亮的声音,无比鲜亮的色彩。太阳在天上,花在枝头,声音从有名的大鼓手那里敲打,这是一种震动人心的号召:光荣!光荣!(有修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生当兵后,小五感到打仗不知何时结束,她在家里生活压力又大,就常和婆婆吵架,回娘家住,最后和原生离婚了。B. 小说主要通过原生与秀梅河滩抢枪、秀梅和小五门洞谈话、全村开庆功大会这三个场景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C. 小说以原生去当兵打仗为中心,通过对比秀梅与小五,突出了秀梅的秀与美远见、识大体、顾大局、勤劳、能干。D. 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既有

16、乡村的自然环境,也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5. 小说以“光荣”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庆功大会,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A 5. (形象上)秀梅、原等人物抗日救国,所从事的事业,无上光荣。(主题上)歌颂了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抗日军民,赞美了他们以抗日救国为荣的崇高精神。(效果上)使文章更具有教育群众、宣传抗战、鼓舞斗志的作用。 6. (内容上)推动情节发展达到高潮。庆功会是主要内容,是故事的高潮。(形象上)突出了主要人物的形象。显示了原生是一个投身抗战的有志爱国青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赞颂。(主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