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41474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题命题人:吕秀 审核人:王峰(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 韩非子B. 论语C. 老子D. 墨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体现的是仁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校训出自论语,故B项正确;韩非子是法家著作,主张刑罚,故A项错误;老子是道

2、家著作,主张无为,故C项错误;墨经是墨家著作,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A.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C. 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D. 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可判断是墨家主张,主张误差别的爱所有人,D正确;A是儒家主张,题干没体现礼乐制度;B是法家主张;C是儒家主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3.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

3、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 主张“顺其自然”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出反对贵族和抑商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主张。法家思想中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故B项正确;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墨子是墨家代表人,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C项错误;黄老之学和儒家先后成为西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故D项错误。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

4、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 爱无差等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爱无差等是墨子观点;D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体现出的是“礼”的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消极方面,故不能选。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本题答案是B项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名师点睛】本题是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思想观点的考查。儒

5、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道家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要是严刑峻法及君主集权;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等。复习时可以结合每家学派代表人的具体观点主张详细进行比较。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柔弱、坚强、柔、刚等均是相对而言的,均是蕴含着朴素辩证法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人定胜天

6、”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兼爱、非攻”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思想而非严刑峻法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6.“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 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C. 出现了“诸子百家”D. 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答案】B【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

7、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直接”二字;C选项不是“最大”的影响;D选项只是一个过程描述,没有结果性的意义。7.“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A.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B.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 礼法并用,君舟民水D. 礼乐文明、仁人志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

8、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8.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具体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忠信”、“贤良”、“孝让”等,以及题干“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

9、形成于”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透过名字看本质,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确立带来的影响,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焚书坑儒”,不推崇儒学,排除;CD两项所示朝代均在汉代以后,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9.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A. “民贵君轻”说B. “五德始终”说C. “知行合一”论D. “天人感应”说【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

10、因而不能支撑“刘邦出身 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是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因而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 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10.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11、 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从而董仲舒得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故选B。A项错误,材料探讨的是人性论,并未涉及到孔子的仁的主张;C项错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材料思想相反;D项主张的是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因此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1

12、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名

13、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所学知识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选出正确答案。12.下图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标志,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主体图案结构形体严整B. 背景文字便于抒情达意C. 书法奖标志兼有楷书和草书D. 主体图案体现东晋书法成就【答案】D【解析】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东晋书法成就,D正确;根据“它以兰亭序局部作背景”可知,A项“结构形体严整”表述错误;草书便于抒情达意,兰亭序是行书,B错误;兰亭序以及“王羲之所写的书

14、字”没有楷书,C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兰亭序局部作背景,主体图案是王羲之所写的书字”,结合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分析解答。13.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 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 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 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 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选项可知,宋朝儒家思想中对女性品行重要性的递进关系表述,把女性品行重要性提升到国家层面,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B项正确;A 项与宋儒对女性地位的观点不 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宋儒

15、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排除C;D项与与宋儒压抑扼杀女性人性不符,排除。所以选B1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王阳明认为“尔身各各自天真”,人的各方面都是天生的,是固有的。这反映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故选A选项。B选项是理学家的思想;C选项与此无关;D选项不是材料的含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15.广东第一大儒陈白沙说“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据此分析,陈白沙的学习方法是A. 独尊儒术B. 格物致知C. 温故知新D. 反省内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