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39405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古人云:“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内容反映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观念,“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是培养品格高尚的人,和谐人与人关系,这

2、正是儒学的一个主题内容。“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明人要知恩图报,这同样也是一个正直与善良的人应该做到的,也是儒学塑造人品格的一个方面。“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属于道家无为思想,“浪费一粒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属于墨家节用思想,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家思想,排除,选择D项正确。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A. 温故知新 B. 有教无类 C. 学思结合 D. 因材施教【答案】B【解析】【详解】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思想,B正确。A、C和D属于教育方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

3、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 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 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强调礼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始皇把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单纯的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思想

4、争鸣中尚未取得统治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A. 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 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 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 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纯属偶然纯属巧合,即“谶语”与历史现象的吻合纯属偶然,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谶语”是偶然巧合而不能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谶语”是偶然巧合而不是是历史研究必须

5、参考的史料,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愚弄百姓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A. 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B. 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 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D. 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体现秦代整齐划一的治国理念,而他又是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理念。故选

6、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技艺,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权制度的理论来源6.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 反映了法家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坚决抛弃C. 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 是对“性相近,习相远”的阐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三纲五常对人的扼杀,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与性本善相悖,故C项正确。材料中三纲五常思想是儒家思想

7、,A错误。B中坚决摒弃说法绝对,排除。“性相近,习相远”属于性格养成,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7.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A. 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B. 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C. 司法程序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 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思想,“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体现出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A正确。B中“普遍存在”说法绝对,排除。材料中说明的是司法实践,不是司法程序问题,

8、C错误。儒家经典并不是法律基本原则,D错误。8.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这反映出唐代A. 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B. “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 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 D. 儒学复古性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及李对孟子思想的发展和对韩愈思想的突破,并建立起“性情”的人生观,可见这时期的儒学是对之前儒学的继承和创新,故C项正确;A和B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复古,D项排除。【点睛】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

9、,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9.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A. 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 B. 理学的影响波及到社会各方面C. 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入世观念 D. 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文化嗜古之风,“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体现出宋代文化内敛性,A正确。B中各个方面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商品经

10、济冲击了儒学积极入世观念,C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中央集权强化导致,D错误。10.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发展滞后 B. 商品经济推动 C. 专制统治干涉 D. 新的思想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人们的饮食观念在变化。故D项正确。宋代农业发展并不滞后,A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中吃素食主因,B错误。当时专制统治并不是干涉饮食变化,C错误。【点睛】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11、,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11.宋代开封流行的说唱作品西厢记诸宫调歌颂莺莺与张生冲破礼教,追求爱情;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书生刘知远从贫寒到显达过程中对待三娘的“负心婚变”。这说明当时A. 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 B. 文化生活丰富多样C. 程朱理学引起民众普遍反对 D. 城市商业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出宋代城市商业的高度繁荣,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提到了两个说唱作品,体现不出文化生活丰富多样,故B项错误;仅两个

12、作品无法显示程朱理学引起民众的普遍反对,故C项错误;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市民阶层文化和生活的作品逐步增加,两部作品正是说唱艺术迎合市民阶层趣味的反映,故D项正确。12. 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 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 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C. 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D. 海禁政策被政府否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13、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种解释当然不是完全的封建迷信,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是从事物的属性出发解释其行为,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改变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磁针的解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 评议国政是非B. 宣扬理学传统C. 培养科技人才D. 引导地方风俗【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

14、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对国政的评议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故排除A、C两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学官定而付之”可知黄宗羲希望学校引导地方风俗,故本题应选D项。14.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B.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C. 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D. 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15、:由题目中的信息“东南为寒士之新土”即可选出B项;题目中未涉及南北印刷技术的比较,故排除A项;C项中“耻于”、D项中“退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15.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C. 研究者历史视角不同,带来历史评价的差异性D.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能太苛求【答案】C【解析】【详解】唐代司空图的评价是从文化典籍破坏角度出发,李贽是从秦朝加强思想统治角度出发,显然研究者历史视角不同,带来历史评价也不同,C正确。二者观点并无矛盾之处,A错误。不是因为朝代的远近就说明评价准确性,B错误。历史真相并不是多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