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38204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下图示意地球侧视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 晨昏线处在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 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2. 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B. 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D.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答案】1. D 2. B【解析】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1题详解】晨昏线位于AB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太阳光线位于

2、右侧,则此日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择D选项。【2题详解】当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表示从冬至日向春分日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角在变大。所以选择B选项。下图为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海口(2002N)四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3. 关于甲图中四地气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叙述正确的A. 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位于四川

3、盆地B. 温差小主要原因是临海C. 地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D. 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纬度最高4. 关于乙图中日照年变化的曲线主要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A. 地海拔高,空气稀薄B. 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C. 地高寒气候,太阳辐射强D. 地纬度高,太阳高度小【答案】3. C 4. A【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根据已有知识判断,甲图中气温曲线:海南;重庆;拉萨; 乌鲁木齐;乙图中日照时数:拉萨;海南;乌鲁木齐;重庆。所以,冬季温度高主要原因是纬度低;重庆温差小主要原因是和气候地形有关;地为拉萨,其夏季气温较低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地气温年较差最大是因为居于内陆地区。【4题详解】乙图中,地为

4、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A正确;地为海南,受海洋影响大,B错误;地乌鲁木齐,深居内陆,大陆性强,C错;地是重庆,受地形影响多雨雾,日照时数少,D错。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A. 地壳B. 地幔C. 内核D. 外核6.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5、,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答案】5. A 6. A【解析】【5题详解】根据震源深度20千米,说明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6题详解】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项正确。【点睛】地震波特点当地震发生

6、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横波较慢固体下图为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7. 图中、分别表示A. 降水、蒸发B.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C. 蒸发、降水D.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8. 关于“水的自然、社会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满足生产活动的人为水循环B. 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C. 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终相等D. 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

7、循环,而对水的自然循环则没有影响【答案】7. A 8. B【解析】【7题详解】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知表示降水,分别表示蒸发。【8题详解】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水的自然循环,又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潜在的回用水源,进入水的社会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与其排放的污水量不相等;人类活动影响水的社会循环,对水的自然循环也有影响。读“某地1月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9. 甲、乙两个气压系统的形成原因是A. 夏季海洋较冷,形成了冷高压B. 冬季海洋较热,形成了暖高压C. 因海洋地势较低而形成的高气压D. 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的高气压10. P地此时的盛行风没有给沿岸带来大量降水的

8、主要原因是A. P地沿岸此时的风向主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B. P地沿海地势低平,没有迎风坡C. 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D. P地沿岸此时为冬季,空气中所含水汽少【答案】9. D 10. C【解析】【9题详解】图示纬度向南增加,表示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为海洋,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甲乙两个气压系统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的一部分,成因是高空气流堆积,重力下沉形成,D正确。【10题详解】从图中看P地西侧为高压,风向主要由海洋吹向陆地;没有带大量降水的主要原因是P地沿海有寒流经过,对该气流有降温减湿作用,C正确。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11. 图中C代表的

9、岩石是A. 侵入型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型岩浆岩12. 图中表示的地质作用是A. 外力作用B. 冷却凝固C. 变质作用D. 重熔再生【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此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要解决此类试题,需理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的逻辑关系。最靠近地幔的A是岩浆,其喷出地表形成E喷出型岩浆岩,A经过侵入地壳中形成B侵入型岩浆岩,B、C、D、E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新的沉积物,再经过固积成岩形成D沉积岩,B、D、E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C变质岩,C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A。故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12题详解】依据上小题分析可知变质岩经过表示的

10、地质作用形成新的岩浆,故表示的地质作用是重熔再生,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小题。13. 藏西诸河(西藏西部各河流)地下水资源最少的原因是A. 利用量大B. 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C. 降水量最小D.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14. 太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的原因是A. 降水量少B. 地下水使用量大C. 支流少D. 渗漏多【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从“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来看,藏西诸河之所以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主要是这里降水量小。故选C。【14题详解】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地下水资源总量只约为洞庭

11、湖流域的九分之一,主要是因为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地下水使用量大。故选B。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5. 图中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16.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大气的反射作用C. 大气的吸收作用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答案】15. B 16. D【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判断序号代表的辐射类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15题详

12、解】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及来源,图中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B对。A、C、D错。【16题详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指的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箭头方向由大气指向地面,对应的字母主要是,D对。A、B、C错。读“地表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7. 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往北移B. 气温低,气流下沉C. 在地表始终呈连续带状分布D. 控制地区降水较多18. 关于P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戊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B. 全年受戊气压带影响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D.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答案】17. D 18.

13、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甲气压带位于60N附近,应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气压带往南移,A错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低压,气流上升,B错误;由于海陆分布影响,冬季,该气压带会被陆地上的高压所切断,C错误;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气温低,水汽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故D正确。故答案选D项。【18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P地位于赤道,常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戊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低压,故答案选B项。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

14、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处为向斜成岭B. 处有可能找到石油C. 该地区断层发育D. 处岩石比处岩石坚硬20.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1. 若河流上游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河流流速加快B. 上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C. 可能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D. 河口三角洲增速变慢【答案】19. B 20. B 21. C【解析】考查地质构造及外力作用与地貌。【19题详解】图中处是向斜构造,但地形上没形成山岭,A错误;图中处为背斜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可能找到石油,B正确;该地地质基础较稳定,没有发生断层,C错误;处岩石不一定比处坚硬,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而向斜中心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甲处海拔4 500米以上且位于温带地区,有冰川侵蚀作用 ();乙处是冲积扇(I),丁处为三角洲()。故B正确。【21题详解】若河流上游森林植被严重破坏,则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严重,河流流速减缓,A错误;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B错误;泥沙沉积,可能会使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