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25611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7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8 .pptx(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高考对本讲的考查集中在中西关系的变化,试题多结合背景或原因,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层次的阐释。 2.从社会热点看,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如何有效应对国际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时代任务。 3.从预测角度看,横向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纵向考查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基本特征是很好的命题视角。,-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2018课标全国,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

2、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的命题材料发生变化,题干不是传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外交材料,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中国外交的材料,同时学术观点浓厚,由材料可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

3、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二是自主,自己国家的事务自己做主,由此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二 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变化 2.(2016课标全国,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解析,-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山东,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

4、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解析,-7-,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形成。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1)“另起炉灶” 含义: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5、立自主。,-8-,(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 含义: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9-,3.外交成就 (1)第一次建交高潮: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时间: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0-,(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1-,辨析比较新中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旧识新知“求同存异”思想是在周恩来长期统战实践和外交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了“求同”和“存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求同”是目的,“存异”要把握形式和度,并抓住时机“化异趋同”。“求同存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补充和发展,这一思想不仅在历史上发

7、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冷战后的新形势下,更体现出其灵活、务实的特点,更具有世界性的现实指导意义。,-13-,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 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美国:其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对世界:其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14-,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

8、景: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进程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5-,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 (2)进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4.全方位外交 (1)形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

9、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活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6-,概念阐释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17-,主题一,主题二,国家战略的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材料 “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

10、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8-,主题一,主题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一边倒”政策的理解与传统观点的异同。 【思路指导】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从外交角度来理解、论述“一边倒”政策。的确,这个政策最初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并列为新中

11、国成立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但是,这只不过是浅层次上的含义。其实,在重大的国家政治和国家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上,中苏两国不仅很少有一致的地方,而且后来还发生过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从更深层次上说,“一边倒”政策把中国发展道路锁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上,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19-,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消极影响 (1)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使自己面临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 (2)从得到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 (3)从经济的恢

12、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20-,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山东潍坊期中,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解析,-21-,主题一,主题二,中国智慧与担当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

13、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22-,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只是没有美国的指手画脚。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因此上合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截然不同国家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

14、力。 摘编自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23-,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中国外交的特点,并指出其缘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思路指导】,-2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国家结盟。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3)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

15、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 (4)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25-,主题一,主题二,(5)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2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江苏南京一模,13)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

16、 )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答案,解析,-27-,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28-,5.科学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