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25578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29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设计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pptx(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无考查。 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的内容考查较少,多作为秦汉史的链接考查,突出对解读和阐释材料信息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的考查。 2.从社会热点看,郡县制与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不仅对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维护国家统一有着重大的意义。 3.从预测角度看,会紧扣周秦制度的变革以及法制思想,结合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命题,强调社会转型和以法治国的现实意义。,-3-,一、背景 1.政治:秦朝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思想文化:战国时期法家集权思想。 4.主观

2、因素: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二、内容 1.皇帝制度 (1)由来: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内容 (2)特点: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5-,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内容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是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

3、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6-,拓展延伸秦朝大规模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1)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初步形成和推行为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2)思想上:法家思想(“法制”“大一统”)奠定了全面推行郡县制的思想基础。 (3)疆域上:秦朝疆域的空前扩大,提供了全面实行郡县制的现实可能。 (4)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加速了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行。,-7-,三、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8-,主题一,主题二,“家国一体”的延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4、立 材料一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9-,主题一,

5、主题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并说明其体现的历史趋势。 【思路指导】,-10-,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1-,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浙江温州期中,13)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个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独尊 B.废除宗法制度 C.削弱贵族政治 D.强化政权合法性,答案,解析,-12-,主题一,主题二,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 材料 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是或否的

6、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居于末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但这种机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也是经2 000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

7、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 坚实基石历史发展与反思,-13-,主题一,主题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郡县制的评价与传统观点的区别。 【思路指导】 传统史学研究在评价郡县制时主要是肯定其对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作用,而材料则揭示了郡县制推行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弊端。,-14-,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15-,主题一,主题二,-16-,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24)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

8、一制度 ( ) A.削弱了地方权力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答案,解析,-17-,一、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比较,-18-,对点训练 3.(2018江西百所名校阶段性诊断,2)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平定了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郡县制推行的原因 D.君权受到权臣制约,答案,解析,-19-,二、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1.最高统治者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

9、制”。 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制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制。 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4.权力执掌由贵族到官僚:国家权力由商周时期的世袭贵族把持到秦朝由皇帝任命的官僚执掌。,-20-,对点训练 4.(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第二次联考联评,1)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 )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答案,解析

10、,-21-,【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11、,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2-,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郡县制思想,其思想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付诸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言之有理即可。,-23-,情怀链接郡县制的现实启示 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用时间最长的地方行政制度,它的作用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纽带。在郡县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官僚制度、俸禄制度、上计制度,另外与之相应的乡亭组织、什伍组织以及户籍制度也得到发展,这使得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结构,带动行政运作的两端,中国出现不可逆转的大一统。政治的大一统势必会推动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实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得中国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格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