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101905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地理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貌,考纲原文呈现 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湿润地区,岩浆岩,变质岩,河流谷地,谷地或盆地,河流三角洲,陡崖,聚落,交通线路,理主干知识,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貌(全国卷近5年0考),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2.板块边界与地貌,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易错警示】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典例1】 (2017江苏地理,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

2、答(1)(2)题。,悟方法技巧,(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一个侵蚀面的连续性,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第(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 答案 (1)B (2)B,【典例2

3、】 (2017烟台期末检测)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2)图中( ) A.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解析 第(1)题,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甲为向斜山,乙为背斜山,成因不同。丙河发育在断层上。第(2)题,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可能是干旱环境。处为岩浆岩,不可能

4、有化石。的形成顺序为。 答案 (1)D (2)D,1.地质剖面图的判读程,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练高考重点,题组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016南京模拟)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 000米至2 0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读图完成(1)(2)题。,(1)对图中所呈现的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2)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东

5、非大裂谷是由于岩层发生水平运动后,两侧岩层上升,中部岩层相对下降形成的,即岩层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A图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 答案 (1)A (2)A,题组二 地质构造判读及应用,2.(2017辽宁五校协作体考试)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1)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 ),(2)关于飞来峰景观的形成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岩层断裂垂直上升外力侵蚀推移上覆 (3)图示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半夜 C.下午 D.傍

6、晚,解析 第(1)题,沉积岩层埋藏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图中右侧海拔0米以下的B所示岩层是海拔0米以下岩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在右侧海拔0米以上的岩层中,C所示岩层又在B所示岩层之下,因而形成时间更早。选C。第(2)题,由图可知,飞来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结合图示岩层状况可推知,该飞来峰应为沉积岩层推移上覆之后被外力侵蚀而形成的(其岩层与图中右侧沉积岩层相吻合),而推移上覆则是由于水平挤压使岩层断裂,之后岩层继续受水平挤压而出现的(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选A。第(3)题,图示为河谷地形,图中河谷上空有云层和降水,说明此时河谷的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此时吹山风,为夜晚。选B。

7、 答案 (1)C (2)A (3)B,理主干知识,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全国卷近5年5考),1.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2.外力作用的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风力作用,3.河流堆积地貌,【典例1】 (2017课标全国,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右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悟方

8、法技巧,(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审题指导 (1)本题容易误选B岩石裸露。注意题干设问的核心词是“集中连片”,即洪积扇的形态,而不是问洪积扇的形成。 (2)重点关注比例尺和图例,找到主要差异在于地势起伏和河流长度。 (3)关键词“耕地少

9、”土层薄,不适合农业生产。,解析 第(1)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冲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第(2)题,形成甲冲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第(3)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形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答案 (1)C (2)B (3)B,【典例2】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1)(3)题。,(1)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3)北疆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形成原因是准噶尔盆地( ) A.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 B.沙粒较大,风力搬运不动 C.地势较低,地形起伏大 D.降水较多,水源较丰富

11、,植被覆盖较好,解析 第(1)题,准噶尔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选B。第(2)题,准噶尔盆地受西风带影响大,常年吹西北风,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小丘呈现西北东南走向。选C。第(3)题,准噶尔盆地南北分别有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西部地势较低,西风将水汽带入盆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该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对较多,地面沙粒不易被搬运走;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地面粗糙程度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选D。 答案 (1)B (2)C (3)D,1.利用地质作用原理和规律突破地理思维,该部分知识概念较多,与生产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主要包括地质作用、地壳运动

12、和地质构造等相关内容。结合近年高考,应主要关注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分析思路如下:,2.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地势

13、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1.(2017吉林省吉林大学附中模拟)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m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1)(3)题。,练高考重点,题组一 冰川作用与生物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

14、头可能来源于( )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粤东 B.苏南 C.川西 D.陕北,(3)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 C.破坏生物多样性 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解析 第(1)题,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重点指出石头的“新”,图片石头形状棱角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而火山喷发、岩石风化和河流沉积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

15、物是该地区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景观。第(2)题,由上题并结合选择项,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底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第(3)题,材料指出,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他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图示石头在该类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类藻类未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 答案 (1)B (2)C (3)A,2.(2017杭州质检)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

16、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所示(图例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1)(3)题。,题组二 流水地貌的发育,图1 图2,(1)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 B. C. D. (2)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图1 图2,(3)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 ) A.华山陡岸 B.峡谷 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图1 图2,解析 第(1)题,读图知,最先遭受侵蚀,说明岩性最松软。第(2)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作用为主。第(3)题,由上题知,该处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华山陡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