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95683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出声思考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的直接目标。出声思考是一种有效地进行思维监控的元认知训练措施。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思考的策略知识并进行元认知示范,要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互为老师、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关键词元认知;出声思考;课堂教学 一、出声思考:一种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老师讲的内容一听就会,可一做题就“蒙”。其实,这种现象在数学、化学等科目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它很大程度上与教师

2、的教学价值取向有关: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品质。因此,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品质与元认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外在组织形式,它代表的是表层结构;元认知则是对思维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过程,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内在组织形式,它代表的是深层结构。人们在衡量智力、思维能力时通常把思维品质作为考查的指标,但近一、二十年国外心理学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与迟钝儿童、年龄大儿童与年龄小儿童思维和认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元认知方面。天才儿童的元认知水平较高,更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3、不管一般认知能力倾向是高还是低,元认知能力高的两个组对问题的解决都比元认知能力低的两个组好。照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元认知能力,那么即便他的一般认知能力不高,也能在解决问题中取得好成绩,也就是说,元认知能弥补一般能力倾向的不足;反之,如果一个人不使用问题解决的元认知策略,那么即使他的一般能力倾向较高,其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发挥。认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的运行水平,思维品质的根本差异在于思维的深层结构元认知方面。据此,开发元认知能力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和突破口。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教师通常将学习理解为一个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构成的认知过程,因而在教学中侧重于学

4、生感知、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能力是思维品质的核心因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还证明:元认知能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运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监控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等元认知能力,把元认知作为思维品质培养的核心,教会学生学会思维,将思维教学与知识教学统一起来。 教学若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核心,就需要将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过程转化为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想什

5、么、怎么想、在哪里出错、为什么出错等,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和语言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习惯,或称为语言形式的思维。”“思维的行为是内在的言语运动。思维是无声的说话,言语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和工具的,当人发生某种行为时,其大脑内部同时存在着一个表述思维过程的言语过程(内部语言)。因此,使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得以呈现的一个策略就是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即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学生解决问题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零散的想法,而正确答案就是对这些零散想法进行修正的结果。不熟悉自我监控的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或复杂知识时,其监控是无

6、序、混乱且低效的。借助语言暴露内隐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想法是怎样起作用的,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对认知活动的结果加以设想、预估,对思维过程进行审视、监控,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而根据反馈信息对思维过程进行修正、调整或控制,使思维过程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二、让学生学会出声思考 (一)教师结合具体内容讲授出声思考的策略知识 出声思考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营造促进学生思考的环境,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可思考性。在学生进行出声思考前,教师要讲清楚出声思考策略的关键点、使用的目的、条件以及如何评价等。教师离开具体的情境给学生讲授有关出声思考的知识,只会使策

7、略性知识变成僵化的教条,难以发挥实效。因此,教师必须在具体活动中结合具体内容讲授策略性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外在的规则、策略加以内化,并在新环境中灵活运用。 (二)教师进行元认知示范 教师要在课堂上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决策过程、控制思维的方法大声说出来,将自己对所做工作的合理性判断大声说出来,教师的话语描述了其自我监控的思维过程,使得其监控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不仅讲解了教学内容,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元认知示范。元认知示范可以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体会自我监控的过程,减少模糊的认识和猜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元认知示范时要使学生意识到策略运用的条件,向学生展示策略

8、运用的切入点,并加以提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多种范例或设置多种隋景进行示范。认知示范仅仅是一个开端,学生一旦接受元认知示范中传递的信息,就会学习应用。 (三)让学生陈述行为的理由 研究表明:如果仅仅将思维的过程说出来,还不会影响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原因在于:这种出声思考只表达了短时记忆中已经存在的信息。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讲出自己解决问题所依据的规则或理由,叙述并评价自己解答问题、思考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叙述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思维方向等,才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原因在于:这些做法使正常情况下短时记忆中不会出现的一些信息进人了短时记忆,使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新的加工成分,使大脑意识从

9、指向信息加工的内容转向信息加工过程,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促使学习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利于他们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与问题有关的新知识,并理解这些新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总之,解释原因能够激发大脑执行加工过程,如调节、计划、注意问题特征等,因此效果较好。让学生在出声思考时说出理由的另一个原因是:自我监控虽然有效,但学生并不一定能自觉地使用这一方法。学生自我监控的调动需要外部线索的提示和督促。在学生出声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那么做”“你是怎么确定这些步骤的”“这个步骤对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 “你怎么知道这一步骤有效”,来要求学生提供每一步选择的理

10、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从指向问题本身转向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加工过程,从而使认知过程得到更好地监控、评价、调节和修正。 (四)让学生互为老师 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轮流当老师,互相教,也能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出声思考策略。出声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它有以下要求:内容必须更有条理、更加精炼;思路要更加清晰。内部语言的特点是不清晰,而外部语言对逻辑性、清晰性要求较高。我们知道,清楚地解释某件事有利于判断其后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让同学之间就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可以形成由“合作”而产生的最佳问题与策略。让学生相互当老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有针对性地告诉同学自己是如何做出抉择的,

11、并给同学提供较多的信息指导,可以使学生将自己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此外,学生之间相互为老师,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其它同学的思考加以对比,从而清楚地了解比自己更好的思维者是如何思考的,进而对知识加以结构化重组。较之教师,学生更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更易辨别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尽管他并不知道“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 学生相互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元认知技巧、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当然,这个方法也存在缺点:由于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同,因而可能会出现拿不定主意、争议乃至无法合作的情况。Kussmaul指出:由于性格上的差异,两个学生中有一个人可能处于支配地

12、位,以致另一个学生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据此,教师在使用这种办法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五)让学生开列“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 在开始阶段,学生在使用自我监控等元认知策略时需要教师和同学的激发。但是,元认知调控毕竟是个体行为,最终还要转换为个体自我的内部反馈。因此,教师需要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肯不肯,会不会主动进行自我检查,是他们有没有学会学习的标志,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是优秀生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结构化的问题清单,问题清单由必须理解题意才能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组成。同时,“将提问内容程序化”,即不直接告诉学生各个步骤,而是通过要

13、求他们按照问题序列开展行动,从而使学生的自我拷问程序化。这些问题包括: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是否所有的条件都已具备?已知条件是什么?条件充分吗?还缺什么条件?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是什么关系?能否画一个草图表示题意?我先做什么?有什么根据表明选择这一步是正确的?能不能证明我的判断?结果正确吗?能检验吗?如果结果错了,则要明确:哪里没有弄懂;错在哪儿;原因是什么。程序化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养成在学习时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监控的良好学习习惯。布鲁纳说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最终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为自我的矫正性机能。程序化的自我提问能够促使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向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过渡,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辨别问题的重要部分、控制自己的注意取向,从而真正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转换。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自我监控是促进这一过程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出声思维,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用动作表演等方法显现学生的内隐思维,让课堂成为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综合培养的场所。需要说明的是:元认知策略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在进行了一两次认知示范和出声思维训练以后就可以形成,因而教师要将元认知培养作为直接的教学目标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