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956462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6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概念: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区别:,1、新材料作文:它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限文体;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 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 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行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也就是要紧扣材料展开联想和论证。增加了审题难度。,一、整体性原则(全面理解材料),审题立意的原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

2、少于800字的文章。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一块土地。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鲜明。,立意: 1、每一个人都不会脱离他人、社会而独立存在,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 。 2、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二、多向性原则(多

3、角度立意),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

4、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材料中三个网民的态度就是三种人生态度,就是立意的三个角度。 1、网民甲: 代表的是平凡而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是与人为善、诚实做人、乐观平和,像材料中的女孩。 2、网民乙: 代表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人敢于担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有不畏艰难的勇气和信念,就像历史上那些仁人志士、改革大潮中那些创业者。 3、网民丙: 是一种完美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这种人既能积极进取,又能享受人生的多种乐趣,懂得为他人鼓掌,就像各个领域德高望重的长者。,三、筛选性原则(选择最佳立意),(1)服

5、从材料的整体; (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 (3)自己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材料1: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追求是无止境的 永远进取奋斗拼搏,总结方法一:抓关键词句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主观原因: 惰性和依赖性,缺乏竞争意识;心理却还没有经受

6、过社会的磨砺,不能独当一面 客观原因: 家庭:家庭教育; 社会:应试教育; 就业压力 (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原因使文章走向深刻),材料2:“啃老族”指这样一些人,由于找不到工作,或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据调查,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原因,推结果,求对策,结果的推断 1. 此现象若继续下去,这种年轻人缺乏竞争力,终将被社会淘汰。以后若失去依靠,很可能步入歧途,危害社会。 2.父母抚养儿女长大,“啃老族”非但不能回报亲恩,甚至不能自立,害了父母

7、亲朋,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 3.这种现象蔓延开来,将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鲁迅“国将不国”的呐喊不再是杞人忧天 。 对策的探求 1、年轻人:树立理想,自尊自强,培养独立处世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 2、家长:要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爱护、正确教育子女。对子女的最大负责不是承包管理子女的人生,而是教会子女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3、社会:完善就业机制 ,提供更多岗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每一个公民都以自强自立为荣。,总结方法二:因果探究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何

8、后果?怎么办?,材料3: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只好忍痛放弃了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要三千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1、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流产。,2、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的小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方法总结三:分清褒贬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往往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材料4:

9、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分析: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

10、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结方法四: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 2、因果探究法 3、分清褒贬法 4、辨明关系法,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原则: 1、整体性 2、多向性 3、筛选性,审题立意练习,一、阅读下面材料,从多种角度立意。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

11、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整体性原则,确立方向: 哲学家手中的苹果、多个学生 多向性原则: 说闻到的学生: 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不愿动手实践。 跟着说闻到的学生: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不要盲从、缺乏独立思考。 第一个学生: 亲自实践、非常诚实 。 第二个学生

12、: 亲自实践、援疑质理、寻根究底。 第三个学生: 表达了自己的诚实。,二、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

13、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1、多角度立意 2、选点突破,集中立意,老人、年轻人、胡杨树,老人种树: 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年轻人种树: 过多的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 育人、成才 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整体性原则,确立方向:沙漠种树的两种做法及结果,多向性原则:涉及到的对象:,三、(07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

14、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两则材料,一则写“有付出却没回报”,一则写“帮助别人也得到别人的帮助”,考查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认识。,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不知感恩、冷漠无情是丧失道义、价值观扭曲

15、的表现(学会感恩做有健康人格的人等) “不要责怪他们”伟大的爱心并不企求回报,博大的胸襟源于助人的无私(永远是爱的阳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如传递爱心,温暖人生“人”,需要互相支撑等,,,,,练习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1“庄稼总是人家的好”,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 2 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 3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