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93737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

2、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 。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第二步:“解疑合探”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第三步:“质疑再探” 。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

3、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第四步:“运用拓展” 。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 ,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其实, “运用拓展”这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骤和理念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新一轮“三疑三探” 。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

4、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的。 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使用灵活模式(即灵活运用基本模式的变式) ,如也可以第四步:“运用拓展” 。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 ,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其实, “运用拓展”这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骤和理念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新一轮“三疑三探” 。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

5、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特别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的。 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使用灵活模式(即灵活运用基本模式的变式) ,如也可以在运用拓展之后让学生再次质疑等等。同时,也可以把“三疑三探”模式同其它模式整合运用,构成整合模式。由此可见, “三疑三探”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单一的,这样给教师灵活辩证地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

6、界。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如此说来,有人可能认为“三疑三探”模式有一定的程序,是束缚教师手脚的条条框框,是教条主义的东西,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因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本身,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指出了一道符合新课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程序,通过实验证明,是能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但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生搬硬套所造成的问题,不是教学模式本身的错,而是教师使用不当。 因此,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切不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必须深刻领会“三疑三探”模式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以学定教,以生施教,最终把“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融汇贯通,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