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91477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南京市中考一、二模(文言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南京市中考一模【高淳】【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 分)浣溪沙 【宋】秦观漠漠 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 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 如愁。宝帘 闲挂小银钩。【注释】漠漠:弥漫、轻淡。无赖:无可奈何、令人讨厌。(1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 (具体季节、时段)所生发的淡淡的惆怅忧伤。 (2 分)(2)词的下片,前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 边丝雨细如愁 ”历来被诗评家引为佳例,请做简要赏析。(2 分)【鼓楼】(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 分)送李端唐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 别争堪悲。路出 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 早,多难识君迟。

2、掩泪空相向, 风尘 何处期。【注解】: “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人:指诗人自己。 客:在外漂泊。风尘:喻指社会动乱。7.诗人以一个“ ”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 ”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 分)8. 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 分)【江宁】【古诗阅读】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 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 分) 词的上片,一个(1)“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2)“ ”,写出了春天

3、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3) 之情。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溧水】【古诗词阅读】清平乐 检校 山园 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释】检校:巡查,查核。 山园:作者 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社肉:祭神用的肉。 初熟:酒刚酿成。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4 分)(1)上片中“ ”,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字里行间描写的是 的农家生活。 (2 分)(2)

4、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 (2 分)【联合体】【古诗阅读】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 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飞 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杜二甫:即诗人杜甫。泗水:水名。徂徕:山名。8阅读上面的诗歌,完成填空。 (2 分) 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字,表现李白热切盼望分别后还能再见;诗歌豪迈洒脱,充满 之情。 9借助下面的资料,说说诗中“飞蓬”的形象比喻什么。 (2 分)飞蓬,又名孤蓬,

5、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是古 诗中常见的形象,如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 “孤蓬” 。【六合】【古诗阅读】 村 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 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 桥原树似吾乡。8.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诗中能含蓄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两个词语是: “ ”和“ ” 。 (2 分)9.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村晚晴图,诗中对山村原野景物的描写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请结合颔联和颈联试做具体分析。 (2 分)【秦淮】【古诗阅读】雪 望 清洪昇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 冻不流云

6、。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 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8阅读这首诗,根据情境完成赏析。(4 分)(1 )诗歌前两句以“ ”字点明时间,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急;三四句描写“溪深” “山冻” ,其中“ ”一句构思新奇,巧妙照应“寒”字。 (2 分)(2 )诗歌五六句对仗工整,运用 的手法,描写 ,沙洲与汀洲在大雪覆盖下无法分清,突出“望” 。 “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 (2 分)【玄武】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 爱深红爱浅红?【注释】寻花:赏花。无主:没有主人。可:表疑问。7.诗人“懒困”的原因是

7、 (用自己的话说说) 。 (2 分)8.“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两句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形象的语言表述。 (3 分)2014 年南京市中考二模【高淳】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根据要求完成题目。(3 分)水仙子咏江南(元)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 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 江南。芰(j)荷:芰是菱的古称。芰荷指菱叶与荷叶。飐(zhn):风吹物使之颤动。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1)这首元曲中 “ ” 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与赞美。 (1 分)(2)除美丽的自然风光外,曲中哪些景象体现了江南的

8、富庶与繁华?请用几个短语概括。 (2 分)【鼓楼】( 一 ) 阅 读 古 诗 , 回 答 问 题 。 ( 6 分 )春 雨 周邦彦耕人扶耒 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 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 耒(li):古代指耕地用的 农具。7. 结合全诗内容推断,诗歌描绘的是春雨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而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2 分)8 . 诗人对春雨的情感与下列诗句最为接近的是( ) (2 分)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9. 请将此诗的一、二句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要求:用正楷字,工整,美观。 ( 2 分 )【江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 (17 分)【古诗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湲。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 接舆 醉,狂歌五柳 前。注释 值:遇到。接舆:春秋 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 疯狂,不出去做官。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 这里诗人以“ 五柳先生” 自比。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3 分)诗 的 首 联 和 颈 联 写景。首联中 (1)“ ”字 化 静 为 动 ,借 颜 色 的 变 化 写 出 了 山 的 动

10、态 ;颈 联 写了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原野暮景。诗 的 颔 联 和 尾 联 写 人 。颔 联 中 诗 人 倚 杖 柴 门 ,临 风 听 蝉 ,尽 显 闲 适 安 逸 ;尾 联 中 (2)“ ”一 句 展 现 了 裴 迪 的 狂 士 风 采 ,从 中 我 们 也 感 受 到 了 诗 人 见 到 好 友 时 的 (3)之 情 。要求:(1)用诗中的字填空;(2)用诗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溧水】【古诗阅读】恨 别杜 甫洛 城 一 别 四 千 里 ,胡 骑 长 驱 五 六 年 。草 木 变 衰 行 剑 外 ,兵 戈 阻 绝 老 江 边 。思 家 步 月 清 宵 立 ,忆 弟 看

11、云 白 日 眠 。闻 道 河 阳 近 乘 胜 ,司 徒 急 为 破 幽 燕 。【注 】河 阳 ,地 名 。末 句 中 “司 徒 ”即 指 时 任 检 校 司 徒 的 李 光 弼 在 此 大 败 叛 军 后 ,又 急 欲 直 捣 安 史 之 乱叛 军 老 巢 幽 燕 ,以 打 破 相 持 局 面 。8. 诗歌首联中的“五六年”这一数量词交代了因战乱和家人分别时间之长,与颔联中的“ ”字相呼应。 (1 分)9.“步 月 清 宵 立 ”、 “看 云 白 日 眠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夜醒昼眠这两个生活中的细节,有人说这两句描写有悖生活常理,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3 分)【联合体】【古诗阅读

12、】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7皎白的月色、栖息的乌鸦、冰冷的露珠、湿润的桂花营造了一种 的环境氛围,为下文抒发诗人的 之情作铺垫。(2 分)8全唐诗中收录了本首诗,其中最后一句中的“落”字写为“在”字。请你结合语境,说说用“落”字为什么比用“在”字好。(2 分)【玄武】(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9 题。 (5 分)送张舍人 之江东李白张翰 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注释】张舍人,李白朋友,唐朝人。张翰,西晋文学家,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莼鲈:两种美味的食物) ,因辞官归。 ”8张舍人在秋季欲暮时分乘船踏上旅途,诗人以“ ”和“ ”(各填两字)代指离去的友人,暗指友人此行的孤独和和诗人的不舍。 “ ”一句,更有“此一别,相见是何年”的况味。 (3 分)9诗评家认为李白的送别诗有雄健 豪迈之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充分表达) ”的情调。试以本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