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91333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摘要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不是日益增长的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而是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大众化教育的展开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力、教育管理不善的矛盾。腐败教育是在教育腐败的环境中孳生的一种偷袭学生心灵的严重病害,若不赶紧制止和割除,必将祸国殃民。 关键词德育;育德;腐败教育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can be called cultivating morality . It is not prea

2、chment but conuct moulding . Thefundamental way to cultivate morality is not the instruction in class but the conduct demostration .Correct conduct is the example and when you see a good man try to emulate him , which are the cardinal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orality.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Chines

3、e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tinuous increasing demand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 b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ntinuous expanding scale of enrollment , the popular educationand the powerless work of ideolo

4、gy and politics ,the imperfec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Corrupt education , which grows out of the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al corruption, is a serious disease, which injures students souls .If we cant remove it , it will bring calamity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 Key words:moral educat

5、ion ;cultivate morality ; corrupt education 一、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下面我们讲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讲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在学校里头如何实施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都是用关于如何做事的教育一样的办法,通过课程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在我国高校,就产生了所谓“两课”的建制。 所谓两课,就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保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两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两课的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滑,这是坚定不移的立场,鲜明彻亮的观点,永远高扬的旗帜。否则就不叫社会主义教育,就不叫社会主义办学。然而,问题的症

6、结在于我们必须弄明白:德育又叫做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 举措。 我们来回忆一下,自从设置了德育课程以来,德育课只是课堂讲授和学生临考的一门知识课程而已,就是讲授和临考嘛,它对学生的思想内化,融入品德,提高做人境界,奠定服务民众的心灵,炼就见义勇为的大节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可以去调查,可以去问卷,也可以测试。别的不论,发生在考场中的“枪手”事件,买卖学历学位的交易,甚至凶杀致人死命的大案,都相继发生,骇人听闻。其中固然应该多从管理上寻找原因,但与口是心

7、非,言行相悖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 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古训,讲出了品德教育全靠行为熏陶、不凭嘴巴说教的真谛。“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名言。虽然外界会把某个口号当作旗帜去识别某个政党或者某个社团,但是,一旦跟着这面旗帜走过一段行程以后,只要看清这个举旗人的所作所为和打在这个举旗人臀部的那个印迹,立即就会作出去留的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历史和现状的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批判”这一章中,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因为当时,也就是在 19 世纪中叶的时候,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时髦,大家都打出来,其中

8、就有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头子也打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且是拿着讨米袋,在讨米袋上绣上“社会主义”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吸引一批要饭吃的人跟着他跑。但是一旦跟着他跑的人看到这个举旗人的臀部打上的是封建印章以后,立即就哄堂一笑,纷纷离去。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啊,今天不还是这样嘛。也许我们某个人可以举一个旗,可以暂时纠集一批人跟着他跑,但是跟着他跑的人只要发现了他臀部上印的章子是肮脏的,不是照样就哄堂一笑,就离开了他嘛。 为什么“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提供一个仿效的楷模。孟子开始是住在卖肉的店子旁边,孟母看到孟子天天学做生意,去称称杆,很痛心啊,就搬家了。搬到哪里啊?搬到一个荒郊野外,满是坟

9、堆的地方。结果那个地方天天有人去朝拜,吹吹唱唱,孟子又跟着人家吹吹唱唱,不思读书,不思习文啊,就是学当吹鼓手。孟母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哪里啊?搬到学校旁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人的行为融入环境中就成了改变另一些人的色彩的染缸。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因为崇高不仅使人感受到美,而且由于悲壮而令人感动,从而叫人把这种崇高输入血液或流进心田,感化成崇高的再生或复造。 反映论当中有一条千真万确的准则,说尝到的梨子的味道比书本中描述的梨子的滋味要具体得多,真实得多,因而才是可信的。所以,唯物论的认识论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的著名论断,并因而与唯名论划清了界限。 当然,反映论也不是经验论。我们

10、不会重复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错误,也不会把理性排斥在行动指导之外。因此,名垂青史的先正贤良、民众口碑的英模公仆都是我们效法的风范和敬仰的样板,用他们的品德找自己的差距,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奋进,永远是不枯竭的思想动力。 任长霞、牛玉儒虽然在远离我们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我们虽然未曾见过他们的容颜,更没有因为工作和他们发生过直接或密切的交往,但是,和他们生活工作过的同志、朋友、邻居,以及享受过他们恩惠的百姓、下属、弱者,在真切地倾吐他们的回忆时,在回放他们与生前的英模相处的镜头时,一团真实存在的热火,一个没有经过加色的道德,就燃烧着亿万人的心窝。活生生的道德自然,铸就了亿万人的品德。这个事实充

11、分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实的力量是不可摧的,理性的认定是坚定不移的。当然,也有生前不模范死后才英雄的宣传,遇上这种情况,不论如何舆论,老百姓的感情始终调动不起来。这说明了一条真理:存在体绝对不是文字的组成物。妙笔可以生花,但是妙笔生不出英雄和模范啊。 在学校教育当中,最能影响学生品德铸就的不是德育课程而是教师的行为。专心致志地教书,一丝不苟地备课,诲人不倦地施教,百问不烦地解疑,求真务实的学风,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学生品德的教材。在学术上能开导学生,在品行上能征服学生,这种影响本身就是德育,这才是真正在育德。 从严格的意义讲,凡是学习如何做人,必定是从人家如何做那里学来的。教孩子第一次撒谎的

12、是谁?是妈妈。当然,教孩子走第一步路的是谁?也是妈妈。后面这句话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前面那句话也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母亲就不会有强盗。你看,为什么教孩子第一个说谎的是妈妈啊?孩子高高兴兴地在家里吃水果,外面敲门来客人了,妈妈说,赶快把水果藏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做人,都是沿着下面这个次序看别人如何做人来学习做人的,小的时候学父母如何做人,后来学老师如何做人,再后来学朋友如何做人,自己成为了社会角色以后,就普遍地看官员们如何做人。尊亲-从师-交友-看官,这是每个人学习做人的一般进程,也是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和成熟之路。 当今反腐倡廉,进行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

13、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恢宏的着眼点上,也在于增强整个民族的品德感染和塑造能力的精微处中。村看村,户看户,大家都是看干部。这也讲,那也讲,大家都看共产党。 行正为范,以身作则,不施言教,见贤思齐,这才是高效的、实效的、见效的德育法则。在座的搞德育的人相当多,都是德育专家,我是外行,我这个结论对不对,请专家们指正。总之,语言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那不是在进行品德教育,恰恰是在瓦解品德教育。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 为课。 二、言行相悖,效果最坏 下面开始讲第二个问题,言行相悖,效果最坏。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有几位以德育演讲而闻名的专门家,自谦“我是青年友

14、,青年是我师”。这几位德育专家备受某个政要的推崇,于是名声大震。我在电视媒体中听过他们的演讲,那是神采飞扬,出神入化,胜过春秋战国时候的少正卯。后来因为在某地演讲时,评价当地青年是特区的“淘金者”,在另一个地方演讲的时候,又因为接待不周而变动了行程计划,从此就遭到非议。人们认为他们是双重标准处事,对己是享乐主义,对人是求全责备。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说明人都只相信一条真理:事实胜于雄辩,真实大于谎言。 今天我要特别讲一讲腐败教育的问题。 腐败教育与教育腐败是直接相连又相区别的心灵污染和文化毒瘤。教育者趁教育腐败之机,向受教育者暗示,用败坏风尚的观念残害受教育者的心灵,这是腐败

15、教育的特征。教育腐败是腐败教育的源,腐败教育是教育腐败长出的瘤。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支撑,腐败教育为教育腐败推波助浪。遏制腐败教育必须从清理教育腐败着手。端正权力观和用权动机,既是反对腐败的普遍举措,也是反对教育腐败进而反对腐败教育的良策。 什么是教育?教者,就是讲清道理和行为示范。育者,就是培养起来使其健壮。说文解字那本书中说,育就是养子使作善,养了孩子要让他作善,这就叫做育。可见,教育就是通过讲清道理和行为示范,使对象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育不是教唆,教唆是什么?指使者通过谎言或者欺骗、诱惑或者胁迫,使对象走进邪恶的路径或者干出罪恶的勾当,这种行为就叫做教唆。 教育和教唆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

16、明显: 首先,教育和教唆的内容根本不同。教育总是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将日新月异沉积下来的科学文化,用编写系统知识的方式,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保证一个国家或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唆则不同,它往往将社会本应该抛弃的文化垃圾,改头换面,采取暗中偷运的非法途径,欺骗和蒙蔽受教育者使之上当。 其次,教育和教唆在法理上根本不同。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有存在方式,它不仅有法制的认可和保证,而且它本身也是遵守法制的典范。教唆则不然,它是以躲藏的方式偷生于社会,且社会应当取缔的非法存在。 最后,教育和教唆的功过根本不同。教育是社会文明传承和延续的工具,它培养一代一代的社会替补角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所以教育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共生共存的事业。各个民族,任其社会如何变迁,历史如何演化,教育始终会被整个民族所关注,并被看成与民族本身有切肤之痛的公益事业而积极地兴办。教唆是非法的存在,它诱惑和误导人生,制造社会麻烦,因此,它不仅使人深恶痛绝,而且是过街老鼠,必遭齐声喊打的下场,成为众人厌恶的羞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