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91190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医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浅谈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和法为中医传统的治疗“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鉴于此,本文试对伤寒论中和法的运用类型做一探讨。 1 和解表里凡属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既有表症又有里症,亦即属于半表半里症时,便可以用和法来对它作处理。和解表里包括和解少阳与表里双解两法。1.1 和解少阳和解少阳本为治疗外邪处于半表半里所致少阳证而设,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该方以辛散苦降相结合,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心肝脾胆胃肠共调,为和法的代表方剂。伤寒论第 96 条,此为邪入少阳

2、,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所谓半表半里,实为邪正相争、正邪相持阶段。此时邪气虽不太盛,正气却也不强,病邪不能入于里,正气也不能达邪外出。“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由于少阳病理机制特殊,并非汗、吐、下三法之所宜。治宜和解少阳,助正达邪,治以小柴胡汤为主。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疏泻半表之郁滞,清泻半里之邪热,和解表里;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寓治未病防邪深入之意。全方有疏利三焦、和解少阳、宣通内外、调达上下、运转枢机的作用。伤寒明理论中论小柴胡汤首先提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与不外

3、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1.2 表里双解伤寒论第 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之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这是典型的治表里同病、协热下利的条文,此乃太阳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致表邪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外解太阳余邪,内清阳明里热,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另一条是第 168 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因太阳表证未解而误下,损伤脾阳,寒气内凝而成表不解,里虚寒的协热下利。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

4、足者,甘温缓之。其方乃理中汤加桂枝而成,共奏表里双解之效。2此外伤寒论中第 40、41、103、136、165 条均体现了表里双解之法。1.3 调和营卫营属于血,卫属于气,人体在病因作用之下,营卫失调,气血不和也可以用和法来处理。调和营卫法在太阳病中,首推桂枝汤。一般认为桂枝汤为解表剂,但清代的王子接认为桂枝汤为和剂。因为它能调和营卫,不但是解表剂,同时也能和里,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伤寒论第 53 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的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桂枝

5、解肌祛风,配甘草辛甘化阳以解表。芍药敛阴和营,配甘草酸甘化阴以和在里的营阴;生姜温通,散寒止呕;佐桂枝行阳加强解肌散风寒之力;大枣益气和营,佐芍药引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共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1.4 平调脏腑寒热1.4.1 调和肝脾伤寒论318 条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病之四逆既非寒证,亦非热证,为肝脾不和、阳郁不伸、气滞不畅所致,方用四逆散以疏肝理脾,透邪解郁。方中柴胡轻清升散以疏理肝气,使肝气条达则气机宣畅;配伍枳实则质重沉降以行中焦之气滞,与柴胡升降相因,共奏枢转气机之用;配伍酸敛之芍药以监制柴、枳使之升散而不太过

6、,下行而不破气,且芍药与甘草合用又有甘酸化阴而寓滋水涵木之妙用。合而成方,可使气机宣达,阳郁得伸,肝脾调和,3实为疏肝理脾之祖方。1.4.2 调和胃肠胃肠不和则以欲呕、腹中痛为主证。如 173 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此属上热下寒,热邪在上致胃失和降欲呕,寒邪在腹、脾与肠,寒凝气滞,络脉不通,腹中疼痛。本条与上条泻心汤同属寒热夹杂,但泻心汤是寒热互结心下,以心下痞为主;本证是寒热上下互阻,阴阳升降失常,阳在上不能交于阴,阴在下不能交于阳,上热自热,下寒自寒,重在腹中痛,欲呕吐,故重用黄连清除上热。其实黄连汤乃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其意为干姜桂枝温肠散寒,宣通上下阴阳之气,与其它诸药合用,清上温下,和胃降逆。总之,和法是以和为主,以缓济急,以巧取胜的治疗策略。和法的调治作用,推而广之,凡是脏腑阴阳气血之不调,表里、寒热、虚实杂见之证,平调诸疾。张仲景对“和”法的遣药配方丰富多彩,或寒热并用,或散敛相济,或辛开苦降,或补泻兼施,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除疾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去效仿。【参考文献】1柯雪帆.伤寒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6,7.2谭勇,姜春燕.和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 2004,23(2):108-109.3王小流.伤寒论和法小议J.国医论坛. 2002,(17)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