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8937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格拉底 不需要的东西 写作点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写作点拨】材料的关键句是苏格拉底的答语。对于集市中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学生们满心艳羡;然而苏格拉底却认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的。由此,我们不难玩味出苏格拉底的人生志趣,他的生活价值观。从这一立意点切入,我们可以提炼出

2、如下中心论点:1.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2.非必需的尽量不要,要学会选择;,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3.自己需要什么一、由原材料引出论点1.看清自己:苏格拉底在学生的怂恿下,去了一趟集市,回来后他明白了自己所需的和不需要的。(概括原材料)苏格拉底的心中有一块明镜,他明白自己必须拥有的和不必拥有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如明镜般的心。(分析材料)所以,我们必须看清自己,完善自己,来求得一颗如明镜般的心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感到满足。(提出论点)2.集市的诱惑:苏格拉底在学生的怂恿下去了一趟集市,那对万千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充满诱惑的地方,然而苏格拉底此行的收获却是发现了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他并不需要的

3、东西。(概括材料和分析材料相结合)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应洞察世事,明辨事理,面对诱惑,不能困惑。(提出论点)二、原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认清自己世上有很多事物,但并不是每一件我们都需要,也不是样样都适用于我们。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心,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学生的怂恿下到了集市,照学生们说的话,他应该是满载而归才对,可是事实是他空手而归。“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苏格拉底虽无物质上的丰收,却在精神思想上满载而归,他认清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要认清自己的心,就当像苏格拉底一般,哪怕多走几趟“集市”,也要明白什么才是自己想要或

4、需要的,一味地没有选择地接纳只会让自己更加迷茫,更没有方向。(扣紧论点进行道理分析)四、思路示例认清自己的需要(从“怎么做”的角度)分论点一:认清自己的需要,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分论点二:认清自己的需要,其次要懂得选择分论点三:认清自己的需要,最后要努力追求认清自己(从“为什么”的角度)分论点一:认清自己,前方的路才能越发明朗。分论点二:把握生命自己所需要的,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重在认清自己。【论据链接】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

5、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 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

6、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爱因斯坦拒绝高薪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 16000 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 美元就够了。”这无疑会使人们感到不解。他的回答是:“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似简单的生活,实则弥足珍贵。狄德罗效应丹尼斯狄德罗是 18 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它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越想越不舒服了,因为自己居然让一件睡

7、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须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的接受更多非必须的东西。4.格莱美赢家阿黛尔不为浮华所动,只坚持做好自己,她不因肥胖的身躯而自卑,即使饱受批评,但她始终怀抱音乐的梦想,坚持音乐是用来听的,而不用来看。她笑着说:“我不穿不喜欢的衣,不唱不喜欢的歌,更不会变来变去,我始终忠于内心。”5.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仍然平静地为学生上课;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后仍在田里辛勤劳作。有人说,“他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去田里的路上。”

8、6.荷尔德林曾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7.“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8.于丹说过:“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的太多,看心灵的太少。” 9.“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五、佳段展示:认清自己,前方的路才能越发明朗。古时,庄子充分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在楚国相位面前持竿不顾,后成大业。今时,刘翔原来从事跳高,后来认清自己的优势,改练田径 110 米跨栏,终成世界名将。放眼他国,马克吐温刚开始热衷于发明,后来又经商,但都不成功,后来逐步认识自己能力所在,从事写作成作家。外貌是人与人相见互识的第一印象,而卓别林却其貌不扬,但他善于认清自己,把容貌不佳转化成喜剧优势,终成一代喜

9、剧大师。种种例子俯拾皆是,纵观历史长河,横观中外,哪位名垂青史的成功人士是没有认清自己的呢?认清自己,才能有所追求,有所渴望,才不会在大海航行中失了方向。认清自己评:事实论据典型。对比更显效果。不为外物所累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告诉学生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两句箴言:“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正因为苏格拉底具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宁静、虚空的心境,他才不为外物所累,不让心灵负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对于真、善、美的哲学的追求。(引言要切中材料本质,本段引弘一法师之语,对材料进行点评,扣合题意。“由此”、“正因为才

10、”等关联词的使用,使表达更连贯。)苏格拉底给当下社会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一种静虚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突出“静虚”这一关键词,挈领下文。)心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诗,斐然成章,令人啧啧称奇,邑人将其父视为宾客接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其父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让儿子学习;结果,仲永“泯然众人”。你看,虚名浮利的羁绊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仲永之才华亦早夭了。家教如此,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

11、”反观当下官场中,某些所谓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为满足一己私欲,欺上罔下,巧取豪夺。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陈良宇、之流,欲壑难填终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或许锒铛入狱时,他们才幡然觉悟:心为物役,终将丧失人生的快乐与自由。(该段从反面举例论证,按“分论点+引言+例证 1+过渡+例证 2+小结”的思路展开。摆事实,引名言,讲道理,夹叙夹议,分析深入,紧扣段旨。多用成语,使语言精练、典雅。)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悦,又提升了精神境界。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

12、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出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无独有偶,莫言荣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书店里的莫言著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正因为莫言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誉所陶醉、所捧杀。因此,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人生才有余裕畅享

13、平静的闲适。(本段从正面论证,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突出段旨,首尾呼应。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结合,活泼而充实。)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静虚、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外物的桎梏,抵达高远的理想巅峰。“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狭隘乃至最终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虚笃静,崇简尚朴之定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修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增强抵抗物欲诱惑的能力。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 16000

14、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 多元就够了。”面对人们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这就是简朴生活、静虚心境的力量。(本段深入一层,论述如何不为外物所累,引名言,摆事实,强调静虚、简朴生活之意义。)“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为其束缚与奴役。我们应该秉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胸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郁,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结尾简要小结,发出呼吁。引用古诗名句,辅之以比喻,使语言典雅凝练,更具情感共鸣力。)【技法小结】理清思路,充实本论。改文采用“先

15、反后正再递进”的结构模式,从“为什么”与“要如何”两方面分别论述为外物所累的危害,不为外物所累的利处,不为外物所累的对策,使文脉清晰。本论部分安排三个完全段,均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展开论证说理,事实论据典型,引言恰切,分析精当,扣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旁征博引,为我所用。改文多方征引古诗、格言、名句、俗语等来为议论佐证,引言与道理分析、与论据叙述融合无间。语言表达更具文采,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成语运用贴切,修饰限制充分,情感褒贬分明,颇多精警之语。莫使繁华遮慧眼正如一篇名文佳作不需要过多浮夸词藻赖以支撑,人生这一幅画卷,未必非得依靠华丽的颜料才能够彰显出精彩。在苏格拉底的慧眼里,物

16、质分为两类:必需品及非必需品。的确,一条鱼离开了水便无法自由呼吸;一棵树失去土壤便无法茁壮成长;而人同样也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生存资料才能生存和发展。然而,离开物质便无法存活的我们,注定就只能追求于物质上的充裕富足么?古往今来,世上从不乏有这样的人威震四方却终遭没族的始皇帝、渴求不朽而甘愿沦为干尸的法老王、权倾一时却终落荒而逃的清太后、沉溺权物而被推上断头台的英国王或帝王将相,或芸芸众生,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时间的面前,物质的繁华总有褪色之日。或许你要问:既然在时间面前一切都将会化为尘埃,那么我们活着究竟有何意义呢?不可否认,金钱财富、地位权势、声誉名望及玉颜翠袖自然有它们自身原有的价值;追求繁华的过程也着实能够带来一定的快乐但这快乐终究是有限的,仅凭靠繁华绚丽,是无法填补内心欲望的沟壑和黑洞的。佛曰:人之所以苦痛,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欲望。在这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能够功成名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