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888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课题: 国土面积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教学目标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课前预习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看数学书 9 页,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读出这些面积,思考: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

2、方法。3、完成试一试第 1、2 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 1 题:先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读一读的基础上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练一练第 2 题:先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四、当堂检测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950000= 3010000000= 523000000= 120000=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432100000000 20200000000 200000000014000000000 1000000000 1234

3、00000000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稿课题: 近似数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交流收集的有关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二、课堂研讨: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看书 11 页说一说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 3 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三、巩固与应用做试一试

4、第 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试一试第 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在讨论时重点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四、当堂检测37695 元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693200 吨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1721032005 米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983200592 千克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 课题: 古诗三首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力目标 2

5、、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情感目标 4、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 预习导学。 1、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再写下来2、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洞庭湖在哪里?3、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4、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1) 学习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2) 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3) 小组齐读。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二、课堂交流1、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这首诗描绘了怎

6、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3、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4、诗中那句话是作者的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三、当堂检测:1、 组长检查背诵。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拓展延伸洞庭湖这么美,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或小散文家,来赞美一下洞庭湖好吗?可以用上一些有没的语句,或者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奇妙无比的想象,写一首诗或一段话。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菊花 导学稿 课题: 古诗三首 课时:第二 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力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情感目标 4、 体会

7、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1、 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2、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再抄写两遍3、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4、 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二、 课内研讨:1、秋天的菊花开得怎么样?2、是谁、怎样观赏菊花的?3、菊花开过后,这里又是什么样的?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赏读: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6、背诵三、检测:1、默写 菊花2、填空“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白银盘” ,把( )比作“青螺”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枫桥夜泊 导学稿 课题: 古诗

8、三首 课时:第三 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一, 学习目标:1、正确琉璃朗读古诗,了解诗句意思。2、了解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背诵古诗。二、预习导学1、朗读古诗,读准诗中生字,了解作者。2、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3、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4、诗中描写了作者看到的哪些景物,听到的哪些声音?你看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5、诗人此时的心情怎样?哪些是句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三、 课堂研讨:重点研讨预习导学中的 3、 、4、 、5、题。四、诵读 背诵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9、五、当堂检测:1、连线:张继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观潮 导学稿 课题: 古诗三首 课时:第一 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知识链接:1、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每年农历月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2、预习任务: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

10、段。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4、 课文 2-5 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蒙:mng( ) 薄:b( ) 号: ho( )mng( ) bo( ) ho( )mng( ) b( )鼎查( )部,再查( )画,第六笔是(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

11、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E、屹立:3、我会填。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观潮 导学稿 课题: 观潮 课时:第二 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知识链接

12、:每逢农历月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 ,也有的叫“怒潮” 。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预习任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4 自然段。2、课

13、文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闯关练习: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 , ) 。再近些,只见( ) ,形成(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A、按原文填空。B、造句。犹如:C、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学习收获:知识延伸:1、小练笔,仿照作者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些有关“雷雨”的小片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火烧云 导学稿 课题: 火烧云 课时:第一 课时 课型: 新课 班级: 姓名: 执笔:李丽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 勾画文中优美词句,多读几遍,并集累好词句。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观察自然界的火烧云。3、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火烧云的成因。课文提示: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 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 ,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