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8876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杜艳凤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的形式编排了热胀冷缩、岩石的科学、土壤与植物、光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 23 个课题。热胀冷缩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对物体遇冷与受热后发生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通过对比实验与大量的事实来证实,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一科学知识,科学地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更好地让科学服务于生活。岩石的科学单元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有关岩石的特征,让学生知道岩石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懂得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探究土壤

2、形成、岩石与生活,岩石与地球等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重在学习研究岩石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土壤与植物单元呈现了土壤、砂质土、黏质土、壤土、腐殖质、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改良等相关概念,以“土壤”作为核心概念,建立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单元概念框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系统性。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以光为主题,研究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合成及光与生活的两面性关系,同前一单元一样,也呈现了知识的系统性。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单元,为后续的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奠定基础,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

3、,用“解暗箱”的科学探究方法揭示地球的奥秘。研究与实践选择了植树与当地岩石种类考察两个专题。植树结合当地岩石种类考察单元,引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以落实课程标准中观察、了解植物生活的目标;当地岩石种类考察结合岩石的科学单元,引领学生对当地岩石种类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真正“像科学家那样”研究岩石科学,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的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

4、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

5、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和交流。(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2、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

6、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7、,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进行探究。4、力求做到知识和能力并进,不可偏废。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实验计划四年级下册实验计划序号 实验名称实验类型所需

8、器材1 温度计的秘密 分组 温度计、热水、凉水、烧杯。2 自行车胎为什么破裂 分组演示 热水、凉水、烧杯、气球、固体膨胀球。3 认识岩石 演示小刀、常见的几种岩石、锤子、盐酸、滴管4 土壤里有什么 小组土壤、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碟子。5 土壤的种类 小组沙质土、粘质土、壤土、漏斗、广口瓶、酒精灯等6 认识光 分组 铁丝、乒乓球、梳子、碎纸等。7 玩镜子 小组 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等8 筷子“折”了 演示 筷子、烧杯、水、激光器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 第一课第二周 第二课 一单元练习第三周 第三课 第四课 第四周 第五课第六课第五周 二单元练习 第七课第六周 第八九课第七周 第十课 第三单元

9、练习第八周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九周 复习第十周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一周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练习 第十七课第十三周 第十八十九课第十四周 第二十二十一课第十五周 第五单元练习 研究与实践1、温度计的秘密展示教案学 习 目 标1、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做好探究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情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识: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个性化设计教学措施 学习过程一、实物导入出示温度

10、计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抢答针对这只温度计,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师归纳学生所提问题。 (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温度计为什么能测量物体的温度)小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温度计的秘密。 (师即时板书课题:温度计的秘密)二、自主探究1、认识温度计为什么能测温度提问:你们认为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可能和哪部分构造有关系?出示凉水、热水、温度计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们的想法吗?完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实验时一定要正确使用温度计。 )小结:温度计能测温度与液柱1 组、3 组、5 组 1 号依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其他小组补充。学生猜想。7、9 组 2

11、号依次汇报本组猜想。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实验证明温度计能测量与液柱有关。1、3、6 号每人各测一次凉水的温度;2、4、5 好各测一次热水的温度,并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2 组、11 组 3 号汇报。有关。2、认识水和其他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问:温度计里的液柱受热上升,受冷后下降,其他液体有没有这样的特性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要及时完善指导。讨论: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结: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了解水的反常现象三、拓展延伸思考:寒冷的冬天。经常有自来水管冻裂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4

12、 组、6 组的 2 号一次汇报。活动 2:学生分组实验:运用烧瓶、水、酱油、酒精等各种液体,制作模拟温度计,并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1、2、3、4 号各用一种液体进行实验,5、6 号观察,8 组、10 组、12 组的 5 号依次汇报。小组讨论、汇报。1 组、3 组 4 号依次汇报。阅读课本 P3 资料卡,了解水的反常膨胀。学生抢答。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预习展示教案学 习 目 标1、探究: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科学结果应该可以重复验证的。2、情感:通过实验,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热胀冷

13、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3、知识: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能举例常见的热涨冷缩现象。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做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归纳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个性化设计教学措施 学习过程一、实验导入出示图片:在炎热的夏天,自行车爆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片是什么?根据以上现象,你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有哪些想法?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猜想, (师即时引入并板书课题: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二、自主探究1、探究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出示:凉水、热水、锥形瓶、气球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完善实验方案。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认识固

14、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观看图片1 组、3 组、5 组 6 号一次讲解。学生抢答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证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 组、11 组 4 号汇报。分组实验1、6 号合作,把气球套在锥形瓶上,2、5 号负责把锥形瓶放入凉水中;3、4号负责把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有何变化。2 组、4 组的 4 号依次汇报。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涨冷缩的性质,关于物体的热胀冷缩,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出示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你能利用这个仪器,设计实验,证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小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问:其他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15、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谁能小结物体具有什么性质?小结:一般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同的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在相同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抢答)活动 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并实验:1 号点燃酒精灯,4、5、6号分别用酒精灯加热铜球一次,2、3 号观察同球的变化。8 组、10 组、12 组的 5 号依次汇报。小组讨论、汇报。1 组、3 组 4 号依次汇报。学生思考并抢答。情况下,气体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液体较多,固体最少。三、自由活动观看课本 P5 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图片中的科学道理。四、拓展延伸教师讲解做“小喷泉”的方法学生回家试做小喷泉。学生抢答。小组交流图片内容:2、3、4、5 号依次讲解14 图片。4 组 1 号汇报。3、认识岩石预习展示教案学 习 目 标1、探究:能够掌握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2、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3、知识:知道岩石有硬度、遇盐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重点 掌握鉴别岩石的简单方法个性化设计教学措施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学生采集各种石头。谈话:这些石头是一样的吗?讲解:地质学家把这些石头叫做岩石。岩石的种类很多,并且各有各的特征。它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地球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