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8855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四大锂电池材料分析一、锂电池材料组成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 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是锂电池最主要的原材料,占整个材料成本近80%。 二、 锂电池材料介绍 1正极材料 1) 正极材料分类及对比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镍钴锰三元材料(NMC)、磷酸铁锂(LFP)等。1)正极材料行业现状 LCO 最早实现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广泛应用在小型低功率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电子产品等。LCO 的国产化已经接近十年,自 2004 年以来市场发展很快,2006 年至今年平均增幅 25%左

2、右;据了解,目前国内锂电池企业的正极材料国产化近 90%,供求关系比较稳定,从行业生命周期看,LCO 市场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即将进入稳定期 。目前,国内LCO 生产企业主要有湖南杉杉、湖南瑞翔、国安盟固利、北京当升等。 LMO 主要作为 LCO 的替代产品,优点是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高,但其最大的缺点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是容量低,循环性能不佳,这也是限制 LMO 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通过掺杂等方法提高其性能。LMO 应用范围较广,不仅可用于手机、数码等小型电池,也是目前动力电池主要选择材料之一,与 LFP 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竞争态势。国内 LMO 生产企业包括湖南杉杉、

3、国安盟固利、青岛乾运、深圳源源等。 NMC,即三元材料,融合了 LCO 和 LMO 的优点,在小型低功率电池和大功率动力电池上都有应用。主要厂家包括深圳天骄、河南思维等。LFP 是被认为最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安全性,现已成为各国、各企业竞相研究的热点。慧聪邓白氏认为,目前,国内宣称可以生产 LFP 的企业很多,全国 LFP 产能规模近 6,000 吨,但实际量产数远低于产能数,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性能仍达不到锂电池厂家的要求,并且LFP 专利的国际纠纷仍然影响了其在国内的发展。目前,主要厂家包括天津斯特兰、北大先行等。 2负极材料 国内应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

4、、CMS(中间相炭微球)、钛酸锂等,其中人造石墨分为人造石墨和复合人造石墨等,天然石墨分为天然石墨、改性天然石墨等。近几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增长较快,2008 年全国负极材料实际供货量近 9,000 吨,同比增长 41。目前,负极材料仍然以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为主,石墨材料在整个负极材料中占 85%左右;其次是 CMS。 负极材料厂家包括深圳贝特瑞、上海杉杉、长沙海容等。 3隔膜 随着国内锂电池生产规模扩大,对隔膜的需求也年年上升,自 2006 年来,整体隔膜市场容量年增幅均在 30%左右。自 2006、2007 年多个国内隔膜企业投产以来,国产隔膜供应量显著上升,但目前国内锂电池厂

5、家所用隔膜绝大部分来源于进口,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如日本 Asahi、UBE、美国 Celgard 等。相对进口隔膜,国产隔膜价格便宜,并且方便锂电池厂商就近取材,但目前国产隔膜性能不佳,主要仍用于手机、数码等锂电池。 国内隔膜厂家包括金辉高科、星源材质、新乡格瑞恩等。 4电解液自 2006 年以来,国内电解液市场发展较快,锂电池厂商电解液基本实现国产化,进口较少。 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解液企业基本完成了产能释放,其上游锂电池行业的需求也比较稳定,整个电解液行业的发展进入暂时的稳定期。国内电解液厂家包括张家港国泰华荣、东莞杉杉、新宙邦、天津金牛、广州天赐等。电解液核心原材料为 LiP

6、F6,由于生产技术难度较高,目前被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 本文作者介绍:沈伟,慧聪邓白氏研究 工业品事业部 研究员,负责机械及锂电池领域研究工作。石油大学(华东)工学学士,上海大学经济学硕士,拥有 4 年市场研究经验。服务过众多产品的内外资企业,如通用机械、工程机械、锂电池、化工等行业的几十家客户。客户包括住友商社、日立、施耐德、德国德固赛、美国 ITW 等。中国锂电池高端市场全球份额在减少3 月 23 日至 25 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今日表示,动力电池市场未来需求巨大,但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全球高端市场份额在减少,竞争力减弱,值得中国电池企业高度重视。刘彦龙介绍,20

7、10 年我国电池行业的销售收入超过 2630 亿元,化学电池的产量超过 350 亿只,出口量超过 245 亿只,出口额 81 亿美元;太阳电池产量超过 8000MW,太阳电池出口量 7500MW,太阳电池出口额超过 200 亿美元。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刘彦龙建议,中国电池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高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开发能力。他认为,中国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如电动自行车、城市电动公交、家用电动汽车等领域可获得突破。此外,应努力扩大笔记本和电动工具领域中国产品的市场份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8、中非投资与合作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 年中国国际镍钴高峰论坛暨最具竞争力镍钴企业颁奖盛典”在浙江省上虞市举行,上述观点,正是刘彦龙在参会时做出的进军国际的中国锂电池隔膜材料的新星-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军国际的中国锂电池隔膜材料的新星-深圳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在中国的锂电池产业界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看法,即锂电池的关键材料中,隔膜是技术壁垒最高、由国外企业垄断的环节,其高价格与采购困难也一直是长期困扰国内锂电池企业的一个难题。今年规模与国际影响最大的电池展会“第二届日本国际二次电池展 battery Japan”于 3 月 4 日在东京落幕,国内锂电池隔膜制造企业深圳市

9、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参展亮相获得了格外关注。做为本土的隔膜制造厂商星源材质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技术沉淀,终于破茧成蝶,成为第一个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中国隔膜制造企业,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企业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与成就。在展会期间,包括索尼、松下、三洋、LG、三星、 A123 等国外锂电池技术领先企业代表均亲临星源材质的展台参观,在详尽了解星源材质的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与发展规划后都表示了极大地认可:星源材质的隔膜材料同海外隔膜企业的产品在性能上达到同一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如抗穿刺强度、高温稳定性上已经取得了突破领先,更加适合于大容量高安全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其中松下、三洋

10、、LG 等企业更是现场即确定索取相应规格的样品开始进行性能测试,展开合作的第一阶段。而美国 A123 在该次展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星源材质隔膜产品进行测试。同时长期以来锂电池隔膜行业的垄断巨头(处于垄断地位的)旭化成、东燃、Celgard 等也对星源材质的展出给予了极大地重视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种种迹象表明,长期困扰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环节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对海外垄断的突破,并且站上国际竞争舞台的大幕已经拉开。星源材质的发展一直十分稳健,去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华南制造基地顺利试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产之后,产能极大地提高,但是对市场的供应仍然趋紧,因而产能的进一步扩大以满足市场

11、需求仍然是星源材质近期的规划目标。锂电池产业格局或生变锂电池产业格局或生变 日前,成都牧甫公司和成都黄铭公司的董事长黄铭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生产纳米磷酸铁锂工艺方法” 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钢铁研究院、国家 863 计划课题组等权威部门的成果鉴定。 黄铭表示,这一科技成果突破有望使整个产业成本降低 20%以上,并且使锂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到 5 年以上,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同时能满足容量型和功率型的要求,其大规模产业化将改变世界锂动力电池、锂储能电池及相关应用行业格局。技术取得突破磷酸铁锂曾经被业界认为是实现我国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突破点。然而决定其容量的能量密度、大规模充放电性能一直是让业界困扰

12、的矛盾,这给业界提出了不少现实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掀起了一轮磷酸铁锂研究热,由于多数研究基于的是传统理论和工艺,每年数十亿的投入并未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转型之痛似乎在暗示,磷酸铁锂已经走到了尽头,大多数行业专家和企业家甚至公开表示磷酸铁锂不可能成为主流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也纷纷将投资重心转向锰酸锂或三元材料。黄铭独创的多溶剂液相法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按需求将磷酸铁锂进行纯度控制,对锂源、铁源、磷源材料的纯度要求极低,使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已大批量生产出的纳米磷酸铁锂不仅各项参数稳定。公司在成都高新西区已形成年产 600 吨纳米磷酸铁锂的产能,设立在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万吨级产业化

13、的生产基地也将逐步量产,今年将形成 3000 吨的生产能力,并有望很快实现 1 万吨以上的产能。产业格局生变分析人士表示,不断提速的产业化进程将打破现有产业生态格局:首先,替代性优势有望使正极材料行业重新洗牌和整合,固相法和水热法等高成本制造路线面临淘汰;其次,由于对锂源材料纯度的要求大幅降低,上游碳酸锂行业将面临重新估值,原先依赖上游矿石纯度提升正极材料性能的格局即将被打破,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的纯度差异已不再是决定因素。此外,下游相关产业的技术路线将面临重新选择,大量下游应用行业将在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技术路线之间重新选择,而磷酸铁锂的综合优势将使我国在锂动力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上游

14、行业方面,目前需求推动也导致碳酸锂价格近几年呈现总体上升态势,特别是电池级及以上纯度的碳酸锂价格高居不下,黄铭公司的这项技术将使上游原料价格进入一轮下降通道,相关的企业估值将被市场重新定位。成都黄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公司的产品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局面,甚至到了采取配额供应的紧张局面,但公司仍会以大幅低于其他正极材料产品的价格销售,为我国相关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壮大营造难得的低成本优势。51 电池网专业的电池商务平台 当升科技: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当升科技: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 目前,公司在国际前 6 大锂电巨头中拥有 5 家客户,也是全球唯一同时向中、日、韩高端锂电客

15、户提供高品质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 从技术水平、规模和质量控制三方面看,公司都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2010 年,公司锂电正极材料的销售量达到 3894.37 吨,同比增长高达57.27%。公司的这一销量处于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位置。今明两年,随着扩建产能和募投项目产能陆续投产,公司的产能仍将维持 5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受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0 年第三季度是年内盈利能力的最低点,净利润率只有 2.84%。但是根据公司的业绩公告可测得公司 2010 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率已经回升到 4.8%。公司盈利能力已经

16、触底反弹。公司正在积极开发锰酸锂和三元素等新品。其中,锰酸锂已经通过日本、韩国、美国等几家锂电企业的产品认证,并开始批量供货,多元材料处于国际大客户认证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公司锰酸锂产品的档次较高,价格在 7.5 万元左右。由此推测公司锰酸锂产品的毛利率应该在 40%以上。随着新产品的逐步放量,公司产品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偏低的局面将明显改善。预计公司 2010、2011、2012 年的 EPS 分别为 0.49、1.07 和 1.63 元,对应2011 年 3 月 8 日收盘价的市盈率分别为 90.27、38.95 和 29.96 倍,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风险:新增产能是否能顺利“消化” 仍需观察;动力电池市场何时真正启动仍有不确定性。问:锂电池板块后市如何?江特电机(002176)现在可否介入?答:锂电池作为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