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822731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以及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等系列问题。,3,特点/趋势:,中朝 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 三司,一省 两院,特点/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推恩令”,行省制,地方 分权,藩镇 割据,4,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就是皇

2、权不断被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的过程。,5,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1905年,由贵族相互吹捧,弄虚作假,博取高官厚禄,加强中央集权,但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权工具,孝、廉,门第、出身,考试成绩 (才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6,本课总结,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总体特征:,中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地方,不断发展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 势,方式:,中央:分权 地方:监察、选官,7,汉初郡国并存,8,9,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

3、反迟,祸大 ! 晁错削藩策,10,在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纠合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等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发动了叛乱。共同反抗中央政府,史称吴楚七国之乱。,1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1、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A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 郡国并行 C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 实行刺史制度,B,2、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到:“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其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 、削减王国的封地 、夺去王侯的爵位 、推恩令 、继承西周分封制,C,1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他们成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

4、兵,又有其财赋”的地方割据势力。(安史之乱),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 ) 西汉的王国 唐朝的地方军镇 北宋的“路” 元朝的行省 A. B. C. D.,A,中期设置地方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朝:,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度,元朝:,军事: 行政: 财政:,14,行政,财政,军事,为“夺权、制钱、收兵” 宋的举措:,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文官担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15,1、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北宋规定( ) 、中央向地方派遣刺史 、实行一省制 、在州郡之上设通判、派文臣出任知州,D,2、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 加强了中央集权

5、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 、 、 、 ,C,16,元朝: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宣尉司对边远民族地区进行管辖,元朝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意义:,17,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A,2、元朝时管辖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 达鲁花赤 B 平章政事 C 宣慰司 D宣政院,C,18,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帝是真龙天子,是“奉天承运” “王者,父天母地,

6、为天之子也。” 丞相的职权“掌丞天子,助理万机”,19,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同学们想想看,从坐到跪,这中间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20,两汉:,中、外朝制,二、君主专制的演进,皇帝,中 朝,外 朝,(尚书令、侍中,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 执行机构),相权被削弱,2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为限制相权、加强皇权

7、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起用布衣为相 B.任用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C.实行“内外朝”制度 D.扩大尚书台权力,D,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审议诏令),评价:,考考你: 1、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 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 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 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B,23,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防止宰相权重专权 B 完善中央集权 C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民主权利 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8、制的根本作用是 A 削弱皇权,有益于政治清明 B 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明确了官吏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增强了政治民主化,A,B,24,皇帝,(三司),北宋:,二府三司,(二府),评价:相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枢密院,与宰相抗衡,B,2、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A,26,中书省,皇帝,(最高行政机关,行宰相职权),(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一省二院,元朝:,27,1、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唐朝的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六部 2、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是 A 台湾 B河北、山东 C 西藏 D 新疆,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