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810944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同步测试练习题锦.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彀( ) 先驱( ) 诏( )驱驰( ) 按辔( ) 揖( )介胄( ) 曩者( ) 嗟( )2. 解释下列字词劳( ) 彀( ) 先驱( )天子且至(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 )将军约( ) 按辔徐行( )( )( )揖( ) 天子为动( ) 改容式车( )成礼而去( ) 固( ) 邪( )劳军( )3. 翻译下列句子(l)上自劳军 (2)彀弓弩 (3)天子先驱至 (4)天子且至 (5)军中闻将军令 (6)不闻天子之诏 (7)居无何 (8)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9)将军约 (l0)介胄之士 (11)天子为动 (

2、12)改容式车 (l3)使人称谢 (l4)曩者 4. 翻译下列句子(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 嗟乎,此真将军矣! (4)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5. 填空 (1)课文细柳营,节选自 。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 (3)史记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和 。 6. 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三国人物 (1)望梅止渴( ) (2)鞠躬尽瘁( ) (3)白帝托孤( ) (4)单刀赴会( ) 7.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

3、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 (2) 二. 阅读理解()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

4、,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 本文选自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上自劳军 (2)天子先驱至 (3)天子且至 (4)持兵揖 (5)使人称谢 3. 翻译下列句子。(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6.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

5、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8,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涉世家对比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谪戍渔阳 闾左: (2)度已失期 度: (3)会天大雨 会: (4)宜多应者 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