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807028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0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第2章管理理论发展(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管理理论的发展,2.1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2.1.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8世纪后期,英国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的出现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在专业化生产条件下,如何协调许多工人之间的工作,工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如何配合,怎样对工人进行培训、激励和管理等,这些问题与手工作坊的管理完全不同。在这样背景下,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逐渐形成,同时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从工人中逐渐分离出来,在实践基础上开始形成早期管理思想。但是,这些思想零星,不成体系。,2.1.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续1),1、英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

2、斯图亚特(17121780)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提出许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实行刺激工资的思想、工作方法研究、管理人员与工作之间分工等。,2.1.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续2),2、英国亚当斯密(17121780)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又叫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2.1.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续3),3、巴贝奇(17921871)在1832年发表了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着重论述了专业分工与机器、工具的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均衡生产、成本记录等,还提出以专业技能为工资与奖金的基础。,2.1.1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续4),4、罗伯特

3、欧文(17711858)他最早注意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他也是早期的人事管理创始人。,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法、德等西方国家形成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有三个,分别代表三个重要发展方面。 1、泰罗(18561917)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重要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其主要内容有:,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1),1)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2)差别计件工资制。 3)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4)科学挑选“第一流工人”。 5)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者只抓大事,

4、把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交下级去做。 6)共同做“大蛋糕”的思想。认为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2),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西方古典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长期担任某大公司总经理,地位决定他研究对象与泰罗不同。泰罗着重于车间、工厂的生产管理研究;而法约尔着重于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研究。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管理理论,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3),法约尔的主要理论有: )企业的6种基本经营活动:技术、商业、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5、等。 )特别是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五大要素。,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4),五大要素: a、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可以简述为目标和经营规划的制定。 b、组织可看成是物力和人力的组织问题,可简述为完成已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组合。 c、指挥是为了使组织行动起来所必要的,可简述为使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领导的艺术。 d、控制是指核定情况的进行是否与既定的计划,发出的指示以及确定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加以纠正和避免重犯。 e、协调即工作和谐配合,以便使工作顺利进行。,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5),)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劳动分工、权责相符、纪律严

6、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适当的集权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6),3、韦伯的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柏林大学教授,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因他最早提出一套较完整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故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权力作为基础。有3种纯粹形式的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超凡的权力。,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7),传统权力是靠世袭得来而非靠能力,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和非理性,只有理性合法权力

7、才能作为理想组织结构的基础。理想模式特点为: 明确分工:把组织内所有工作分解,有明确的分工,明确规定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 权力体系: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排列,下级人员要服从上一级人员的指挥和领导。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评和教育、训练来实行。,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8),职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晋升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而不是组织的所有者。 遵守规则和纪律:所有成员必须遵守组织的规则和纪律。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责范围和协作形式,避免感情用事,滥用职权,减少摩擦和冲突,确保职权的正确使用。 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

8、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应如此,不能任意解雇组织中的人员,应鼓励大家忠于组织。,2.1.2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续9),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它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领导人和成员的工作成果,所以能适用于各种管理工作和各种大型组织。 以上三位的科学管理、一般管理、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2.1.3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早期的人际关系理论和后期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两个发展时期。 、霍桑实验 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

9、埃尔顿梅粤(18801949)为首的一批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于19241932年历时8年。主要研究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1),实验分4个阶段: 1)照明试验:目的是要证明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之间尤为直接的因果关系。两个小组试验,一组固定照明为控制组,另一组为照明变化组。结果无论照明如何变,两组产量增长差不多。说明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无直接关系。,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2),2)福利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挑选继电器装配车间6名女工单独成立小组,改变原来的工资支付办法,以

10、小组为单位计酬;撤销工头监督;增加工作的休息时间;实行每周5日工作;工作休息时免费供应饮料等。日产量提高30以上。一段时间后又撤销这些待遇,但生产率并没下降,反而仍在上升。研究发现是社会条件和监督方式改变导致女工们的工作态度的变化因而产量仍在增加。同时也说明,各种工作条件,包括福利待遇,也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3),3)谈话试验: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对2万多名职工进行了访谈调查。涉及问题广泛,允许职工自己选择话题,提建议、发牢骚,结果收到很好的效果,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试验证明,物质条件的变化往往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人们的工作成绩还受其他人的因素影响,即不仅

11、仅取决于个人自身,还取决于群体成员。,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4),4)群体试验:又称“接线板小组观察室试验”。目的是研究社会因素对激发职工积极性的影响。 试验选择了14名接线板工人,通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许多行为准则会影响工人的行为。这些准则包括了工作的干多干少,与管理人员的信息交往等,如活不应干得太多,也不应干得太少;不应向上司告密同事中发生的事情等。,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5),通过上述试验,梅粤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方面的影响。这一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职工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

12、很大的进步。霍桑试验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建立科学依据。,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6),、人际关系理论 梅粤在试验研究成果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与古典管理不同的新的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6),主要内容有: 1)职工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等因素,如安全感、归宿感、相互尊重和友情,这些因素对人的积极性有极大的影响。,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7),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规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而企业

13、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中必然相互产生关系由此而形成人们之间的共同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管理者要认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作用,搞好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8),3)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梅粤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是力争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即职工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群关系的满足度,在安全方面、友谊方面、自己的工作能否被社会、上级和同事承认等。所以管理者要善于提高职工的士气,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绝对性因素。,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9),4)新型领导能力问题: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

14、行为时,还需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2.1.3 行为管理理论(续10),、组织行为理论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组织行为理论是研究在管理领域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涉及领域非常广泛,诸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研究重点是研究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组织中人的个性,非正式组织和群体行为,组织中的领导方式、组织结构等。 组织行为理论是当代管理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领导理论等。,2.1.4 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管理

15、理论百花齐放,已发展到11个学派: 1、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孔茨,把管理划分为若干职能,这些职能构成管理过程。该学派认为,各个企业和组织以及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管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层次无关。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就成为管理的基本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实验和传授,改进管理实践。,2.1.4 现代管理理论(续1),2、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代表作经理的职能(1937),这一学派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将组织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一个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要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2

16、.1.4 现代管理理论(续2),主要观点: 1)正式组织存在3条件:共同目标;成员都有协作意向;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 2)组织继续生存取决于在组织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能否使成员顺利达到个人目的,取决于组织对环境适应的程度。 3)管理人员职责有3条:规定组织目标;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2.1.4 现代管理理论(续3),3、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这一学派认为,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决策过程是从确定组织目标开始,再寻找为达到该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经过比较作出优选决定,并认真执行控制,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该学派提出“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原则”。,2.1.4 现代管理理论(续4),4、系统管理学派 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代表人:卡斯特、罗森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