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笕茶的加工过程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75792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笕茶的加工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笕茶的加工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笕茶的加工过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笕茶的加工过程石笕茶从制作工艺上看,石笕茶属于半烘炒茶叶。不知道为什么 85 年以后这个茶叶就没有再发展了。从它的获奖评语没有对它的香气和滋味作出较高评价来看,此茶属小范围名茶。石笕茶分特级和 1,特级又分为特一和特二两个级。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长 2米,采制特级茶的原料,每 500 克鲜叶有茶芽 6280 个左右。恢复生产初期,石笕茶生产面积不足 100 亩,产量仅 45 公斤,目前面积已扩大到 亩,总产量 200 多吨。石笕茶制作以手工为主,以“外形挺秀,绿翠显毫,香味鲜嫩,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的优良评语,1984 年被评为浙江名茶,成为当时浙江十四只

2、名茶之一。1985 年 5 月在全省名茶评比中,又获优质名茶奖励。石笕茶具有一套特有的采制技术:采摘技术石笕茶在谷雨前开采,采期 10 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在2米之间,不采病虫茶叶,务求完整、新鲜、洁净。据测定每 500 克鲜叶芽数在 6280个左右,鲜叶大小整齐、嫩度一致,并做到鲜叶及时摊放。制作技术(1)杀青:锅温要求做到”前高后低“,温度控制在 120 摄氏度左右,随着水分的散失百录活掌握锅温高低。杀青时间为 5 分钟,每锅投叶量为 200,杀青叶失水率在 25间。 (2)揉捻:杀青叶适当摊凉,尚存余热即在篾帘在用手向同一方向轻揉,动作要迅速,钟,要求达到外形紧秀,毫锋初

3、露。 (3)整形:锅温掌握在 80 摄氏度左右,做到手法录活,适时变换,整形时间为 5钟,每锅投叶量为 150,要求达到外形挺秀,绿翠显毫。 (4)烘干:整形后的茶叶用烘笼烘焙,掌握”掌握“恒温、长时、薄摊、慢烘” ,合理控制烘干温度、摊叶厚度和时间,烘笼温度控制在 60氏度之间,摊叶要薄,慢速长烘,以散失水分,挥发香气,同时要及时翻动,烘干时间需 3时。石笕茶产于绍兴诸暨市境内的东白山麓,成名于宋代。南宋高似孙剡录将石笕茶与当时进贡朝廷的日铸茶、卧龙茶相提并论,后来成为贡茶。石笕茶外形挺秀,绿翠显毫,香味鲜嫩,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石笕茶以良好的品质,博得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人们馈赠亲朋

4、好友的佳品。产品销路亦不断扩大,目前主销南京、上海、济南、北京等城市。东白山距诸暨市区近百里,山的最高峰海拔 1195 米,这里峰峦起伏,顶峰大白尖“上有天池,大旱不涸” ,山涧终年流水淙淙,清澈明净,流经茶园四周。茶树大部分生长在由凝灰岩,流纹岩风化发育的土壤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茶区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 年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上,全年无霜期 230 天。采茶季节,产区呈现一派“晴时早晚遍地雾,阴时整日满天云“的高山奇观。在这种地理环境中,茶叶肥壮柔嫩,形成了石笕茶优良的原料基础石笕茶曾失传多年,1980 年,诸暨市茶叶科技人员为恢复历史名茶,对石笕茶的历史渊源、产地概况、品质特征和采制特点进行详细调查,并与当地茶农座谈,会同专家考证,在此基础上,制订恢复计划。经过三年努力,恢复工作取得成功,并有所创新。在几次省名茶评比会上均名列前茅,1984 年 5 月,获省农业厅颁发的名茶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