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745071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1.1-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复习课件(共43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麓版必修三修文化发展历程,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考情分析,基础知识的落实,1、汉字的演变历程及演变趋势? 2、汉字统一的历史意义? 3、书法艺术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4、列举魏晋、隋唐、宋代、明清的绘画成就及特点 5、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时代特征 6、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原因及特点,(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渊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与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3)统一:,秦朝统一, “书同文”,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秦后

2、期使用隶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发展脉络:,甲骨文、金文、紊乱、小篆、隶书、楷书,(5)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小篆,朴素人生,刚正人生,随意人生,简约人生,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曲折人生,(二)书法艺术形成的条件、发展阶段、特点及代表 1、条件: 2、发展阶段: 3、发展阶段(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准备材料 知识群体的形成动力基础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条件,魏晋以前自发阶段;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社会动荡 玄学流

3、行,王羲之,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国家一统 盛世气象,张旭、怀素,狂草,颜筋柳骨,注重规范法 度的楷书,市民兴起 生活多样,宋四家,有意无法,社会平民 化世俗化,祝枝山 文徵明,强调个性化,重难突破一: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二、笔墨丹青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发 展 历 程,(1)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2)战国汉:帛画。 (3)魏晋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顾恺之,提出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4)唐朝: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

4、盛唐气象。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 背景: A、北宋王朝推行“重文轻武”国策,文人阶层不断扩大。 B、理学的兴起使士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C、时代的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的风格,使山水画从起初作为人物画的衬景,发展为独立的画种。 特点: 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代表: 马远(马一角)山径春行图 夏圭(夏半边)(是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该时期民间风情画兴起,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5、清明上河图,(5)两宋时期:,木刻版画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如何理解明清时期文人画艺术形成的背景?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的兴起以及政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的思想文化专制。,2.特 点,(1)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 (2)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出现一些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如朱耷(八大山人)。,(6)明清时期:,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 文

6、学走向世俗化平民化,认识:,文人画的特点: 在创作思想上,强调抒发画家个人的思想感情,以某些特定的题材,如梅、兰、竹、菊等表现个人的志趣、节操、情致。 在表现手法上,文人画强调个性,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文人画讲求笔墨情趣与作品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文人画的写照。,中国绘画的发展,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学的反省,士人群体的形成。从而使得此时期的绘画凸现个性。代表:顾恺之女史箴图 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导致绘画更加追求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代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3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7、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此时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代表:马远山径春行图、 夏圭 4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展,从而出现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画家。代表:朱耷松鹰图,重难突破二:魏晋以来绘画的特点及成因,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松鹰图(朱耷),思考: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不同?,中国: 追求意境、神韵,抒发诗意情怀。 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西方: 重客观再现,也注重“神”的表现。 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三)中 国 古 代 的 文 学,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南方民歌),句式灵活,

8、易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及作品: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特点: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现实感强;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与“骚体”合称风骚,成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铺陈词藻、文采华丽 (3)代表及作品: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3、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1)政治: (2)经济: (3)文化:,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

9、举“以诗取士”,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五言、七言诗的发展提供了格律形式等方面的借鉴,A、发展原因:,B、主要代表人物,“诗仙” 李白,盛唐,张扬个性 浪漫主义,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泛,“诗圣” 杜甫,由盛 转衰,现实主义 “诗史” 凝重浑厚、 沉郁顿挫,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盾爆发,白居易,中唐 之后,通俗流畅, 平易近人,反映民间疾苦,经济日益凋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政治动荡不安,唐王朝处于大乱之后的衰落时期,4、宋词和元曲,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经济:随着商业发展、

10、城市的繁荣(物质基础) 政治:两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 社会:市民阶层的扩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婉约派:柳永(北)李清照(南) 豪放派:苏轼(北)辛弃疾(南),关汉卿、马致远,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1)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2)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5、明清小说,A、小说的兴起与发展,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 搜神记,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毅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B、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C、特

11、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1)工商业城镇兴起,商品经济的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传统的宋元话本发展为章回体小说 (3)印刷术完善和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提供丰富素材),D、明清小说的代表作,(1)四大名著 (2)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3)短篇小说集:三言两拍 (4)批叛现实的三大力作: 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F、意义:

12、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E、时代特色 (1)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淡化传统轻商思想,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 (2)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

13、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四)、京剧的出现,原始歌舞-起源(蕴藏着戏曲的萌芽) 春秋战国以后-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唐朝-梨园(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宋代南戏-原因、地区、地位: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流传甚广(百戏之母) 清朝京剧-国粹,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活跃 各种地方戏曲进京相互融合 广大艺人的努力 符合统治者和广大市民阶层的口味,材料一:汴京梁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

14、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张子语录 (2)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特点:城市商品经济发达(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出现了瓦舍); 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增强。,注重气节和德操,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绘画的特点。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材料三:,马远梅石溪凫图,清明上河图,特点: 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盛

15、行。,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典例分析一】:,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典例分析二】,现象: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 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 特征:大一统。(1分),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分),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 商业的发展; 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 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任答2点,共2分),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