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7195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蓄足全面发展动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教社杯”“我的价值观”、 “科学发展、辉煌成就”大学生征文比 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蓄足全面发展进步动力在全党全国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指导全国的重大举措,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思想、 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现阶段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的精髓。一个合理的指导思想、合理的发展战略,将有促于社会、 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工作重心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把工作重心 转移到了经济建设

2、上来,着重经济 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所以中国也跳不出这个圈子。我们只有发展,才会有足够的实力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从1956年“三大改造 ”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在我国确立。从那时起,我国便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超额完成,使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他们认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事业可以提前完成,从而偏离了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在后来的建设中,国家又把“ 阶级斗争”作为党的工作重点,提出“ 以阶级斗争为纲”,人民又陷入了阶级斗争之中,从而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国在1966 1976年,在这十年之间,阶级 斗争的范围更

3、是波及全国各地。从而更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建设,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期间我国的经济不但没有得到发展,有许多的部门甚至出现了倒退,还不如建国以前的水平。在这段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脱离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总的说也就是没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没有很好地做到“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找到一条良好的 发展道路。致使资源的大量浪费,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经济建设成果低微。此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不发展,就要落后,也会有被外族灭种的危险。要发展的话,又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呢?当时我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多方面困境,那怎么样才能跳出这样的困境呢?当时邓小平同志做出了重要的论断“ 发展才是硬

4、道理” 。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伟大的决策;实行“ 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我国的 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的人民生活都会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改革三十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GDP 稳步上升,现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崛起为世界的新格局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美国是世界的超级大国,多 强:中国、俄罗斯、欧盟、第三世界。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对比,维续了世界的相对和平。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裕了,使中国的综合国

5、力提高了。我国的社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发展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由于自身的生产力不够发达,为了经济的发展,而造成了以损耗资源为代价换回经济的增长。由于一味的发展工业,而使其他行业的发展滞后。现在随着资源的枯竭,又将严重的制约经济的进步。现在“持续发展”的主 题又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在新时 期的形势之下,发展是主线。但是要解决好如何发展?如何持续发展?在这新的形势之下,中国的发展的也将面临着“可持续”的问题。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发 展、 进步。 这样 我们才可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而不败;雄踞世界东方而不衰。党的十七大指

6、出:“经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 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的生产力依然很低下,要发展就需要有科学的指 导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国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的经典,是对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指出: 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

7、 续的发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 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国从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2003年十六大三中全以来。我国始终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着世界;以全新的姿态应对着世界的各种突发事件。如: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全球,我国内地24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发生疫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我国的疾病防疫和控制体系,大力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成功的抗击了非典的袭击。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

8、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之后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 ”六号载人 飞船;接着“神七”“ 神八” 的顺利升空,“ 神八”与“ 嫦娥一号 ”的顺利对 接, 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位列于世界领先水平。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并全线通车,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的局面。在新世纪,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圆满举办。我国将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大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向世人宣告中国的强盛。这些世界级巨大盛事的成功、圆满举办。难道你认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可以举办吗,难道你认为举办盛事,就只是举办盛事吗?难道

9、你就不认为这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为基础和后盾吗?难道你就不认为中国正在以强势发展吗?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核 心 是 “以 人 为 本 ”。要 始 终 把 实 现 好 、维 护 好 、发 展 好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作 为 党 和 国 家 一 切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和落 脚 点 。人 民 是 历 史 的 创 造 者 ,是 社 会 的 主 人 。我 想 问 ,我 们 发 展是 为 了 什 么 ? 不 正 是 为 了 人 民 的 安 居 乐 业 吗 ,不 正 是 为 了 人 民 的共 同 富 裕 吗 ? 中 国 的 发 展 要 尊 重 人 民 的 主 体 地 位 ,

10、发 挥 人 民 的 首创 精 神 ,保 障 人 民 的 各 项 权 益 ,走 共 同 富 裕 道 路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展 ,做 到 发 展 为 了 人 民 、发 展 依 靠 人 民 、发 展 成 果 由 人 民 共 享 。大 家 应 该 都 知 道 :2008年 5月12日的 汶 川 大 地 震 、2008年 波 及全 国 的 50年 一 遇 的 冰 雪 凝 冻 灾 害 、2010年4月14日的青 海 玉 树 地 震 ,还 有 2009年 以 来 发 生 的 干 旱 、洪 涝 灾 害 。在 现 阶 段 ,正 是 地 球 活 动频 繁 的 时 期 ,灾 害 活 动 异 常 。这 些

11、突 如 其 来 的 自 然 灾 害 对 我 国 国民 的 生 命 财 产 造 成 了 极 大 地 伤 害 ,也 给 我 国 的 社 会 建 设 、经 济 建设 、民 生 工 程 建 设 等 等 各 方 面 均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了 损 失 。使 我 国 的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蒙 受 了 巨 大 的 阻 碍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之下,发动了全国范围“众志成城” 的全民救灾,我国在 2008 年的抗凝救灾之中投入兵力达 64.3 万人,除解放军外,各地有群众 776 万人参与救援,国家拨款达 295.37 亿元,捐助款物达 22.75 亿元。在汶川地震之中,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

12、款物(截至 2008 年 9 月 25 日)总计 594.68 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94.08 亿元。发动数十万人民解放军参加救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动员全国其他各省各四川灾区经行一对一对口救援与灾后援建,为夺取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聚全国力量帮助灾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进入小康社会。我国应对灾害的应变力和反应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赏和认可,我国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力量办大事办实事。这样的凝集力不正好证明了我国的强大,不正好证明了我国以民为本的理念吗?科学发展观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立足点,在新时期提出关于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兼顾

1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还是非常落后;我国国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我国的地区发展水平也有极大的差异,总体呈现东-中 -西(从高到低)的发展局面;我国的资源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总 体是东部贫乏,西部资源丰富。所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为了全面发展,全国共同实现小康,共同进入富裕。我们就不得不统筹全面发展;在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席卷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为经济发展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国却应对自如,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保证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顺利的前进。在现

14、阶段我国正在升华改革、扩大改革,全面推动全国范围的改革,全面推动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发 二号” 文件,是指 导对贵州经济发展的战略,国家集全国之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贵州经济。协调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自身说:贵州的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自身的工业起步晚,工业基础不够雄厚,生产力水平低。但是贵州有着诸多的优越条件;如:丰富的矿物资源,优美、舒适的气候环境,丰富多彩、清新淳朴的名族民风,丰富的水力资源,奇特新奇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这些事例不正好又证明科学发展观的全局性吗?也不正好证明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理念吗?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之中一些领域和一些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眼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解决城乡、区域、经济 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 谐发 展。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的全局出发,着眼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的伟大决策。是符合我国的实际,又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科学发展观具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也有着诸多的优越性。所以我们要坚决的贯彻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经济、社会建 设。我相信科学发展观将会带领我们走向新的繁荣富强,科学发展观将会引领我们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