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伊万 彼得罗维奇 巴普洛夫

zhuli****000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9KB
约10页
文档ID:7569696
伊万 彼得罗维奇 巴普洛夫_第1页
1/10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编辑您检索的伊万·巴甫洛夫,一般指伊万 ·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其他释义请点击此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平事迹编辑1849 年 9 月 26 日,巴甫洛夫(Pavlov)出生在俄国中部小城梁赞,他的父亲是位乡村牧师,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有时在富人家做女佣以贴补家用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是父母 5 个子女中的长子,自幼养成负责的个性从小学习勤奋,兴趣广泛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允许家庭贫困但有天赋的孩子免费上学由于他父亲喜欢看书,家中有许多像赫尔岑,车尼尔雪夫斯基等人的进步著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阁楼上,读父亲的藏书1860 年进入梁赞教会中学,1864 年毕业后进入梁赞教会神学院,准备将来做传教士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一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此期间从皮萨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动植物世界的进步》中,他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受到当时苏俄著名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1863 年出版《脑的反射》一书影响,对自然科学发生兴趣,逐渐放弃神学,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尽管巴甫洛夫出身于宗教家庭,但他本人既不想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一个牧师,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21 岁即 1870 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圣彼得堡大学,先入法律系,后转到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谢切诺夫当时正是这里的生理学教授,而年轻的门捷列夫则是化学教授巴甫洛夫在大学的前两年表现平凡,在大学三年级时上了齐昂(Ilya Cyon)教授所开授的生理学,对生理学和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学科从此投入生理学的研究为了使实验做的得心应手,他不断练习用双手操作,渐渐地相当精细的手术他也能迅速完成,齐昂老师很欣赏他的才学,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在齐昂的指导下,1874 年,他和同学阿法纳西耶夫(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支配胰腺的神经》 ,获得研究金质奖章2大学期间编辑大学期间他和弟弟尽管在大学里学习优异并且年年获得奖学金,但是生活还是比较清贫,需要给别人做家庭教师才能维持日常生活。

为了节省车费他们每天都要步行走很远的路巴甫洛夫在大学里以生物生理课为主修课,学习十分刻苦,巴甫洛夫不懂就问,每次手术都做的又快又好,渐渐的有了名气巴甫洛夫四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另一个同学合作,完成了关于胰腺的神经支配的第一篇科学论文,获得了学校的金质奖章因为在生理学上投入时间太多,大学最后一年,他主动要求留级,1875 年,巴甫洛夫获得了生理学学士学位再进外科医学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以使将来有资格去主持生理学讲座此期间成为了自己老师的助教1878 年,他应俄国著名临床医师波特金教授的邀请,到他的医院主持生理实验工作,实验室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一间破屋子,它既像看门人的住房,又像一件澡堂,巴甫洛夫却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在这里,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环、消化生理、药理学方面的有关问题1879 年从医学院毕业并获四年的奖学金,31 岁的他和教育系的女学生谢拉菲玛(Seraphima Vasilievna)结婚,婚后妻子把他们的生活料理得井然有序,巴甫洛夫不仅能安心工作也能好好地休息3重点研究编辑1878 年至 1890 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

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 ——神经营养学1883 年写成“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 ”的博士论文获得帝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讲师职务和金质奖章1884-1886 年期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路德维希研究室进修,继续研究心脏搏动的影响机制此时,他提出心脏跳动节奏与加速是由两种不同的肌肉在进行,而且是由两种不同的神经在控制1886 年,他自德国归来后重回大学是实验室,继续进行狗的“心脏分离手术” 1887 年,他逐渐将研究的方向转向人体的消化系统从 1888 年开始,巴甫洛夫对消化生理进行研究他发明了新的实验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他还发现分布在胃壁上的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与胃液的分泌有关。

用同样的方法分泌胃液,迷走神经切断,就不再分泌但如果不假饲,只刺激迷走神经,也能分泌胃液是什么东西对迷走神经产生了刺激?原来味觉器官感受到了食物刺激,便会通过神经传给大脑,通过大脑传给迷走神经让胃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学说为此他领取了“诺贝尔奖 ”的生理学医学奖他是第一个享受的这个荣誉的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 1904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从 1903 年起,巴甫洛夫连续 30 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解释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十月革命的初期,俄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但巴甫洛夫并未停止研究巴甫洛夫是专心投入学术研究的典型学者,只专心研究,不注意衣食住行生活细节。

他结婚时即同他妻子约定,妻子不干涉他的研究,他不负责家庭事务,并向妻子承诺,不饮酒、不打牌、不应酬,每年 9 月至次年 5 月,每周工作 7 天,只有暑假陪妻子到乡下度假70 岁以后,巴甫洛夫每天仍乘电车上班,有次电车尚未停稳,就从车上跳下来,跌倒在地,路旁一位老妇人惊叫说:“ 天啊!看这位天才科学家连电车都不会搭!” 巴甫洛夫的工作热忱一直维持到逝世为止,最后他在病中挣扎起床穿衣时,因体力不支倒在床上逝世巴甫洛夫逝世后,苏联政府在他的故乡梁赞建造了巴甫洛夫纪念馆,并设立纪念碑4主要贡献编辑巴甫洛夫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三方面:1.心脏的神经功能;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研究成果2.消化腺的生理机制(获诺贝尔奖) ;3.条件反射研究对以后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由他的条件反射研究所演变成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1.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实验过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发现,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现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来的人员或其脚步声等) ,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巴甫洛夫根据谢切诺夫《脑的反射》理论,在 1901 年将狗对食物之外的无关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现象,称之为条件反射所谓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是指在某种条件下,非属食物的中性刺激也与食物刺激同样引起脑神经反射的现象从 1901 年起,巴甫洛夫专心从事条件反射实验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为止,长达 35 年之久2. 经典条件性作用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之后,他原本有意称条件反射现象为精神反射(psychic reflex) ,后来改称为条件反应他以后的实验研究,继续采用与食物无关的各种刺激(如灯光、铃声、拍节声等) ,实验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并分别定出四个名称:1.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 ;2.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3.食物之外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研究成果4.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conditionedresponse)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

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但严谨的治学态度终于还是使他冒着被同行责难的威胁,将生理学研究引向了当时并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学领域,而后来,该项研究的成果――条件反射理论又被行为主义学派所吸收,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界的第二大贡献在于他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而这同样始于他对狗的研究他发现,有些狗对条件反射任务的反应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样,因而他开始对狗进行分类,后来又按同样的规律将人划分为 4 种类型,并和古希腊人提出的人的 4 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由此,他又向心理学领域迈进了一步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5主要著作编辑《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 、《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 20 年经验:条件反射 》 (1923)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1927)等。

6生活故事编辑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很忙……”,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巴甫洛夫对别人说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很忙……”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的,当时有人敲门,想进来看看他巴甫洛夫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忙什么呢?忙着写遗嘱、分财产、交代后事吗?忙着向万能的主祈祷吗?忙着过电影一样回顾一生中那些精彩的瞬间吗?忙着哀求医生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吗?都不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视着越来越糟糕的身体情况,不断地向坐在身边的助手口授生命衰变的感觉,他要为一生至爱的科学事业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对于人们的关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绝:“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来人被拒之门外,只好心情复杂地走了巴甫洛夫在生与死的较量濒临高潮时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私、无畏,令我深深折服对一切生命有机体来说,生与死是一对矛盾,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在巴甫洛夫的眼里,死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升华一句“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不是诗篇,胜似诗篇与巴甫洛夫相比,在我们周围,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从早到晚同样很忙啊,一心一意忙着票子、房子、位子、车子等等,视庸俗为潮流,视利己为高尚。

这样的生命像是被白蚁蛀蚀一空的长堤,只能个历史的长河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不幸和灾难不愿作心理学家与其他心理学家不一样的是,巴甫洛夫并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相反,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 、 “意识”等看不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