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j****1 文档编号:7566890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练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情感夯实基础1【2018届湖南益阳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读 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清 明王禹傅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注】元元:人民、百姓。(1)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陆诗首句是说,就算没有五亩由园依然归隐,透露诗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B陆诗前两句属于间接抒情,表意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C陆诗的三、四句细节描写真实,油灯的意象比较典型,整体表意平中见奇。D王诗第三句写邻家也来借新火,可见邻家比诗人家还要穷,心酸溢于言表

2、。E陆诗浅易平淡,王诗平淡质朴,但是在立意上陆游一诗更关注百姓疾苦。【答案】BD【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2)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陆诗:塑造了一位年老仍坚持苦学,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从诗歌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年老但仍坚持读书,但从第二句“本意在元元”可知,他读书为民的心志。王诗: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从诗歌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寂寞的,生活又是清贫的;但最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诗人又是喜好读书的。【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的题目,要

3、求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注意结合诗句从人物的言行等分析,第一首可根据“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概括“年老仍坚持苦学,并且读书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士人形象”;第二首根据诗中的“无花无酒”“兴味萧然”“读书灯”概括“寂寞清贫但又喜好读书的知识分子形象”。点睛:此题考核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

4、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2【2018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楮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答案】羁旅愁思,飘泊无定(辗转流徙、沦落天)怀才不遇、孤寂寥落:忧国忧民、沉郁悲愤。 【

5、解析】此题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作者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2)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答案】第二联运用拟人、情景交融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若岸花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颔联表现手法:

6、借物抒情(拟人)、渲染(烘托)。第二联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渲染一种十分悲凉冷清的气飘。点睛: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

7、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3【2018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 维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注释】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冕旒:这里指皇帝。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中书省所在地。(1)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的特点。B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C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店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描写。D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E本诗选择一次朝会现场的现实呈现,显示了一国之威,还暗示了贾舍人的受重用和得意。【答案】BE【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2)本诗表现“天子”这一人物时颇具艺术性。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

9、析。【答案】直接写鸡人和尚衣,虽然没有正面写皇帝,但都是为写皇帝服务的,侧面刻画出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写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香烟依傍着龙袍、香烟浮动,烘托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威严和神圣感。【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回答本诗如何表现“天子”这一人物的,注意自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写鸡人和尚衣,从侧面刻画出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写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香烟依傍着龙袍、香烟浮动,烘托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威严和神圣感。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

10、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4【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羽极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蜎,

11、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一起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前两句“羽檄”、“烽火”用比喻之法,强化了军情的危急。B“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中“严秋”乃是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C“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极写汉军准备投人战斗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D“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美景与战地生 活紧紧衔联,着重描写进人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E诗歌中包含各种画面,如边亭、咸

12、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的广阔 空间。细细品味分明道出边塞之状,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答案】AD(2)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白,那么鲍照的“俊逸”风格在其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答案】从情感来看,诗人将爱国豪情与眼前边塞之景紧密结合起来,以情驭景,展现豪放之情;从意象选用来看,诗人着意选取疾风、战马、劲弓等特殊意象,将爱国豪情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善用比喻,视角宽广,勾连时空,虚实结合,将君臣吏民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豪壮生动地展现出来。【解析】题干是“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

13、白,那么鲍照的俊逸风格在其诗临门强化1【2018届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寒食书事【宋】赵元镇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一樽径籍青苗卧,荚管城头奏暮笳。【注】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1)下列对诗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

14、诗歌题目照应。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答案】CE(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答案】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

15、新生活景象,衬托处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诗人在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山野村头的春景” “情感”“结合三四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感。2【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注】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