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62358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全国高考语文丙卷诗词内宴奉诏作鉴赏及试题详解读下面宋诗,完成 8-9 题。内宴奉诏作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 ,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赏析这是武将写的豪迈诗。1964 年 3 月,毛泽东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话时曾说:“可不要看不起大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情,如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 ”这些老粗们办的大事情人所尽知,即便在文人墨客驰骋的诗词领域,这些老粗们也出手不凡,脱口而出,自然而成

2、,出乎本真,其所吟之诗词掷地有声,虎虎有生气曹翰,河北大名人,宋初跟随太祖征泽潞,平江南。宋太宗时又跟随太宗下太原,征幽州,皆有功,但后来只得了个武职闲散官,几年都没有升迁。据宋朝事实类苑等书记载:宋初将领曹翰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数年未得升迁,依然原地踏步。一天,内廷设宴赋诗,曹翰因是武官不能参加,于是向太宗陈言:“臣早年也学过诗,乞望能应诏赋诗。 ”太宗笑着同意了,说:“你是员武将,当用刀字为韵。”曹翰援笔立就,写下了这首七律,径自送给了宋太宗。诗写得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思昔,涌动心中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宋太宗阅后,动了恻隐之心,不久曹翰就被连升数级。前

3、四句回忆往昔: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意思是,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回忆自己学习兵书,也算当代俊杰。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意思是,曾经为了勇赴国难,我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叫我卖了宝刀我定然不肯。金甲:金饰的铠甲。汉蔡琰悲愤诗:“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唐李白胡无人诗:“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杨志卖宝刀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志曾倒霉想去别处找工作,但身上没钱,为了筹钱只好卖宝刀,结果因为一时的争执和冲动,还害自己被流放了。这里不能说用杨志卖刀的典故,因杨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其事要晚一些

4、。颔联写过去披甲赴国难,为国出力,宝刀相伴,豪情满怀。后四句写当下: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突出其老当益壮。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意思是,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愧!以景结情,表明自己宝刀未老,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本诗今昔对比,叙事抒情,写作者虽已年老,

5、但报国之心犹存。诗中既表明了往日的功劳,又慨叹现在宝刀未老,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曹翰的内宴奉诏作 ,不以雕章琢句取胜,却传达出曹翰作为宋初名将深沉浓烈的报国情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8.诗的颈联又作“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答:观点一:作“弱” “昏”好。“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迈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 “明”好。“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答出给 2 分,答出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聚焦语言,要求分析“臂健” “眼明”与“臂弱” “眼昏”哪一种表达更好】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答: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每答出对一点给 3 分。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要求考生比较本诗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感基调。以语言为核心,考查了考生的文化视野、审美鉴赏能力,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