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60113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商品与货币》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教学目的和导论,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规律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本章重点,本章难点,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货币的本质. 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等价形式的特点. 价值规律的内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

2、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马克思,第一节 商品, 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分工。这是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存在的决定条件。商品交换实质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这个条件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3、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 发达商品经济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是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特征有: (1)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

3、基础。 (2)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产品交换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 (3)简单商品生产者本人也在自己的经济单位从事劳动 发达商品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有: (1)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条件的商品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2)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需要。 (3)工人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联合劳动。, 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商品中的矛盾中隐藏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只有从商品入手,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矛盾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性,这样的

4、分析方法符合逻辑的需要。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二.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 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间可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这

5、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观效用论。 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 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

6、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3)一切有用的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商品只有首先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

7、现价值,又需要先让渡使用价值。,三.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也叫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关系无关。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两者又是不同的矛盾。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

8、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四.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商品体内的凝结,那么商品价值的量就要由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按劳动时间来计算。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

9、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才能胜任的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商品的价值量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0、而与体现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的因素: 1、生产资料的规模、质量和效能。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3、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4、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程度。 5、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越来越显得重要,五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

11、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 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致使私人劳动不能成为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3、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人的劳动: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

12、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 (1)这个矛盾决定商品的各对矛盾。 (2)这个矛盾支配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这个矛盾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商品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在: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价值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二节 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3、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之上,就叫做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等式: 1只绵羊=2把斧子,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表现为他们相互依存,少了任何一方就不成其为价值形式。对立表现为等式两边的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相同的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是最原始的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还很不完全。,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经常地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被一系列不同的商品表现出来,就叫作

14、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等式:,这个价值形式使得商品的价值本身第一次真正地被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商品的价值量真正成为商品交换比例的调节者,商品的价值表现得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但这个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不充分,商品交换比较困难。,等式:,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一只绵羊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3、一般的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从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它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使得商品交换成为通过媒介物进行交换,促进了商品

15、交换的发展。 价值形式的局限在于不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4、货币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就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他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等式:,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一只绵羊 其它各种商品 ,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自发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自发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作为商品,它与其他

16、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作为货币又是特殊商品:1、它是作为价值的直接代表存在的,是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的材料。2、货币的使用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是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般剩余价值。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成为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就要求货币自身的量能够计量,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单位,这种包含一定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就是价格标准。,2、流通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所进行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W)货币(G)商品(W)。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种所需要的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