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59614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均衡 与失衡,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工具体系,传导机制与效应,目标体系,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货币失衡,货币金融学纵向线索,第四篇 宏观均衡,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三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四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第十六章 几个金融理论问题,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与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略) 第三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第五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第六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七节 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略),第

2、十一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前人的货币需求思想,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管子:“币若干而中用?” 2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一直是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 西欧,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问题,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如货币数量论,如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 ,等等,2.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理论前提: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

3、 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3.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3.费雪方程式,费雪方程式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

4、需求量: 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4.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动机。 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Md kPY 其中,Y为总收入,k为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Md为名义货币需求。,5.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也就是作为储存价值)的功能。 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

5、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6.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 MM1M2L1(Y)L2(r),7.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发展一: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函数的问题。 发展二: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或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

6、,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8.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式中, 为实际货币需求。,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三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政府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表现为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的负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现代货币供给的实现机制:中央银行向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

7、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创造或存款创造,向整个社会提供最终货币。,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完全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化能够影响经济运行,但不受经济内在因素决定。 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新剑桥学派肯定了中央银行具有控制货币供给能力,同时又分析了诸多使中央银行控制力下降的因素,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货币供给并不完全是一种外生变量。,2.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 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

8、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3.外国、IMF和我国的M系列,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s(可转让定期存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相当 IMF 的准货币 。,4.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

9、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M1/M2值是趋大,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反之,则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可能表明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减弱,经济趋冷。,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1货币供给模型 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叫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即流通中的现金),以及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 = 流通中的现金 +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B = C + R,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现金发行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中央银行控制的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

10、货币的源泉。,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引入基础货币后,货币供应可以表达为一个理论化的模型:一定的货币供应总量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的货币乘数扩张后的结果。 Ms = B k,M1与M2口径下的货币供给量: R: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流通中的现金货币; D:商业银行存款总额; Dd: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t: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c: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从M1和M2的货币乘数K的构成可知: K主要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公众持有现金的比率c、以及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t决定,这些因素并非

11、完全在中央银行控制之下,特别是e、c、t是受经济内部因素左右的内生变量。,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和对乘数的调控。 如果说货币当局对于基础货币还有一定的直接调控可能,至于对乘数的调控则没有可能直接操纵。 三大调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作用机理:,公开市场操作,买入有价证券,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给减少 利率上升,货

12、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支票兑现以增加库存现金,央行从商业银行购入200万政府债券,并开出200万的支票,商业银行可能将款项存入央行以增加储备存款,若债券的出售者为非银行的公司和个人,并将出售所得央行支票存入开户银行,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2)贴现政策 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作用机理:,2.间接调控与调控工具,(3)法定准备金政策 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以调节货币乘数。,作用机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超额准备下

13、降,超额准备上升,货币投放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减少 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3.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的行为 商业银行的行为 财政机构的行为 企业的行为 社会公众的行为,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五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无论中外,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 商品生产和市场的发展要求统一、稳定的币制,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结束过去财政对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支配。 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但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2.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

14、系的理论模型,在我国公众头脑中曾经有一个广为流行的论断:财政有赤字就得发票子。 当流通只有现钞这一种形态的货币时,这是必然的。 当现代经济生活中已经发展有存款货币时,这种必然性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赤字既可以用发钞弥补,也可以用创造存款货币弥补。,3.隐蔽赤字,与账面赤字相对应的 账面的财政收入金额大于真实收入:账务上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财政收入,不过其中有相应部分,从经济过程的实质来说,不是课税收入,而是债务收入; 财政本应负担的支出没有支出却迫使银行“代为”支出,如国企亏损,本应由财政弥补,实际却是银行不良债权的积累。,4.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国债发行虽然并不全部直接卖给中央

15、银行(或通过商业银行间接转到中央银行),但却是现代社会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二级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买卖国债吞吐货币,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5.或有债务,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糊的概念,属于隐性的财政债务。 范围(1)应由财政弥补未补的国有经济的亏损累积(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2)未列入财政收支的公共部门的债务,如政策性金融债;(3)社会保障基金的欠帐;(4)粮棉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累积,表现为在银行的“挂账”; (5) 地方财政发债、集资尚未清理部分;(4)整顿清理各种金融机构过程中,确定应由财政兜底而尚未拨款的部分。,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

16、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六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Md,2.货币均衡与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与求,它们的关系见图:,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3.货币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