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58193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药学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学论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 44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 4 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血瘀凝血临床研究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Changes

2、 in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Apoplex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sAbstractThe correlation in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apoplex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investigated.Methods:44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apoplexy were assessed by TC

3、M syndromes scores and coagulation factors content examinations(PT、APTT、TT、FIB).Results: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none-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 in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apoplexy(P0.05).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4、 between blood stasis syndromes scores and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apoplexy(P0.05).Conclusions:The level of routine coagulation factors cannot serve as a the microcosimic referring indexes in blood sta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The correlatio

5、n between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c apoplex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wait further investigation.Key wordscerebral ischemic stroke;blood stasis syndrome;coagulation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一个致病原因是凝血系统的异常1,而血瘀证是该疾病的常见中医证候之一,目前对于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是

6、否存在相关性尚无定论。因此,我们对 44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了血瘀证证候要素的评分及凝血因子测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是否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提供临床证据,以期为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 1995 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4。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7 分时证候诊断成立。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并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者;符合中

7、医中风病诊断;80 岁年龄40 岁;发病 1 周以内的患者。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发病超过 1 周;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1.3 临床资料 2006 年 12 月至 2007 年 2 月期间,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06 医院的 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其中资料不全 2 例,死亡 2 例,不符合纳入标准2 例。最后 44 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17 例。血瘀证组 14 例,非血瘀证组 30 例。

8、全部病例在平均年龄(t 检验)、年龄分布(2 检验)、性别比(2 检验)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从基线分析结果看,观察对象具有可比性。1.4 研究方法1.4.1 凝血因子检测方法 入院后 2h 内(未用抗凝药及溶栓药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 4ml,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测定 PT、APTT、TT、FIB,标本采集后 3000 转/min 离心 10min,分离血浆进行检测。1.4.2 中医证候要素评分 入院第 2d 下午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 t 检验或 Wilcoxon

9、 秩和检验。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相关性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 结果2.1 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的比较 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 PT、APTT、TT 及 FIB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1 44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凝血因子值的比较(略)2.2 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的相关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 PT、APTT、TT、FIB 拟合的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89,r20.030.5,r0.173)。结果显示,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 4 项微观指标的变化没有线性相关。见表 2。表

10、 2 44 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值与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的相关性(略)3 讨论研究发现,凝血及抗凝系统的异常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5,6。凝血过程一般分为内源性、外源性及共同凝血途径,通过一系列凝血因子反应,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临床上常用 PT 来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APTT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TT 反映凝血的功能。大量研究表明79,急性脑梗塞患者存在有凝血功能的亢进和抗凝功能的下降,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增高,APTT 缩短、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增高、抗凝血酶活性降低等,说明了高凝状态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缺

11、血性卒中属于中医“缺血性中风”范畴,血瘀证是缺血性卒中的基本证候之一,其证候的实质目前尚未明了。以往国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凝血异常与血瘀证有一定关系,认为部分凝血分子标记物血浆 GMP140、D二聚体及 vwF 含量变化可作为中风病血瘀证辨证的客观指标10。综观过去研究,国内尚无涉及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相关性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瘀证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我们分析和比较了 44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凝血因子 PT、APTT、TT 及FIB 差异,并与证候要素评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凝血因子比较无显着差异,

12、且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这对于血瘀证与凝血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血瘀证患者凝血因子的测定与非血瘀证患者比较无差异。人体的凝血过程分为 3 个途径、3 个阶段。即内源性、外源性及共同凝血途径,凝血活酶、凝血酶及纤维蛋白形成阶段。本研究结果提示,无论是否为血瘀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外源性途径因子 PT,第二阶段凝血因子 TT和 FIB 值均基本正常,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1,表明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外源性凝血途径无明显相关。同时,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 APTT 在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患者中也基本正常,并且与非血瘀证患者无明显差异,说明

13、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内源性凝血途径也无明显相关。这可能与常规的凝血指标并不一定能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有关12,也有可能是血瘀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脑梗塞发病时的高凝状态无关。此外,本研究的另外一个结果也表明,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因此,常规的 4 项凝血因子检测并不能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本研究探讨了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凝血机制的相关性,发现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凝血途径无明显相关性,常规的 4 项凝血因子检测也不能作为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由于以往研究认为常规的凝血指标并不一定能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凝状态,因此对于血

14、瘀证与凝血机制之间的关系需要引入其它的检测指标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此外,由于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13,因此血瘀证的形成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脑梗塞发病时的高凝状态无关。在下一步血瘀证与凝血机制相关性的研究中,仍需要结合临床从血管本身病变、血液成分及血液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血瘀证本质的探讨。【参考文献】1Saloman V,Stinon V,Kark JD,et al.Association of fibrinolytic parameters with early atherosclerosisJ.The ARIC study.Circulation,19

15、95,91:284-290.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5KarioK,Matsuo T.High factor- activity in the elderly is related to vascular disease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c

16、oagulation systemJ.Cardiovasc Risk,1994,(1):165.6Lindgren A,Lindoff C,Norrving B,et al.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6,27:1066-1071.7Altes A,Abellfin MT,Mateo J,et al.Hemosteatic disturbanc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tudy of 86 patientsJ.ActaHaematol,1995,94:10-15.8Kilpatrick TJ,Matkovic Z,Da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