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519791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复习课件:课时35求索真理的历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35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35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35 考纲考向概览,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为主线,立足认识的产生,分析了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立足认识的发展,主要分析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内容。认识论知识是对唯物论知识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认识论主要阐明了认识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这进一

2、步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意识依赖于物质。可以说,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认识领域的具体体现。,课时35 高考复习策略,3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相关的时事材料。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经验,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结合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国区域发展措施以及太空探索的实施,分析认识的发展过程。,考点1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点1 实践与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考点1 主干梳理,1实践 (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3、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主观能动性和_。,物质性,客观事物,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元贝驾考 http:/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目四 元贝驾考2016 http:/ 元贝模拟考试题 金手指考试 http:/ 金手指驾驶员考试 金手指驾校 http:/ 金手指科目一模拟考试 科目四模拟考试 最新题库解答,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

4、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考点1 主干梳理,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_,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_,都是实践的产物。 【特别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能说是重要来源。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考点1 主干梳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_。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

5、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把_与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认识工具,实践的需要,认识能力,主观,客观,实践,考点1 主干梳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的存在变为_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和实践所产生的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特别提示】 科学理论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结果,观念,现实,认识,实践,考点1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全

6、面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考点1 要点探究,1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吗 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主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

7、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客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考点1 要点探究,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

8、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考点1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吗 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认识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但实践则是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客观世界的变革以及认识工具的创新主要是人们实践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认识指导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考点1 典题例练,1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

9、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A B C D,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说明应选。过去想象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应选。不符合题意。表述有误,不选。 点拨 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考点1 典题例练,考点1 典题例练,2. 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0、。虽然“天宫一号”的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又一次实践,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界的胸怀,这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考点1 典题例练,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却从一开始就拥有走向世界的胸怀”,这充分说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故选D。A、B、C都不符合题意。,考点1 典题例练,3. 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

11、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考点1 典题例练,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非常简单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此题时要注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考点1 典题例练

12、,点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考点2 真理与认识过程,考点2 真理与认识过程,考点2 主干梳理,1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_。,主观,客观,正确反映,人人平等,客观性,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真理的客

13、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_与_、_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主观,客观,理论,实践,有条件,考点2 主干梳理,【特别提示】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3)真理与谬误 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

14、 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错误,考点2 主干梳理,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含义: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再从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_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的过程。,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永无止境,实践水平,本质,考点2 主干梳理,原因:认识的对象是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_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特别提示】 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是无限的。但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无限,社会实践,检验,认识,考点2 要点探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认识真理的特点,考点2 要点探究,考点2 要点探究,(2)追求真理的过程,考点2 要点探究,考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