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51976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0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哲学的认识论》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哲学导论,近代哲学转向的开端,文艺复兴运动 哲学家的目光从神圣的上帝转向万物之灵长的人类 从存在论转向认识论,缘起,唯名论与实在论 共相问题,近代哲学之父,培根:近代科学之父 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 培根的贡献 1、提出了研究自然的试验方法 2、全面论述和运用了他称之为“新工具”的归纳法 什么是归纳法?,归 纳,定义:不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而是从个别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感官的观察和经验的推理,得出一个具有或然性的一般结论的过程。 例如,凡是天鹅都是白的。,培根归纳方法例子: 例如,他希图发现热的本质,据他设想热是由物体的各个微小部分的快速不规则运动构成的。 他的方法是作出各

2、种热物体的一览表、各种冷物体的表、以及热度不定的物体的表。他希望这些表会显示出某种特性,在热物体总有,在冷物体总无,而在热度不定的物体有不定程度的出现。,归 纳,凭这方法,他指望得到初步先具有最低级普遍性的一般法则。 由许多这种法则,他希望求出有二级普遍性的法则,等等依此类推。 如此提出的法则必须用到新情况下加以检验;假如在新情况下也管用,在这个范围内便得到证实。,培根的贡献,培根发展了一种科学认识的方法,把科学的认识活动建立在通过实验完成的归纳推理基础上,使西方哲学发生从古代到近代的重大转折。 此后,英国哲学家大都沿着这条认识思路,从经验事实出发,着眼于研究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由此形成

3、了以强调经验为特征的近代经验论传统。,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开始先说明一向被人称作“笛卡尔式怀疑”的方法。笛卡尔为了使他的哲学获得牢固基础,决心让自己怀疑他好歹总能怀疑的一切事物。,感觉的怀疑,笛卡尔从关于各种感觉的怀疑入手。他说,我能不能怀疑我正穿着晨衣坐在这儿炉火旁边? 能,我能怀疑;因为有时候我实际赤身睡在床上(当时睡衣以至睡衫还没有发明),可是我梦见了我在这里。并且,精神病人往往有幻觉,所以我也可能处在同样状况。,怀疑不得,不过总还有某样事我怀疑不得;假使我当真不存在,任何恶魔,不管多么狡猾,也无法欺骗我。 我可能不具有肉体;这是错觉也难说。,哲学中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然而思维那就

4、另是一回事。当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虚假的时候,这个进行思维的“我“必然非是某种东西不可;我认识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十分牢靠、十分确实,怀疑论者的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无法把它推翻,于是我断定我能够毫不犹疑地承认它是我所探求的哲学中的第一原理。,罗素对笛卡尔的评价,这段文字是笛卡尔的认识论的核心,包含着他的哲学中最重要之点。笛卡尔以后的哲学家大多都注重认识论,其所以如此主要由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说得精神比物质确实,而(对我来讲)我的精神又比旁人的精神确实。因此,出自笛卡尔的一切哲学全有主观主义倾向,并且偏向把物质看成是唯有从我们对于精神的所知、通过推理才可以认识(倘若可认识)的东西。,怀疑

5、论的四条基本原则,1、决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做真的加以接受; 2、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合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点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 4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确信毫无遗漏。,笛卡尔现在继续谈我们关于物体的知识这个问题。他以蜂巢里取出来的一块蜂蜡作为实例。各种感官觉得有些事情很明显:这块蜂蜡有蜜的味道、花的香气,有某种感觉得到的颜色、大小、形状,生硬冰冷,敲一敲发响声。可是你如果把它放在火近旁,尽管蜂蜡照旧是蜂蜡,这些性质却发生了

6、变化;可见方才感官所觉得的并不是蜂蜡本身。蜂蜡本身是由广延性、柔软性、和可动性构成的,这些非想像力所理解,而精神则理解。,蜂蜡这件东西本身无法感觉得到,因为它均等地含蕴在蜂蜡对各种感官显示的一切现象之中。对蜂蜡的知觉作用不是看、触、或想像,而是精神的洞观。我没有看见蜂蜡,正如我若看见大街上有帽子和外衣上身,不等于我看见街上有行人。我纯凭位于我的精神中的判断力,理解我本以为我用眼睛看见的东西。感官认识是混杂的,动物一样也持有;但是现在我剥下了蜂蜡的衣裳,凭精神感知它赤裸的本相。我通过感官看见蜂蜡,由这件事确实断定我自己存在,但不能断定蜂蜡存在。认识外界事物不可靠感官,必须凭精神。,天赋观念论,笛

7、卡尔认为,如果,我们不能从感觉经验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如果真正的知识是根据某种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推理的结果,那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就必定是头脑所固有的,是天赋的或先验的。,笛卡尔的历史贡献,1、追求真理的过程和原则必须是来自思维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对外部世界和事物的感觉经验,这实际上规定了整个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也确立了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哲学发展方向: 哲学不是对自然的研究,而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方法、途径、原则以及范围的规定,是对人类思维活动自身的研究。 2、推动后来唯理论哲学的发展。,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1)何谓经验论 经验论坚持,人的一切认识(知识)最初都来自经验,更确切地说是来源于

8、人的感觉。 (4)近代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一、经验论 1、经验论的特点,(2)经验论与理性 经验论者并不简单地否定理性,而是把理性当作解释和阐明经验事实的涵义,以及对由经验提供的基本前提进行逻辑推演的重要思维基础来看待。 (3)经验论与相对主义 经验论者一般都拒绝承认有所谓的终极性的知识公设或理性根据,否认有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性知识的存在。因而在思维方式上,他们大都采取了相对主义的立场。,一、经验论 2、经验论的根据,(1)经验的基础性 把经验全部知识的基础;感觉经验外部事物;内省经验心灵 (2)经验的可靠性 具有普遍认识意义的“共相”概念,必须以经验为前提。

9、共相概念不过是个别事物的符号或名称。 推理本身不过是经验的一种结果而已。 数学、逻辑知识不可能不由经验而建立。,经验论的根据,(3)经验的相对性 知识的确定性乃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可靠性程度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认识过程中获取的外部经验证据程度的高低。,一、经验论 3、经验论的贡献,(1)就其关于经验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的论证来看,不仅较好地解释了人们的常识性认识,体现了其与经验科学基本精神的内在联系,而且对后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2)经验论哲学对于唯理论所主张的“天赋观念”的批判,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就认识的实质来看

10、,经验的作用无疑是最基本的。 (3)经验论哲学对绝对主义或独断论的怀疑和批判,对于我们深化关于科学理论基本性质的认识,也是有启发的。,一、经验论 4、经验论的局限,(1)尽管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可靠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经验论由对因果关系的经验性分析,得出了否定认识必然性的结论,也是有所偏颇的。因果关系固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但它的真实意义也决不是简单的心理“习惯”或心理定势所能涵盖的。 (3)经验论由追求知识的确定性出发,却得出了知识相对性的结论,也与自己的理论初衷相悖。,二、唯理论 1、唯理论的特点,(1)以数学为知识范本,用证明数学定理的方式来证明哲学的真理,并把

11、这种演绎方法作为唯理论哲学的基本方法。 (2)唯理论并不否认认识中感觉经验因素的存在,但认为就根源和基础来看,认识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依存于理性的,而不是后天的、依存于感觉经验的。在这个意义上,唯理论被称为先验论。 (3)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二、唯理论 2、唯理论的根据,(1)理性的基础性 理性的观念是天赋的、自明的,而且理性的这些性质 是可以通过理性的怀疑方法获得确证的。这就是所谓 “我思,故我在”。 (2)理性的先天性 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不可能由经验导出,必然是 先天的,数学和逻辑知识就是最好的明证。 (3)理性的可靠性 数学的演绎证明就是最典型的可

12、靠性工具之一。,二、唯理论 3、唯理论的贡献,(1)唯理论在认识论研究中弘扬了人的理性, 这无疑确定了人作为认识主体的地位,推 动并引导了近代哲学注重主体的倾向。 (2)唯理论哲学对于经验论哲学相对主义立场 的反驳,对于作为经验论哲学理论基础的 “白板论”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唯理论 4、唯理论的局限,(1)对于自我意识的证明是缺乏根据的。 (2)对于数学和逻辑知识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 的信念,也是一种缺乏根据的独断。 (3)对于经验作用的贬低和忽视,显然不能对 认识过程给予完整的说明。,三、批判论 1、批判论的特点,所谓批判论,是一种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对立,运用对立统一的方

13、法对经验和理性的认识作用加以辩证地解决的认识论理论。 在传统认识论中,这种理论就是康德建立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它认为,现实的认识活动是人的先天的理性与后天的感觉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认识的形式是先天的理性赋予的;另一方面,认识又不能脱离经验,因为超出经验范围的知识是不可能。,三、批判论 2、批判论的根据,(1)知识普遍必然性的基础 (2)“时间空间直观形式”的性质 (3)感性经验和直观形式的作用 (4)从“感性”到“知性” 感性认识提供直观对象,知性认识则通过概念思考对象。 知性认识的实现,就是把经验纳入知性范畴加以整理的过程。 知性形式只与逻辑判断的形式有关,而与判断的内容无关。 (

14、5)“先天综合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是真理判断。 先天综合判断是知性判断。,三、批判论 3、批判论的贡献,(1)康德以其“哥白尼式的革命”,真正确立了认识主体的地位,把理性主义传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被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割开来的认识形式和认识内容,在先天综合判断理论中得到了有机统一。 (3)其对认识论研究中深层矛盾的揭示与阐发,对现代认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三、批判论 3、批判论的局限,(1)从表面上看弥合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但并 没有真正解决经验和理性的统一问题。 (2)在一般与个别、普遍和特殊的问题上,同样留下 了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直接导致了不可知论。 (3)这种不可知论与其对普遍必然性的信念,又使批 判论研究陷入两难困境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