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5133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陈庆秋(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水政策研究中心)摘要:基于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解析解, 讨论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物理内涵,指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探讨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中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得出了如下猜想性的定义:布尔顿延迟指数 1/表征潜水含水层在完整单井定流量抽水时,重力疏干迟后性的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对于确定的含水层,该参数是抽水流量和抽水时间函数,当抽水流量一定时,在抽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 t 的 1/ 值等于潜水面从埋深为 h(t)外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后,在埋深为 h

2、(t)1h(t)坐标向下为正的单位面积上获得给水度大小的水量所需。该文在探讨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及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后,还提出了一种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考虑到所提出的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该文还讨论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适应性。关键词: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参数;方法1 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1.1 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数学描述潜水层: 0201 0)

3、(11*121zzt tts destsbsK 2微承压层:上式中:1.2 微承压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解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2s TQrss tsTbsTKrsrrt 20122 221221K为 潜 水 层 的 渗 透 系 数 ;为 潜 水 层 的 水 位 降 深 ; 为 潜 水 层 的 水 位 降 深 ;为 微 承 压 含 水 层 的 水 头 降 深 ;为 潜 水 层 的 延 迟 指 数 ;b 为 潜 水 层 的 初 始 厚 度 ;*1为 潜 水 层 的 弹 性 释 水 系 数 ;为 潜 水 层 的 给 水 度 ;2为 微 承 压 含 水 层 的 储 水 系 数 ;

4、T 为 微 承 压 含 水 层 的 导 水 系 数 ; Q 为 抽 水 流 量 。 ttdestsrsT0)(21222)1( Qzr1,zKb*2,TO图 1 潜 水 微 承 压 含 水 层 完 整 单 井 非 稳 定 流 示 意 图 3式中: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的微承压层水头降深的解析解:式中:x 为积分变量。;1bK;12 xdBrJshutxchuexTQs )(2)1(124 02021 ;21;)(1xtu;2422 xt;1TB;22uech;2us)(0J为 第 一 类 零 阶 贝 塞 尔 函 数 。 41.3 潜水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解潜水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表达式为:计算出

5、上式积分项,即可得到潜水层水位降深的解析解:式中井函数为:2 关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讨论2.1 给水度的一个新概念“动态稳定给水度”笔者在关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新概念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动态稳定给水度” 。他认为,当地下水水位以一不为零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给水度不会达到完全给水度,而是在地下水水位下降一定时间后,稳定于小于完全给水度的某一常数,该常数即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desKbstt)(02121 ),(4)1( 122BrWKTQbss )(24)1(12),( 120 21 uexexBrWtt .)()(24)1( 01221 xdBrJuext)(21xu

6、2224x 5“动态稳定给水度”具有如下性质:不同的地下水水位匀速下降速度,有不同的“动态稳定给水度”值;当下降速度越小时, “动态稳定给水度”越大;当下降速度趋于零时, “动态稳定给水度” 趋于完全给水度。图 2 为地下水水位速度匀速下降时土壤含水量分布变化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当地下水水位下降到一定深度后,土壤含水率剖面将随水位下降而平行下移,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时,排出的水量为常数,含水层给水度在水位动态下移过程中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水位下降速度越小,土壤含水率剖面平行下移收敛处的含水率越小,下降单位深度释放的水量越大,即“动态稳定给水度”越大。2.2 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

7、水度”承压井抽出的水量来源于含水层的弹性释水, 对于潜水井,其抽出的水量则主要来源于含水层的重力疏干。弹性释水一般视为瞬时完成,而重力疏干释水则不可视为瞬时完成。当含水层给水位下降较快时,由于饱水带中Z(埋 深 )土 壤 含 水 量0tt2t3t4图 2 地 下 水 水 位 速 度 匀 速 下 降 时土 壤 含 水 量 分 布 变 化 图 6水分运动滞后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因而被疏干部分所含的水不是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同时排出,具有明显的滞后疏干现象。在目前有关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计算方法中,考虑了重力疏干延迟释水特性的方法,主要是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布尔顿引入了经验给水强

8、度公式:对于该经验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的物理内涵的理解,在一般文献中认为:其一是按“饱和容水量与最大分子容水量的差值”来定义给水度;其二是完全给水度。我们认为对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上述理解欠妥,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应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一般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 st 曲线可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要说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的内涵,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 st 曲线三个阶段的特性。第一个阶段:出现在抽水早期,destt )(0st第 二 阶 段 第 三 阶 段第 一 阶 段第 三 阶 段 等 速下 降 s-t线图 3 潜 水 含 水 层 的 降

9、深 时 间 曲 线 7其 st 曲线与承压水完整井抽水时的泰斯曲线相一致,主要表现为潜水水位下降了,但含水介质不能立即通过重力排水把其中的水排出,而只是由于压力降低引起水的瞬时弹性释放,即弹性释水。在这一阶段 的值接近于零,即:含水层的反应和一个储水系数较小的承压含水层相似,此时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为:式中 (T)为潜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第二个阶段: st 曲线的斜率减小,明显地偏离泰斯曲线,有的甚至出现短时间的假稳定,它反映潜水含水层开始疏干排水,含水层的反应类似于一个受到越流补给的承压含水层。第三个阶段:st 曲线又与承压水完整井抽水时的泰斯曲线相一致,这说明重力排水已跟得上水

10、位下降,而只是由于压力降低引起水的瞬时弹性释放,即弹性释水。在这一阶段 的值接近于零,滞后疏干影响逐渐变小,可忽略不计,即 可视为无穷大。此时,如果 st 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则有:当忽视弹性释水时,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为: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资料求解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时,其立足点便是该方0)(0 destt tsTrsrsT)()1(2 desdes tttt )(0)(0 )1(tesstsrsrsT)1(2 8程。该方程是基于:导出的,而该条件成立必须以 st 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作为先决条件。下面概要对此说明一下: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 st 曲线从第二阶

11、段进入第三阶段的一定时间内 st 曲线的斜率确实变化不大,可近似为常数。由泰斯公式:可推得:如果:即有:当: 为某一比较小的常数时,在t(i)-,t(i)+时间段内,有:st 曲线的斜率可近似为常数。潜水完整井的 st 曲线进入第三阶段,一般都是在附近的某一时刻,又因在第三阶段,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相当于泰斯公式中的储水系数 (T)的地位。可见当潜水完整井的 st 曲线进入第三阶sdestt )(0 udeTQS4 0)14)(144)(24)(22 22 TrTr eretts tconsta02tsTrit4)()(202tsrit4)(sdestt )(0Comment Chen1: P

12、age: 99段,st 曲线的斜率确实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并且由于潜水含水层抽水时 T是随时间变小,这使 st曲线的斜率可近似为常数的时间较实际的承压含水层的情形长,即下式成立:前面已论述:当潜水完整井的 st曲线进入第三阶段后,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地转变为承压水完整井的非稳定流运动方程的形式。此时,重力疏干延迟性基本消失,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时,重力疏干的释水量基本相等,这一水量即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 的值。因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速度在在第三阶段的一个较长时段内可近似为常数,由此可知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 是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在以第三阶段相对稳定的速度下降

13、时的“动态稳定给水度” 。3布尔顿延迟指数物理意义的探讨布尔顿通过分析潜水含水层完整单井抽水时的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形状及弹性释水和重力疏干排水所起的作用,将潜水含水层对抽水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根据潜水含水层完整单井抽水时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分段性,提出了考虑重力释水滞后作用的潜水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分析方法布尔顿第二潜水井流模型。该模型引入了经验给水强度公式:因布尔顿考虑迟后疏干的潜水非稳定井流的分析方法是在分析潜水完整单井实际的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自提出后,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尽管随后 Neuman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潜水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分析方法,但水文地质

14、领域的许多生产与科研单位通过实际应用的检验都更为看好布尔顿方法。然而,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并非十全十美,它自身有着许多缺陷。其最主要的缺陷是模型中所引入的延迟指数1/物理内涵不明,使布尔顿模型在理论缺乏上严密性,并难于应用于解释潜水含水层从贮存中释放水的物理机制。另外,在生产中应用布尔顿第二潜水井模型理论分析潜水井抽水试验资料过程中,因对 1/物理内涵的理解不一,有时引起一些分析结果物理意义失真,而又无法解释其原因的现象。探dest )-(t0 10讨布尔顿延迟指数 1/的物理意义,对于完善布尔顿 考虑延迟排水的潜水非稳定井流理论有着重要意义。3.1 从“二元结构”含水层的布尔顿 延迟给水形式方

15、程剖析延迟指数 1/的物理内涵当忽略上部潜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且不考虑其重力疏干释水滞后性,描述“二元结构”含水层的定解问题数学模型可归纳为:对上部潜水含水层水流运动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可解出 s1。将所求得的解s1代入下部微承压方程便得下面布尔顿延迟给水形式方程该方程与布尔顿考虑延迟给水的潜水模型的方程形式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布尔顿延迟指数 1/在该方程中为 1/ 所代替,1/ 在方程中由推导过程给出了明确的物理内涵:1/ 1b/Kz 。有学者认为 1/ 就是潜水含水层的布尔顿延迟指数 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在构造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时已认为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疏干是瞬时完成,既然在建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时没考虑潜水层的迟后疏干,我们是不能将 1/ 看成布尔顿延迟指数 1/。那么,1/ 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