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7549352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书店的经营模式左岸书店被迫关门,小众书店难撑危局?近日,一家位于复旦大学旁边的经营了数十年的小众人文书店左岸被迫关门。在很多复旦师生眼中,左岸是一个文化标记,一个杂糅了太多个体和群体记忆的地方。左岸关门后,有同学在BBS上发帖“感伤左岸书店”,还有人建议“要在BBS上给左岸开一个追悼会”。事实上,左岸并不是唯一一家因经营困境而关门的人文书店。这几年,由于书店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书市竞争日益残酷,许多追求人文主义理念的小众书店已经渐渐招架不住:杭州的江郎书店和三联书店已经倒闭,“枫林晚”也在去年撤出了闹市区;在成都,“卡夫卡”书店倒闭后,曾有多个试图延续“卡夫卡”血统的人文书店涌现出来,但最后

2、都纷纷“凋谢”。在无所不及的商业瀚海中,小众书店这叶扁舟还能否撑得住? 小众书店:理想主义者浪漫而倔强的精神寄托与大型综合性书店不同,小众书店主要销售文史哲类的人文书籍,将读者定位于偏爱“阳春白雪”的知识分子。事实上,许多小众书店都是由文人开办的,与其说为了卖书赚钱,不如说是为自己和社会培植一块精神土壤,以书会友,传递墨香。“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位于复旦大学旁边的鹿鸣书店就是这样一例。记者看到,在书店里摆放的多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史、语言文字以及西方社科等方面的书籍,店中没有畅销书或教辅书,更不会出现美容秘方、办公室攻略或炒股指南这类书的影子。据悉,鹿鸣书店的创办者是复旦中文

3、系的两位研究生顾振涛和张光耀。提起当年开店,顾振涛把当时的心情形容为“一种天真的幻想和冲动”,“以为顾客会自然而然地过来,只要每天晚上像地主大爷一样,背着手去书店收收账就万事大吉了”。成都诗人何小竹将“人文个性”书店定义为具有一定人文追求和个性特征的私人书店。小众书店最大的个性就在于它们不媚俗、不注重商业运作,而是倡导一种近乎纯粹的理想主义。为了与“从众”划清界线,小众书店有时还会提出一些标新立异的口号,鹿鸣书店曾提出“拒绝无价值畅销书”的口号,而左岸的做法更为“激进”,传言左岸曾在店门口贴过“三不卖”宣言:“一不卖余秋雨,二不卖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三不卖奶酪 ”。因为底层租金高昂而被迫搬到二

4、楼甚至更高楼层的“二楼书店”已经成为香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人们把这些书店比喻为“空中花园”、“城市乌托邦”。“这些人不仅爱书,而且整个人生都围绕书展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这样形容“二楼书店”的老板们。而前不久香港青文书屋老板罗志华在整理书架时被意外坠下的书压困致死,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小众书店的生存命运。 商业大潮滚滚袭来 谁来支撑“小众”的孱弱身躯?小众书店的“特立独行”往往让它们在开店初期受到很大关注,不仅能够吸引周边顾客,甚至会“有朋自远方来”。但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生意就大不如前,不得不说这与小众书店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经营模式有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说:“爱书诚然没错,但开

5、书店也要有经济头脑,要尊重市场规律。”他觉得目前国内很多学术书店经营得太“呆”了,更新的速度不够快,种类和来源也不够丰富,“书店要发挥一个信息中心的作用,要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有新书引进来要及时让顾客知道,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对此,许多同学也认为,左岸书店的倒闭在于自身运作的不合理,“把书店搞得像仓库一样,想找的书找不到,人们当然就不愿意去了,小书店也要有服务精神啊!”复旦研一的陈同学说。除了内在的经营问题,小众书店面临的外在压力也日益凸现。由于物价上涨造成各项成本不断上升,而其中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租金调高是书店经营最棘手的问题。10年前在地铁陕西南路站开张的季风书店就面临着这样的压力今年租赁合同

6、即将到期,店方担心续约后的新租金他们无法承受,“目前和物业方还没有谈到续约的事,但我很早就开始担忧了。如果租金高到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季风也不排除关门的最坏打算。但我的员工到哪里去?我的读者去哪里?这是我一直忧虑的问题。”季风书店老板严搏非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这样说。据悉,为了平衡收支,左岸曾数次迁址,也曾将价格从8折提到8.5折,但种种举措还是没能挽救倒闭的命运。“书籍采购、人力成本、运输成本、房租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与书城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不同,书店的资本微薄,而且利润微乎其微。” 左岸书店的老板陈立雄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徐升国跟记者算了一笔帐:一本书的成本中,出版社要占到60%左右,包

7、括印制成本、给作者的稿费、编辑费用等;批发商占8%左右;到零售商手里为2530%,除去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书店大约有5%10%的利润空间,利润率不是特别高。同时,“零售书店在从出版社或批发商手中进书时,书的价格会受到数量的影响,小书店由于进的少,要比大书店多付5%10%的成本。”徐升国说。而小众书店由于不经营教辅书、畅销书,又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记者了解到,很多学术书店为了生存下去,最后不得不选择向综合性书店转型。记者就小众书店的生存状况采访了香港著名媒体人梁文道,他表示让他担心的是,随着“大众社会”的到来,主流人群的爱好和口味正逐渐趋同,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畅销的、快捷式的报刊杂志,这在香港

8、尤为突出,“这才是小众的真正危机。大陆的大众社会也在形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仍有小众的空间”。与此同时,网络书店的蓬勃发展也在日益占领小众书店的市场。徐升国介绍,虽然现在网络书店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但它正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和便利的购物渠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成长潜力非常大。穷则思变还是固步自封,“小众”路在何方?采访中,经常光顾学术书店的陈同学向记者表示了担忧:“如果小众书店没有了,对我来说会是个很大的打击。我很不喜欢那种大型的连锁书店,就像大超市一样,多而杂,一进门就让人眼花缭乱。”梁文道先生认为,人文书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它们能够提供一种大书店所不具备的感觉。因为小众书店里的

9、老板和店员都是懂书的,他们能够和顾客建立一种亲密的联系、并让顾客之间相互认识和沟通。梁永安教授表示,在当今这个“快餐式消费”时代,人们的读书习惯虽然已大不如前,但文人群体一直都会有,而且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在提高。因此,如果小众书店能够将服务做到家、信息传递到位,前景还是很好的。在书店的文化史上,售书仅是其中一项功能,它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空间通过书使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因此,小众和学术型书店若想长足发展,务必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足圈子论坛式的衍生服务。而将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相结合也是一项创新的经营方式。据了解,鹿鸣书店已开始这样的尝试不仅能以品牌效应吸收网购顾客,也可以让老顾客及时获知新到书籍的

10、情况。谈及小众书店的出路,梁文道说:“小众书店要找到一个特别的角度和准确的定位,千万不要杂,可以通过举办沙龙、电邮等方式和顾客保持联系,形成一个小圈子,而不仅仅是买和卖的关系。基本上每家个性书店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伴随着美丽与哀愁。很多个性书店创立都是因为创办者的一个梦,一个关于书、关于文化、关于理想的梦。他们中的很多人宁愿舍弃安逸富足的生活,甚至变卖家产,也要开一家自己理想中的书店,有了这样一家书店,他们的心灵似乎就找到了一个可以永远停泊的港湾。单是如此,个性书店的创办者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就足以让人感动敬佩。然而,这个港湾注定无法宁静,市场的飓风会随时来袭,稍不留意,残酷的市场现实就会把它

11、们击打得粉碎。 年中国图书商报中国营销周刊创刊不久后,就创办了个性书店栏目,关注报道个性书店生存发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个性书店开始引入吧的经营理念,个性书吧开始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吐芽成长起来。在本报近两百家个性书店的报道中,各色形态书吧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多。虽然不是每个经营者都明确把自己定位为书吧,但是饮品、简餐、其他业态的被越来越多地引进了个性书店经营范畴。书店的经营者们也在思考,希望通过一些途径,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到一座平衡之桥。虽店名、经营策略各有不同,但是许多个性书店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书与吧的结合之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期,记者因为本刊主办“我最钟爱的个性书店”

12、评选活动的启动,开始回访曾经采访报道过的个性书店,结果难过地发现,许多曾报道过的书店一家一家关张或改变经营形式了。那么,书吧模式能成为个性书店生存的一条出路吗?具体运营中采用何种方式,占书店经营多大的比例,占用店面多少合适?如何考核成本与收入?在本期关注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书吧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是却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书”加“吧”无限创意可能其实,书吧模式受到创业者的钟爱是有道理的,因为以书为主题加上其他业态的引入,给了经营者很大的创意空间。年前,身患癌症的朱锦绣决定辞职创业实践自己的人生梦想,她抵押房产借债想开一间把书与休闲完美结合的书吧。当她去做工商登记时,她被拒绝了,工商所的人

13、告诉自己知道酒吧、咖啡吧、茶吧却不知道将书吧归在哪类。虽然被质疑但是杭州纯真年代书吧还是诞生了。朱锦绣决心要打造一家用书做主题却可以搭配餐饭、主题活动等其他元素,让泡书吧者真正放松下来的个性空间。朱锦绣所理解的书吧是以书为背景的一个休闲场所?熏是书文化与吧文化的结合?熏它不像一般书店那样与读者没有交流,也不像酒吧那样放浪形骸。书吧和书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乐活书吧的老板孙学胜认为,书吧是强调看书或者人与人交流的一个空间,也可以说是以书为纽带,把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联系在一起,书吧的主角是人,而书店的主角是书。深圳尚书吧女主人扫红觉得书吧和咖啡厅、酒吧一样都是大众消闲场所,里面会有比较放松的氛围、各种

14、饮品与小食,而书吧与咖啡厅、酒吧的不同之处在于有很多书,不仅给环境增添了几份书香气,还可以让顾客在消费的同时翻翻书,多一种休闲方式。现在的人们去消闲场所时,除了对环境和饮品、食品有所要求之外,对氛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书吧则迎合了客人这一方面的要求。尚书吧年月开业,至今刚好两年整,以旧书加红酒为主,兼售咖啡和小食。在经营旧书和红酒的同时,尚书吧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独立电影、两周一次读书会、每月一次旧书交流、每两月一次古籍交流以及不定期的品酒会等活动。 谈及与书店的不同,扫红认为最主要是盈利点不同。书店的盈利点当然是每个月的书籍销售量,书吧的盈利点则主要是餐饮。书籍本身在书店和书吧里扮

15、演的角色也不同。在书店里,书是最主要的销售对象,而在书吧里,书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气氛的营造,让客人在消费的同时可以随手翻翻。尚书吧之所以开成书吧,是因为认为做书店很难盈利,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股东中有红酒专家,可以更好地利用股东资源。北京单向街的老板许知远认为,其日渐增多代表着市民空间在生长,单向街把自己定位在交流俱乐部,书加主题活动是自己的品牌。乐活书吧老板孙学胜把开书吧当作是对书店的一种拓展。因为书店的老会员越来越多,大家都有交流、沟通的需求。而且因为经常守店,接触各行各业不同性格的人,有一种很受用的感觉就是,人的成长是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营养的,所以希望自己的书吧不仅是休息放松的空

16、间,更是能够吸取不同营养的一个“场”。微利或无利:收入与产出计算书吧能获利吗?在调查的家中,家回复说亏损,其他家在微利或持平中。书吧经营者在最初经营创意时,通常都是希望能采用互补的业态组合使经营取得平衡。纯真年代的图书销售只占全部收入的。其大部分图书是针对文学圈内人准备的,主要是一些他们写作需要购买的一些相关参考资料。因为杭州的枫林晚等几家书店很欣赏纯真年代,书吧图书都是这些书店提供,由书吧代销,这也减少了纯真年代的库存压力。书吧其他收入来源于两部分,一是举办英语角、读书沙龙、新年诗会、师生钢琴晚会等各种书吧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要收费的。二是出租场地给顾客举办生日派对、怀旧晚会、主题讲座等。朱锦绣介绍说年底预定场地的特别多,有些单位预定新年酒会、情人节单身派队等。前段时间有两个小年轻结婚找场地,兜兜转转找了一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