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75481366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与辨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修辞手法辨析,修辞就是对语言的加工提炼。考试大纲要求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其内涵色不仅限于大对修辞方法的辨析、理解,它注重的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这一部分知识介绍中,我们着重强调的是使用各种修辞格应注意的问题及区别容易混洧的修辞的方法。,1、注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全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应看它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虽有比喻词,但却不是比喻:,同类事物的比较。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表示猜度。例如

2、:远远的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表示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成关武士。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2注意暗喻的几种变体,暗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常见的比喻词有“是”成了“变成”等。以下情况也属于暗喻: 本体和喻体属并列关系。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如:书籍人类的朋友。北京祖国的心脏。,3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

3、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明喻暗喻的区别是: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成了”等。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暗喻) 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借喻,“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4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5注意拟人和拟物的区别,比拟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不少同学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折不出来,有时甚至把两种修辞方法混洧了。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

4、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上天了。(拟物),这里应特别注意把甲物当作乙物描写的拟物方法。例如: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满一车河沙。 这里把挖土机当作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感情、动作,所以,我们不能将它和拟人混洧了。 6比拟的作用 感情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生动。 表意丰富。,7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在“拟”,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物的动作、行为;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表现的是甲物具有乙方的特征

5、。 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如“嘎子竖起耳朵听”不必说出嘎子像哪种动物那样“竖起耳朵”;比喻的本体或出现不出现,否则就不是比喻了。,8掌握借代的几种形式,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一般不直接说出要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特征代本体。例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形象代本体。例如:一队红领巾唱着山歌走下来了。 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

6、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是古代制镜的材料,在此用来代“镜子”),9借代的作用 引人联想。 形象突出。 特点鲜明。 具体生动。 10运用借代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不能同时出现。,11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代和借喻都是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都不出现,所以二者很容易混洧。它们的区别是: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例如: a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帐。 b。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帐。 “歪嘴巴”是那个人长相上的特征,与所代的人有关联,是借代;而“寄生虫”与本

7、体之间关无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和“寄生虫”有相似之处,所以它是借喻。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本性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等。 借喻可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如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人员像红领巾”。,12注意夸张中的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夸张分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对扩大夸张,学生一般容易判断出来,但对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则往往容易忽视。 缩小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说得小(少、慢、矮、低、弱、浅)。例如: a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

8、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剌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是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 c他说:“看着这满园的苹果花,我就闻到香甜的苹果味了。” d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13夸张的作用,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表明感情态度,增强感染力。 提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14运用夸张的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合理地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基础和生活根据据。下面的夸张就不合理: 同志们,你们看,我们力量大如天。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分不清是说事实还是夸张;如果说“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是明

9、显的夸张;但如果说 “劳动三十天,胜过六十天”就很难说这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第三,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的特征。在文学体载中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会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在科技说明文、说理性的文章中就一般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15关于对偶句 (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 (2)就其上下联(出句、对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 正对。是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也就是说,上下两联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相补充。例如: a.泰山不辞 土才能就其高; 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反对。是上下句意

10、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也就是说,上下两联从新与旧、好坏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产的两个方面来说。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把对偶分成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不用重复的字。例如例句b。宽式对偶只要具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即可。 (4)对偶句的上下联,一般是两个句子,如以上各例,也可以是句子的成分,例如: 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

11、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5)对偶句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鲜明。 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6)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如上述各例;对比的特点是“对立”,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偶句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经,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问题。,16运用排的应注意: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这些句子(或成分)的结构要相同或相似,内容要相

12、关,语气要一致。两个句子不能构成排比。 17排比的作用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 内容集中,语势强劲。 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18排比和对偶的区别,对称性和平列性。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只要求结构大致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句子互相连接,给人以紧凑之感,而典型的对偶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而批比句则无此要求。,19反问句和设问句的区别,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有时容易混洧,它们的区别是: 反问句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只问不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它的字面内容和句意正好相反,句子的语气较强;设问句是从正面故意提出问题,自问自答,问句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语气较弱。 反问句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来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句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