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45897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临床医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论文-多发性创伤的特点及救治体会【摘要】 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从 1997 年 7 月2007 年 6 月收治期乳腺癌 109 例,施行保乳手术 46 例,同期完成改良根治手术 63 例,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 保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局部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乳手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乳腺癌 保留乳房 手术治疗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乳腺癌患者日益增多,而且趋向年轻化,现代美学对保留乳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医患双方选择保乳手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占全部乳腺癌

2、手术的一半左右1,结合术后系统综合治疗,保乳手术日益受到重视。我院从 1997 年 7 月2007 年 6 月收治期乳腺癌 109 例,施行保乳手术 46 例,同期完成改良根治手术 63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9 例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期乳腺癌,其中保乳组 46 例,年龄 3767 岁,平均 42 岁,左侧 24 例,右侧 22 例,癌肿位于外侧区 18 例,内侧区 19 例,中央区 9 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17 例,浸润性小叶癌 18 例,黏液腺癌 8 例,硬癌 2 例,髓样癌 1 例;ER、PR 均为阳性 17 例,均为阴性 13 例,ER、

3、PR 之一阳性 10 例,状况不明 6 例。改良根治组 63 例,年龄 3770 岁,平均 45 岁,左侧 37 例,右侧 26 例,位于外侧区 22 例,内侧区 26 例,中央区 15 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20 例,浸润性小叶癌 22 例,黏液腺癌 13 例,硬癌 5 例,髓样癌 3 例。ER、PR 均为阳性 21例,均为阴性 17 例,ER、PR 之一阳性 17 例,状况不明 8 例。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治疗 保乳组术中行癌肿边缘快速冰冻切片,证实切缘均为阴性后,以癌肿为中心,1/4 乳腺组织连同边缘 2 cm 皮肤、胸大肌筋膜一并切除,同时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如果癌肿

4、位于中央区乳头不能保全,则行改良根治手术。同时腋窝淋巴结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无转移,如果存在转移,则综合评估保乳可能性,不宜一味强求保乳。癌肿位于外侧可以一个切口,如果位于内侧或中央,则腋窝另外切口。乳腺组织缝合尽可能保持乳腺外观,尤其是乳头的直立和对称。改良根治组采用传统的改良根治手术,切除全部乳房、胸大肌筋膜,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同时清扫腋窝淋巴结。1.2.2 辅助治疗 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 3 周切口愈合后开始常规放疗一个疗程,每周 50 Gy;化疗方案采用 CMF6 次;内分泌治疗口服三苯氧胺每月 300 mg2 年。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 t 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2 检验

5、。2 结果保乳组平均住院 14.5 天(1218 天),皮下积液 4 例,无皮瓣坏死,放射性肺炎 10 例,胸膜炎 12 例,随访时间 8110 个月,平均 46 个月;局部复发 3 例,远处转移 2 例,放化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改良根治组平均住院 18 天(1429 天),皮下积液 10 例,皮瓣坏死 5 例,放射性肺炎 12 例,胸膜炎 12 例;随访时间 12120 个月,平均 52 个月。局部复发 8 例,远处转移 9 例,放化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深入,乳腺癌被

6、认为是一种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癌细胞转移没有固定模式,区域淋巴结虽然具有重要抗肿瘤免疫功能,但不是滤过癌细胞的有效屏障,血行扩散同样具有重要地位2。因此无止境的扩大手术范围不但不能改善预后,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对女性心理生理产生严重影响。诊断技术的普及(包括钼靶 X 线和 B 超)和女性对体检的重视,使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患者日趋年轻化,保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随着术后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段的完善,为临床保乳手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保乳手术在临床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人们从以前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更要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欧美许多国家乳腺中心

7、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保乳手术治疗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和改良根治手术相同,但是术后并发症少3,我院的结果与之一致;虽然有报道说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率风险高4,但是我院的结果发现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我们通过多年总结认为保乳手术适合于5 cm 的孤立肿瘤,未侵及胸大肌筋膜,腋窝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而且没有远处转移。切除范围不但要达到局部有效的控制肿瘤,且保留的乳房形态具有美容和功能的价值。术中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冰冻切片不但为手术后分期提供依据,而且直接影响保乳手术是否继续,非常重要。虽然有研究表明癌细胞的转移是无序的跳跃性转移5,但很多中心证实,对于临床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转移率6,因此有必要做常

8、规清扫前群、中央和肩胛下淋巴结。对于尖群淋巴结存在争议7,我们主张不必积极处理,如果术中淋巴结在冰冻切片存在多个转移,则改行改良根治术,放弃保乳,不能为单纯保乳而承担癌肿残留的风险。术后辅助治疗至关重要,一般从术后 3 周开始,首先系统放疗,待身体恢复后开始标准化疗,同时内分泌治疗。因为保乳手术的制定是在有效的后续治疗基础上的,没有完整系统的后续治疗,单纯保乳没有达到根治的目的。需要郑重说明的是,虽然保乳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能坚持完整后续治疗的患者,不能为了单纯保乳而承担癌肿残留的风险,甚至给医生自己留下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隐患。

9、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全面的后续治疗,保乳手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Van Dongen JA,Voogd AC,Fentiman IS,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with mastectomy: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10801 trial.J Natl Cancer Inst,2000

10、,92(14): 1143-1150.2 Al-Ghazal SK,Fallowfield L,Blamey RW.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following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simple mastectomy and breast reconstruction.Eur J Cancer,2000,36(15):1938-1943.3 Racht A,Come SE,Gelman RS,et al.The sequencing of chemotherapy a

11、nd radiation therapy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N Eng l J Med,1996,334(9):1356-1360.4 易石坚,钟德.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中国普外科杂志,2005,4 (4):291-292.5 Turner RR,Ollila DW,Krasne DL,et al.Histopathologic validation of the sentinel lymph node hypothesis for breast carcinoma.Ann Surg,1997,226 (3):271-276.6 Nahrig JM,Richter T,Kuhn W.Intraoperative examination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by ultra rapid immunohistochemistry.Breast,2003,9(4): 277-281.7 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其微转移检测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1,39(9):7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