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7544445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工作计划书模板篇一:小组工作计划书的模板“跨越荆棘,重塑人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原因 实习的20天,通过与医生们交流、及同戒毒人群的接触,发现戒毒者们在医院治疗的15天内,几乎全部都可以除掉躯体上的毒瘾,且无吸毒欲望。然而,从踏出医院的一刻至出院后三个月内,大多数病人都因社会环境不适应、朋友影响、心瘾作祟等原因而再次复吸。因此,为巩固戒药成果,帮助戒毒者们学习如何在出院后抵制复吸显得非常重要。虽然中心已有不少的治疗模式可用来协助病人,但由于现时正值国家戒毒领域尝试集体治疗模式,加上中心期望以小组形式开展新的治疗手法,透过成员们的讨论和思考、朋辈间的相互影响、医生们的专业知识传输,从

2、而期望达到更佳的辅导/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作为小组治疗的示范,推广小组活动这一社会工作模式亦显得非常必要。中心将八月份定为“小组宣传推广月”,集中力量透过活动打造小组品牌,将其定位为自愿戒毒领域一特色治疗模式。同时,过程中亦可彰显社会工作人员有别于医生之特殊性功能,为中心日后独立设置社工岗位做准备。现阶段人们对于小组活动的认识,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团体活动。与利用小组动力、协助组员成长相比,更注重小组气氛是否活跃,即小组成员欢愉程度的高低成为评判小组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因此,本次小组当中每次都会适当引入一至两个游戏类活动,但这些活动占整个小组进行的时间与份量则不会太多。我希望通过这次小组活动令人

3、们真正认识到小组活动的作用在于小组进行时能促使成员间的讨论和分享、从而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有正面改变/成长;热烈的小组氛围固然重要,但绝非我们追求的目标和重点。 二、背景资料 活动形式:具治疗性质的成长小组时间:8月9日12日,每天15:0016:15 地点:二楼音乐治疗室小组对象:810名自愿戒毒中心内,身体状况较好(行动方便,无躯体不适等)、态度积极、支持配合小组活动、乐于沟通的病人。年龄、性别不限。问题分析:在对于多位病人的探访当中,总能听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戒掉心瘾呢?”“不知道怎么了,反正一出去就想吸。”“我真的没信心,害怕出去后就吸回来。”“心情很烦躁啊,然后就又跟那群人一起玩

4、了,玩着玩着就吸回去啦,唉,无聊嘛,没办法。”“你知道的啦,像我们这样的人平日都不敢出门的,这脸色不好,生怕人家看出来,什么场合都不敢出现,唉”诸如此类。从病人们的言语当中,不难发现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1、戒毒者们对于复吸之原因、影响因素缺乏全面认识 2、戒毒者们对于如何应对复吸环境之技巧的了解和掌握不足 3、面对复吸,戒毒者们缺乏、亦不懂如何寻找可支援的社会系统资源 4、多数戒毒者对于彻底戒断信心不足5、自我评价较低,自卑而不愿与常人接触,社会交往功能的缺失 三、理论架构 以小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最主要是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其对于团体形成、发展、区分与整合、沟通、互动、团体

5、结构几方面的研究,正是我们想达到的朋辈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之增能效果。 (一)理论基础场域论社会心理学的场域论是由黎文(Kurt Lewin,1946)所初创,其基本假设是“任何事件的性质决定于包含此一事件的事件体系的关系。”个人行为由个人的内在包括遗传、能力、人格、健康、信仰、价值等。社会情境则指他人的存在或缺席、个人目标的阻力、社区态度等。场域论就认为,基本上,每一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行为,以及环境的诸多相态。运用场域论来分析戒毒者的复吸行为,实际上是由其现时所处社会、生活环境所影响所至。因而我们将探讨如何抵制所处不良环境(如社会上毒品买卖猖獗)

6、的恶劣影响,同时利用正面环境因素(来自家庭的温馨关爱氛围)来影响、巩固戒药行为。 (二)实施模型任务中心模型这个模型有两个因素:1.虽然它可以包含于治疗模型之中,但是,它更强调目标明确化,以及增加工作压力的程度。2.使用更多的团体参与,且尝试在团体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途径。所以,这个模型可说是治疗模型与行为修正模型的折衷模型。芮得与艾普斯坦(Reid and Epstein,1972)主张这个模型的社会团体工作以解决下列问题为最有效:人际冲突,社会关系不满意,正式组织的问题,角色履行的困扰,社会过渡的问题,反应性情绪困扰,应变能力不足。本次小组希望在短期内、解决或降低戒毒者复吸比率的问题,为

7、在短时间内集中、有效的达成目标,运用任务中心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三)预防介入手法本次小组活动主要从认知重整、技巧建立和生活方式修正三个方面介入。具体来说,认知重整包括正面陈述、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和应付心像等强化技巧;技巧建立是加强进行角色扮演、自我监察和行为复发预演等技巧训练;有关生活方式修正,则包括一切运动、自我松驰及时间管理等生活调节技巧。 (四)辅导方法协助戒毒者的辅导手法,主要是以案主为中心、动机式面谈法为主。技巧层面,包括有:1、运用积极聆听,掌握参加者的感想积极聆听是社工对服务对象表示尊重的基本态度,辅导的目的是协助戒毒者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将辅导员本身的价值观或方法强行加诸

8、于小组成员身上。因此,社工在带领小组过程中,不应带有任何价值判断、批评或责怪的态度;而是要集中了解成员们的感受和观点。社工要以真诚而尊敬的态度倾听及了解小组成员的想法。 2、运用同理心对参加者作出适切响应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令成员感到辅导员在聆听及明白他的意思,且能进一步澄清辅导员对成员问题的理解。成员可由回馈中掌握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要作出改变的原因。若辅导员能把成员说话时可能有的感受也反映出来,将更能使成员感到辅导员对他的了解,拉近大家之间距离。3、问“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问题可协助成员尽量倾诉,探讨更多更深入的观点。 4、给予肯定小组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对成员所作的努力给予肯定和支持。说一些

9、赞许、欣赏或强调成员优点的话会很有帮助。 5、做总结目的是把在小组过程中曾讨论的资料串连起来,强化成员所说的话的印象,还能显示辅导员有留心倾听。另外,总结的串连特质也能彰显部分成员矛盾的心态,使其认知矛盾的存在。四、目的本次小组活动目的,是通过讨论、传授给戒毒者一些预防复吸的知识与技巧;提升戒毒者于出院后抵制复吸的信心和能力,更有效地巩固戒毒成果,更好的溶入社会环境,恢复社会功能。五、目标1、使成员了解戒毒后复吸的诱发原因,分享心瘾发作时的感受和情境,重视毒品之危害,坚定戒断之信心。2、针对复吸之诱因(包括心瘾发作时的感受),通过讨论、情景模拟训练,使成员基本掌握应对方法和技巧。3、使成员懂得

10、,如何寻找和利用系统资源(如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以辅助自己对抗复吸;增强其求助意识和能力。4、使成员了解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人际沟通等),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与兴趣、目标,适应没有毒品的生活,投入到正常的娱乐的社交活动。六、内容 七、财政预算 (暂无) 八、检讨方法 1、问卷调查2、成员小组活动中或活动后的言语表达(访问) 3、工作员的观察4、戒毒者出院后,电话回访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具体做法是,病人出院分别三个月、六个月后,由各位心理医生进行电话随访。随访中得到组员们是否复吸、有无应用所学之技巧对抗诱因、溶入社会之情况,作为本次小组的中长期检讨指标。篇二:小组工作计划书格式理念: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亲

11、身经历,发现现在不少的大学生不善于人际交往且交往方式单一,过度依赖于络。研究表明:以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微博、人人、BBS等为代表的络交际载体,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得一些大学生过分依懒于络,对他们的成才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络社交在带给大学生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络社交,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进而忽视了与身边父母、亲人、朋友等的交往,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产生不良反应。根据亲身体验和观察,发现过分依赖于络社交的同学基本都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公共场合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没事整天宅在寝室且大部分都是手机控。这

12、就严重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其以后进入社会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为什么如此迷恋络社交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刚进入大学,身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前朝夕相处的同学分隔几地,面对着的是来自五湖四海陌生的面孔;上课方式由原来的老师灌输式变成自学式,要求自己独立思考,更多的是要自学;社团和学生会的活动不断,要求我们能合理安排好我们的课余时间。一系列的变化突然发生,让一些大学生措手不及,只能借助虚拟的络社交来缓解压力。第二,一些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与人面对面的讲话让他们感觉不自在,甚至脸红。于是虚拟社交便成为他们的首选,虚拟社交以匿名的形式,让人感到更自由,开放。

13、这让他们对现实社交生活的复杂产生了抵抗的情绪,并逐渐逃避现实社交生活。第三,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低,分不清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一味沉溺于络社交,分不清社交络的利弊,从而无法自拔。那么如何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络的依赖,走出虚拟世界增强其现实社交的能力呢?首先,大学生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诉求,认识到络社交的利与弊,合理处理好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个小组会让组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有效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促进组员间的互动,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借助小组方法的介入帮助其面对类似问题。并且组员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互相

14、监督,相互支持鼓励,从而有更大的信心去提高和改善。理论:这个小组的对象是那些过度依赖于络社交而缺乏现实社交技巧的大二的学生。首先,应用到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显现。现在的大学生有固定的生活费,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这时候社交需求就变得很强烈。有一部分大学生大部分的空余时间都花在络上,聊QQ、人人而缺少现实的人际交往,当面对真人进行交往时就会不善言辞,不知如何相处。因此,提供一些现实的社交技巧能够帮助他们改善现实社交弊病,提高现实社交技能,这样的小组对他们是有很大帮助的。除此以外,在小组的沟通方法上,会较多地应用到行为治疗、矫正等。因为假设人

15、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要通过准确的观察,加上此理论觉得行为是由环境和外界刺激决定的,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就很高。正因为小组希望改变他们目前的社交难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而在学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行为理论指出透过模仿学习、回馈及正面鼓励是能逐步帮助学习和运用的。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在正面增强方面,在提供沟通表达训练后,若组员能在组中适当运用,工作员便会给予这些组员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至于模仿示范,工作员会以角色扮演的方法示范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是供组员观察的模型,引导组员模仿学习。同时,组员间也会互相观察,对别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加以仿效,也同样起到了模仿作用。目标:改善大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目的:1、让组员进一步加深认识2、让组员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3、帮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感,提高自信心 篇三: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共8篇) 篇一:小组工作计划书格式根据亲身体验和观察,发现过分依赖于络社交的同学基本都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公共场合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没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