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3381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摄影如何控制光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摄影如何控制光线-辽宁大学于静涛主讲对于摄影作品而言,大多数人赞成“光线起决定作用”的看法。无论说“摄影是用光来绘画” ,还是说“光线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 ,无一不是说明光线在摄影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摄影必须借助光线才能完成作品;必须首先了解光线种类并且灵活运用;必须根据光线的照射方向组织构图;必须依据光线照度制定曝光组合;必须使画面主体的主色调达到预想效果才能取得理想的摄影画面。所以说,摄影对光线的依赖如同人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我们想要得到理想的摄影作品就要通过有效的控制光线才能达到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光的种类、照射方向、照射强度以及光的色温等等,从而找出合理用光的方法。

2、光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来说,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光以及通过月夜星空的反射光。人造光的种类就比较多了,电子闪光灯、白炽灯、碘钨灯、霓虹灯以及影棚(舞台)聚光灯等等。在这些光源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不同效果的摄影无论哪种光源,基本都从以下几个方向投向被拍摄的景物,即顺光、侧光、前侧光(斜侧光) 、后侧光(侧逆光) 、逆光、顶光和脚光这 7 种光线投射方向。只有搞清楚各种光线条件下画面呈现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对的比较,才能掌握景物在特定的光线下如何控制光线的方法,在复杂光线条件下拍摄时逐步做到灵活运用光线,取得理想的摄影效果。我们这里就每一种光线条件下分别举出人物与风光图例进行说明,

3、有助于大家对于光线效果的感悟。一、 认识不同角度光线的视觉效果(一) 顺光效果顺光照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拍摄方向完全一致,二者在同一条轴线上。运用顺光摄影的特点是拍摄的景物明亮、鲜艳,色彩还原真切,景物的阴影较少。同时,由于景物表面凹凸不平、纹理多变,受光面积较大以及由于强光直射而使画面线条感减弱反差降低。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 陕北老汉顺光拍摄人物曝光速度极快,有利于保持人物的清晰度以及将其动态瞬间定格,不易产生虚化。 例如下面这幅作品:画面里的陕北老汉皮肤质感很好,黝黑的皮肤黑里透红,色彩还原饱和度很理想,胡须清晰,面部光感平和,平面视觉效果较好。整体人物虽然有一定立体感,但是其头部的毛巾反

4、差明显丧失了许多,毛巾与额头交界处阴影较重。当然,由于有毛巾的反射光,这条弧形阴影才得以改善。另外,人物轮廓光不够明显,面颊两侧较暗的部分与背景影调接近,几无区别;服饰暗部纹理明显受到了影响。拍摄数据:镜头 120 毫米,光圈 F5.6,速度 1/350 秒,ISO200。利用顺光拍摄风光作品同样与拍摄人物效果类似,但是表现形式却有不同。利用顺光拍摄风光作品画面比较明快,景物的颜色基本接近于人们肉眼看到的真实景观,与其他光线条件相比天空显得更蓝。过于真实的景观由于缺少特殊光线的勾勒,线条感明显减弱。近中远景在色调接近时往往难以区分开来,严重影响景物空间距离感的表现。本群城市风光顺光拍摄风光画面

5、黑白分明,色彩还原较好,有颜色的景物色彩艳丽,暗部的景物连成一片,个体形状差异不明显,纵深层次也不够清晰,整体画面犹如明信片效果。画面里,湛蓝色的水面、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林,高大的建筑群,弯曲的柏油路色彩还原都很好。天空云层虽然很丰富但是立体效果减弱了;楼群林立但是空间透视感减弱了;树木很漂亮,但是大多连成一片,那种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欠佳。拍摄数据:镜头 28 毫米,光圈 F8,速度 1/200 秒,ISO100。因此,除了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特殊需要以外,摄影人较少使用这种光线。(二)前侧光效果前侧光是光线从与照相机成大约 45 度角的左侧或者右侧投向被拍摄的景物。特点是景物较大面积接受强光

6、,较小面积接受反射光,因此,画面会产生一定的阴影,增强了画面的明暗差别,有利于强化景物的立体感、质感、透视感以及影调的变化,反差比较理想。这种光线很适合拍摄人像以及风光。例如下面这幅作品:3. 非洲女孩用来自右侧的前侧光拍摄这个非洲女孩,其面部呈现出了明显的立体感。画面里,非洲女孩黝黑的皮肤在前侧光条件下,其脸部出现了较好的明暗层次和质感,黑灰白转化均匀,凹凸纹理得到了较好的表现。尽管黝黑的皮肤处于背光状态下,但是阴影部分层次还是较为明显的。其额头、由于曝光控制较好,其面颊反射光不是很强烈,高光部位比较理想,面部肌肉凹凸感较好,尤其女孩眼睛在暗光部位显得更加引人瞩目。拍摄数据:镜头 80 毫米

7、,光圈 F8,速度 1/60 秒,ISO100。在利用前侧光拍摄风光时,景物色调会因为着光部位不同而出现饱和度的适当变化,影调也会出现黑灰白明显差别,这对于表现景观层次很有利。因此,这种光线较适合用来拍摄风光作品。利用前侧光拍摄拍摄彩色与黑白作品都会取得较理想的反差效果,只是用黑白影调来表现难度更大一些。例如下面这幅作品:来自左侧的侧光(侧面光)使地面层次变化明显,整体画面立体感强,山牛影、草影等较为明显。画面里,秋后的祁连山麓,清晨阳光刚刚照射到地面。利用侧面光照射,画面里牛的影子拉得很长,画面明暗分明,反差较大。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色彩还原真实饱和,画面显得较为活跃。尤其牛有了较好的轮廓光,由

8、近及远形成了较好的透视感。整幅画面犹如一幅油画。拍摄数据:镜头35毫米;光圈 F22;速度1/200秒;ISO100;+1EV 值。(四)后侧光(侧逆光)效果后侧光(侧逆光)是光线从与照相机取景方向成大约135度角的左侧或者右侧投向被拍摄的景物。特点是景物较小面积接受强光,较大面积接受反射光,因此,景物的轮廓光较强,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可以认为,这种光线是摄影人最喜欢的光线。问题是正对镜头的景物较暗,需要适当补光或者拍摄时调整曝光组合。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7. 话进城后侧光(侧逆光)从左侧投向两位藏族老人,人物面部整体效果明朗,光感柔和明快,光线效果较好。从老人服饰光影可以看出来,光线从左

9、后方投向人物时,人物形成了较好的轮廓光,其帽子、背篼、衣着出现较好的立体感。长焦距拍摄使得背景虚化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针对右侧人物面部点测光使得画面亮而不过,暗而不失层次。摄影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5.6速度1/250秒,ISO200。利用后侧光(侧逆光)拍摄风光几乎是摄影人最习惯于使用的光线。这种光线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理想的明暗反差,而且可以强化景物的空间距离感,影纹明显,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近中远景均可以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且带有斜线条光影,对于强化视觉美感极其有利。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8. 高原音符 后测光(侧逆光)从左侧山顶照到山坡上,山坡出现了极好的线条感。画面里,傍晚的山坡

10、上,即将落山的太阳将光线从左侧山坳处斜射过来,起伏的山坡形成了较好的光影线条,牧归的牦牛被后侧光线勾勒出了轮廓线,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点与线交叉融合,较好的表现出了后侧光带来的光影效果。拍摄数据:镜头 80 毫米,光圈 F16,速度 1/250 秒,ISO100。(五)逆光效果这里讲的逆光指的是全逆光,是阳光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取景的方向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且完全相反,是从景物的背面投射过来,直接投向镜头镜面的光线。这种光线条件下景物整体轮廓清晰,面对镜头背对阳光的一面光线较暗,画面达到了最大反差。如果曝光正确,可以得到画面亮丽、反差较强,立体感明显的作品。例如下面这幅作品:9. 大山的女儿全逆

11、光从从拾柴女孩身后投射过来,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物周边被光线勾勒出了明显的轮廓,出现了最佳的轮廓光效果,使其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有力于突出主体。面对镜头的人物面部本来很暗,由于对其面部进行点测光确定曝光组合,使其面部得到了较好的补光,同时具有了理想的层次。大光圈虚化了前景以及背景,突出了人物形象。拍摄数据:镜头 80 毫米;光圈 F5.6;速度 1/80 秒;ISO100。利用全逆光拍摄风光需要选择较高的机位,这样可以使得景物展现开阔与广袤。同时,这种光线能够使景物获得全面的轮廓光,光影效果极其抢眼,同时,有利于展示山峦绵延以及层林叠嶂的视觉效果。例如下面的作品:10. 秋韵接近地平线的夕阳从正对

12、镜头的角度照射到草原上,从树影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典型的全逆光条件下拍摄风光作品。由于逆光在水面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射光,使得小河流曲线效果得到增强。同时,逆光给牛群形成了明显的轮廓光,使牛群从背景中得以分离出来,景物立体效果得到了较好的表现。逆光进一步强化了反差,线条、韵律感更加强烈,这是逆光摄影的独特效果。拍摄数据:镜头110毫米;光圈 F8;速度1/250秒;ISO200;曝光补偿1.0。(六)顶光效果顶光是在中午情况下或者人为将光源从人物、景物顶部投射下来的光线。顶光近似于全逆光,但是,全逆光可以是中等角度或者是较低角度的光线。本群特邀于教授(924267694) 20:22:50 而顶光必须

13、是来自被拍摄景物上空最高处的光线。这种光线条件下,被拍摄的景物上部格外明亮,朝向相机镜头的景物相对比较暗,很容易形成极大的反差,人物容易形成阴阳脸,景物容易形成阴阳强反差近似剪影状态,所以较少有人使用这种光线。在这种光线下拍摄时就需要适当调整人物的面部朝向以及景物在画面里的位置。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1. 风姿正值中午时分,在顶光条件下,人物面部、服饰的反差较大,周边环境较亮,需要通过选景调整构图来达到拍摄的目的。由于这幅作品对人物面部进行点测光,因此,其面部不是全黑,而是较为柔和,特别是人物手里画册的反射光对其面部产生一定补光飘逸的金发同样有一定的反射光,因此对顶光可能形成阴阳脸效果产生了一定

14、的弥补作用。拍摄数据:镜头80毫米;光圈 F8;速度1/125秒;ISO100。利用顶光拍摄风光有一定难度。顶光往往使得景物一片亮白,缺失层次,反差过大,甚至接近于剪影效果。因此,利用这种光线拍摄风光需要严谨选择场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景物在画面中的布局。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2. 瑞纳河在中午时分,澳大利亚的瑞纳河上驶来一艘游船,利用顶光拍摄,游船顶部是最亮的部分,同时游船拖拽处的浪花形成了较好的亮线。由于顶光的作用,高楼树木都显得较暗,有利于突出游船和云朵,其他景物接近于剪影效果。河水映出了天空的蓝色调,形成了较理想的风景画面。拍摄数据:镜头120毫米;光圈 F16;速度1/250 秒;ISO

15、100。(七)脚光效果脚光是从地面上向上方投向景物或者人物的光线。大多用在拍摄广告或者想取得特殊人物摄影效果时使用。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3. 夜练画面里除了使用了轮廓光以外,重点在于使用了脚光。在拍摄这幅作品时使用脚光目的是使模特腿部下方不至于过暗,希望取得夜间摄影的亮调效果。这里脚光是与主光、轮廓光配合使用的,有利于增强人物靓丽感。如果只使用脚光,势必造成人物褪下、下颚等着光部位较亮,其面部等主要部位处于暗影之中,拍摄必定失败。因此,很少有人单独使用脚光拍摄人物。这里用了多盏闪光灯和同步器,取得了以脚光为主的较为理想的拍摄效果。拍摄数据:镜头35毫米;光圈 F5.6;速度1/125秒;ISO

16、100;彩色负片。在摄影实践中,除了上面介绍的夜间人物摄影以外,脚光大多应用于商业摄影以及艺术摄影。为了较全面的表现出广告产品的形状、性状以及原貌,就需要用多盏灯光来布光,其中就少不了脚光。有时为了达到必要的艺术效果同样也需要使用脚光。例如下面这幅作品:14.烟灰缸这幅烟灰缸的作品实际上是水滴的微距艺术效果。首先在室内拍摄架周边设置为黑背景。用透明水容器盛上稀释的牛奶,将容器中稀释的牛奶搅动起来,然后从大约40厘米高处滴入一滴稀释的蓝墨水。这滴蓝墨水在稀释的牛奶表面激起多种多样的美妙的造型。这幅作品旋转着的酷似烟云实则是水波纹的光影效果就是应用了脚光的缘故。拍摄数据:微距镜头;光圈 F5.6;速度1/125秒;ISO200;二、掌握控制光线的方法既然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条件下,控制好光线取得理想的拍摄作品呢?控制光线的方法是极其复杂的,需要根据光源分类、光质分类、主题分类、题材分类、创意分类、环境分类等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