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75332549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A版】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都江堰工程专述,坎儿井专述,京杭大运河专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世界各国都有着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促进和保障了各个时期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水利在中国也有着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历代有为的统治者,都把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及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先后建成一些相当规模的水利工程。,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孙叔敖、郑国、史禄、王景、 姜师度、苏东坡、范仲淹、 王安石、徐光启、左宗棠、林则徐,古代治水名人或水利专家,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上古: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安徽淮河)都江堰(四川岷江)郑国渠(陕西关中),西

2、汉:漕渠、白渠,两汉: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域),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1.春秋时期,芍陂简介,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

3、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芍陂,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2.战国末期,郑国渠简介,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与白渠示意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郑国渠,郑国渠,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3.两汉时期,东汉王

4、景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这次治理黄河施工一年,动员民工数十万,使黄河新河道与汴渠、济水分流。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王景,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4.隋唐北宋,隋朝投入巨大的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一共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把广大地区的水运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

5、中的郑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处。 尤为重要的是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议等。,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隋朝大运河,4.隋唐北宋,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明代大力治黄,采用“束水攻沙”,固定黄河流域,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刷黄”保证漕运。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5.元明到清中期,主要是通过堤坝稳定河槽,相对缩窄河道横断面,增大流速,提高水流挟沙能力,利用水力刷深河槽,以解决泥沙淤积问题。,把蓄积的清水用于用于冲刷黄河泥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都江堰位于四川省境

6、内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始段,是一座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都江堰相沿22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引水枢纽布置示意图,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都江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一、都江堰水利工程构成,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公元前251年,由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早期的都江堰记载甚略,校记河渠书只记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后人对此有许多推测,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为:根据现代地质调查,认为岷江原有一条支流,自灌县分出,流经成都平原,至新津归回岷江,李冰利用这里的地形条件凿宽进口,整治河道,增加进水量,这个进水口

7、即为都江堰永久性进水口,以形如瓶状而名“宝瓶口”。,一为:李冰开凿了进水口及修建引水渠首,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从不同角度看都江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关键点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

8、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主要作用:,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一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飞沙堰,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泰兴市姚王

9、镇水利站,二、渠首及灌区的管理,都江堰在汉代已设立专门从事管理。晋代蜀郡设有蜀渠都水行事、蜀渠平水、水部都督等官。明代设水利金事,清朝设水利同知,均是从事渠首管理的行政官员,在灌县有官署,灌区各县亦有相应官吏。,都江堰的管理以岁修为主,也就是说每年修建一次,每次历时半年,从阴历十月断流开工到来年三月底完工供水。除了岁修以外还有抢修和大修。,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当时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现代仍然是兴利除弊的骨干工程,尤其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更是今天应该借鉴的和发扬的。,三、世人对都江堰工程的评价,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利用其上若干竖井的地下渠道

10、引用地下水、实现自流灌溉的一种水利设施,简称坎儿井。,关于坎儿井的起源,大致有4种说法:,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坎儿井的做法: 先凿竖井探明水脉(含水层),然后沿水脉上游和下游挖掘一长排竖井。竖井间距一般在上游为80至100m;下游每隔10至20m一个。竖井的深度,向下游逐渐减小。各个竖井之间的地层挖通成为高约2m、宽约1m的卵形暗渠,暗渠长度不一,最长可达30km。,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坎儿井,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坎儿井在吐鲁番哈密等地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形成一定的坡降, 有防渗透和防坍塌的土质,泰兴市

11、姚王镇水利站,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现状:,减少原因:,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

12、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3)南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历史沿革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

13、大致分为3期:,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涿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第3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

14、)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1.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2.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3.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京杭大运河,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泰兴市姚王镇水利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