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5263584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2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光农业概述》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观光农业概述,一、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20世纪末的时尚。世界范围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而在我国则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农业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田野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从园林的最初形态可以找到观光农业的雏形。古希腊园林形成初期,多将土地修整为规划式园圃。种植果树、蔬菜和生产香料、各种调味品。古罗马,继承了希腊园林规则式的特点,种植方面花园占了较大比例,园林中的葡萄园、稻田不再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中世纪,园林以实用为主,城堡内的园林中设有规则的药圃和菜地。我国园林的雏形周朝的苑、圃中,也栽有大量的

2、桃、梅、木瓜等农作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农作物在园林中应用也逐渐减少,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最大的园林理论家阿尔伯蒂的设计思想摒弃了纯实用的观点,认为果树不应种植在园林中。 今天,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又成为新一轮的热点。,(一)观光农业及其相关概念,1、农与农业 “农”解释为农业最早出现在商君垦令:“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汉书食货志上:“辟土殖谷曰农。” 农业(根据辞海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门。在中国农村中,习惯上分为农(农作物栽培)、林、牧、副、渔五业。通常这五业称为广义的农业,把农作物栽培业称为狭义的农业。 农业的特

3、点是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观光农业及其相关概念,2、观光、游憩 在我国文献中,与“观光”相近的有“游憩”、“旅游”等词。 (1)游憩的定义 依据美国西南太平洋林试所1976年Wild and Planning Glossary收集有关Recreation(游憩)的定义为: 游憩即闲暇时间的活动,如游泳、野餐、划船、狩猎、钓鱼。,依据Doelld Twardzik(1979)两人在“Elements of Parkl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一书内对游憩的定义,其一,强调游憩是人类的一种理智性活动。此一界定把Recreation(游憩)与Play(游戏

4、)分开来,后者是动物或稚童的天性,并且也无法基于活动的后果而作理智选择去从事的活动。 其二,游憩的收获是令人愉快的,可丰富肉体上、智力上及情绪上的经验。 其三,特别强调游憩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所从事的活动。 其四,强调游憩必须是个人的理智、道德及社会规范可容许范围内从事的活动。此点过去学者很少强调。,(2)观光的定义,观光一词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易经和左传。可被理解为观看、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风俗人情,即旅行游览的意思。 (1)陈水源(1980):观光具有“观赏文化风光”的意思,且观赏的内涵以活动为中心,及因活动而引起的空间的改变,这是观光与其它活动得以区别的主要根据。 (

5、2)倪执中:观光的意旨:人们为了达成某一意愿,离开原居住地,经过一段相当旅途,到达与居住地不同的处所,观察或体验环境中的事、物或其他特色。,观光、游览、观察某一地方的政风俗,偏重于静态观察。游憩是指人们自动地利用休假时间,从事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并通过活动来满足某一既定目的,以增进创造力及从事此种活动的兴趣。具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含意。 农业地区内发生游憩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游憩活动,在日本、我国台湾及一些西方国家所称谓的“观光农业”是农业游憩的一种经营形态,由于大家广泛使用扩充了的“观光”的意思,于是约定俗成,有时“观光”与“游憩”代表了相同含义。称为农业游憩或观光农业,其意义亦无差别。,(

6、二)观光农业,1、许荣辉(1975):农业游憩(Agri-recreation)将农业生产主体及其环境和观光游憩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活动方式。 2、林光志(1980):农业观光(Agritourism)是农业生产、传统观光和现代游憩观念三者的结合。 3、吕伟白(1981):观光农业是农民将所栽植的农产物,提供游客游憩观光或采摘以增加收入的一种事业。 4、林乐健(1983)观光农业(Agricultural Tourism)游览、观察有关农业生产相关的作业、产品及农村生活(利用农业生产与组织的场地、设备、产品、作业及试验结果,供游客从事观光游憩活动)。,(二)观光农业,5、Gilbert和Tung(

7、1990):乡村旅游: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 6、萧素莹(1983):从资源的观点出发,观光农业即利用:农业活动:耕作、采收、加工;农业产物的农产品(果实、蔬菜、花卉、茶叶)、畜产品、水产物。农业环境:耕作环境、居住环境及整体环境。 7、许金松(1985):农业观光(Agricultural Tourism)是利用农业生产的场地、产品、设备、作业及成果等,提供游客从事游览及观察等活动。包括农产、园艺、森林、渔业等园区,使观光游客获得游憩玩乐、调剂身心、学习农业生产及体验农产品收获的乐趣等好处。,(二)观光农业,(8)陈起祥

8、(1982):农业观光(Agricultural Tourism)属于产业观光(Industrial Tourism)的一部分。农业观光是游览观察农业有关的作业产品及农村生活、风俗习惯、包括农艺、园艺、森林、畜牧、蚕业、水产、农业加工、农业机械、水土保持、农业经济、农业推广、农业合作及农业教育。 这里所指的农业观光,正包括游憩性的观光,意指调剂身心、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具更新与创造的含义,亦即利用农业生产与组织的场地、设备、产品、作业及研究成果来提供游客从事观光游憩的活动。,(二)观光农业,9、藤井信雄(1973):很明确而具体地指出观光农业活动:都市人去拜访农园、牧场以及农、林、水产业的场所

9、,参与农、林、水产业的生产过程,观赏动、植物及景观,品尝农、林、水产品,有时钓鱼,有时骑马,这种在大自然中度过休闲时间的农、林、水产园事业,即是其概念。 10、卢云亭(1995):观光农业,只要有吸引力,能给游客增加奇趣、异趣、野趣、土趣、尝趣、乐趣、买趣,并拥有观赏、参与、习性,科考、健身、阅历等旅游功能的农业均可属观光范畴。 11、刘华楠(1998):旅游农业,亦称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它是农业与旅游的嫁接,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结合,变农业生产区域为旅游休闲、观光、生产消费于一体的旅游区域。,观光农业狭义,观光农业(或称旅游农业),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把农园观光、农艺展示、农产品提供与农村空间的出

10、让等生产、经营赋予旅游的内涵。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旅游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游览、调剂性劳动、学习及享用新鲜食物的一种农业。,观光农业广义,是指广泛应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扩大在农村的观光旅游功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农村观光浏览,及与之有关的旅游经营、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人提供具有农村特色的吃、住、行、玩、购等方面的服务和供应,满足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二、观光农业产生的因素分析,(一)综合因素分析 1、高密度社会的出现 绿地减少,

11、人类向往乡村生活。 2、消费结构的变化 生活水平提高,用于休闲娱乐的费用大大提高。 3、休闲时间增加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就提出未来的社会是闲暇社会,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面临闲暇时间的压力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曾预言,人类将第一次面临真正永久的问题如何度过闲暇,闲暇的增加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生活和劳动意识。 4、交通条件的改善 5、农村结构的改变,(二)我国观光农业的需求与供给因素,1、需求方面 (1)人口(总人口、年龄结构、地域分布、教育程度)趋势 (2)城市化进程 (3)国民生产总值 (4)个人所得及可自由支配所得 (5)交通建设及车辆 (

12、6)大众传播事业 (7)社会政治环境,(二)我国观光农业的需求与供给因素,(8)生活结构休闲时间 (9)休闲经验与观念 (10)偏好 (11)游乐费用 从事游乐活动所花费的费用,称为游乐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入场费、装备费等。游乐花费的水平愈高,则需求较低,反之亦然。观光农业的花费较低,属于平民化的旅游方式,因此其需求也较大。 由于受到上面所讨论的各因素影响,我国的游憩需求在数量和形态上都有所改变。,游憩需求量的增加 出游率增加;国内旅游线中,长线不热,短线急剧升温。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都市人长期处在时间与空间的压迫下,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另一方面则是由国内游客的经济承受能力所决定的。 游

13、憩形态的改变 据日本学者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游憩活动将具有以下倾向。大量化;多样化;大型化;主动化;户外化。 由于游憩需求有上述的变化趋势,“观光农业”这种游憩形态的产生,也是为了满足渐增的游憩需求,并符合游憩形态多样化、主动化和户外化的倾向。,2、供给方面,(1)农业目标的改变 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目标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等。农业观光园建设与此目标相一致。 (2)农业问题的刺激 观光农业带给农民的实质性利益有 获得直接销售利益;获得促销利益;获取其他游憩经营利益。 在我国,观光农业尚属起步阶段,从事农业观光园及相关类型开发的主要还是政府行为,或者说是旅游开发商行为

14、。真正由农户直接经营的还属少数,在提高农民收益方面不够直接。,三、观光农业的归属,(一)观光农业与相关学科 观光农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门园林与生态、农业、旅游、城规等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是现代园林的一个方面,是现代游憩内容的组成部分。 1、从生态学的角度 生态规划 2、从都市农业的角度 都市农业的特点 (1)都市农业是高效农业;(2)都市农业是高投入的农业;(3)都市农业是完全订单农业;(4)都市农业是城市规划农业。,都市农业的类型,(1)消费型都市农业 这里指由城里居民直接耕种市内或郊区农地,以满足生活消费目的的农业类型。有人把这种类型的都市农业叫做体验农业。由于面积有限,耕作者一般

15、不可能采取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在我国处在萌芽状态。 (2)服务型都市农业 这主要是指城市远近郊农民利用农业的自然属性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等需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服务型都市农业大都需要改良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作物品种,使环境和农产品具有可观赏性。,都市农业的类型,(3)产品型都市农业 现代化的、能满足城市居民新的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郊区农业可以看作是产品型都市农业。具有新功能的农产品包括无污染农产品、医疗用农产品、观赏性农产品等。举例,北京市、上海市。 从休闲、观光的角度出发,观光农业几乎涵盖了都市农业各种类型,所以观光农业属于都市农业范畴。观光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因其无污染且经济效

16、益显著,被称为“绿色朝阳农业”。,3、从生态旅游的角度,(1)旅游业的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 (2)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型和特色旅游转变 (3)生态旅游的崛起 1983年提出,生态旅游的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农业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4、从城市规划的角度,(1)工业革命前城市生活的绿色理想 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所以用造园手段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绿色理想。运用造园手段来寄托城市生活的绿色理想,是东西方园林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这一历史传统至今仍在延续。 (2)近代关于“田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为解决城市与乡村、人造建筑空间与自然开敞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矛盾,近百年来,许多先哲提出各种规划思想、学说和建设模式,较为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为:,“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中叶,在美国开展的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马尔从认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