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点土地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257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重点土地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重点土地评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评价学一、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二、土地评价的特点1)必须有特定的目的2)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3)时段性: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4)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5)综合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三、土地评价的意义1.)为土地税收服务 2.)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 3.)为土地交易服务 4.)为评价土地经营情况服务 5.)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6.)为环境保护服务 四、土地评价的工作程序(简答)各种土地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三

2、个主要阶段:1.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1 )土地评价目的的确定;(2 )收集资料;(3)制定工作计划。2.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1 )土地利用种类及其要求和限制性的确定;(2 )土地评价单元和土地质量评价;( 3)土地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相关资料及最终报告、表格和图件等。五、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标准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核心,也是土地评价依据在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过程,关系到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置信度。 一般需注意以下问题:1) 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质量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坡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条件、排

3、水性能等;2)要选择那些符合特定地区或特定利用方式要求的因素作为评价项目。如黄壤或紫色土种植茶叶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六、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作用于制图的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1.从国内外的土地评价来看,有五种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2.)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3.)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4.)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5.)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作为评价单元

4、。还有一种土地评价单元确定的方法,就是先以土地类型为基础,然后参考土壤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图斑而综合地确定土地评价的单元。 七、土地评价的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价系统有: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三级序列;FAO“ 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级序列;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中国 1:100 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八、土地评价的发

5、展趋势 (论述)应该回答出以下要点:(1 ) 综合化。从单纯自然评价到自然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评价。服务的目的也逐渐综合化。(2 )多元化。土地评价研究从大农业综合评价转向农、林、牧单项作为评价。另外旅游用地评价、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等也逐渐的开展。(3 ) 精确化。随着资源调查工作的结束,各种数据资料完备,土地评价工作会越来越细,成果的实用性变强。一些小区域、典型地段的土地评价会越来越多的开展,而且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方面的应用,也会提供土地评价的精确性。(4 )定量化。要实行定量化,就要进行土地评价方法和评价技术手段的更新。土地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

6、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土地针对某种作物或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九、 FAO 土地评价纲要 分类系统( 1976)土地适宜性纲指适宜性的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的限制性种类或所需改良的措施;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 十、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 零级单位土地区以气候因素中的水热条件为依据,反映区域间生产力的对比,土地适宜类 是在土地潜力区的范围内,依据对土地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等在土地适宜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

7、源评价的核心。土地限制型在土地等的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深度划分,在同一限制型内,具有相同的主要限制因素和相同的主要改造措施。在同一等内,型与型之间只反映限制因素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土地资源单元最低一级分类单位 表明土地的自然类型或利用类型,是由一级具有较一致的植被、土壤及中等地形或经营管理与改造措施上较相同的土地构成。土地评价单元是由土地构成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实地是性质均一的单元。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较大差异。是土地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1)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综合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主导因素差异原则针对性原则实用性原则(2)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方法有

8、地块法、网格法、叠置法和多边形法等。(3)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主要因素影响土地适宜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植被状况、水文和水文地质状况与环境质量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和区位条件等。(4)适宜性等级的初步划分适宜性等级的高低与单元综合分值的大小相对应,分值越大,级别越高,反之亦然; 不同适宜性级别间综合分值具有明显差异; 任何一个综合分值只能唯一对应一个土地适宜性级别; 土地适宜性级别的界线不打破行政权属界线和线状地物。数轴法、分值频率曲线法、总分等值线法(一)土地分等定级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

9、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二)城镇土地等反映城镇之间的土地的地域差异。它是将各城镇看作是一个点,研究整个城镇在各种社会、自然、经济条件影响下,从整体上表现出的土地差异,土地等的顺序是在各城镇分开进行排列的。(三)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和利用效益的差异。通过分析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程度和频率等条件得到土地收益的差异,并据此划分出土地的级别高低,土地级的顺序是在各城镇内部统一排列的。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选择.(四)极值标准化公式(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案例中关于德惠市乡镇交通区位的计算)Yij第 i 个分等对象的第 j 项因子分值;(j),Xj当第

10、j 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益呈正相关时, (j)=1 且 X= ;当第 j 项因子指标与土地利用效益呈负相关时,(j)=-1 且 X= ; Xij 第 i 个分等对象的第 j 项指标值;各分等对象 Xij 指标的最小值; 各分等对象 Xij 指标的最大值.十一、城镇土地定级的任务与目的城镇土地定级的任务: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内部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并评定城镇土地级。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为全面掌握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

11、、土地税费征收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十二、城镇土地定级的原则)/()()10minaxxyjijij 1)综合分析原则 2)主导因素原则 3)地域分异原则 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 5)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6)综合定级与分类定级相结合的原则 十三、城镇土地定级技术程序1)建立城镇土地定级的因素体系2)确定各因素的权重3)划分定级单元4)计算各因素的指标值和作用分5)计算定级单元各因素分值,加权求和计算总分值,按总分的高低,初步划分土地级别6)进行土地收益测算或市场交易价格定级,对初步划分的土地级进行验证和调整7)编制城镇土地定级图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分类定

12、级(商业、工业、居住)因素表(有哪些必选因素、因子)十四、定级因素对土地质量影响方式分类根据定级因素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方式,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可分为点、线状因素和面状因素两大类。1.点、线状因素的主要特征:1)定级因素与整个城镇定级空间范围相比,呈点状、线状分布,即该类因素依附客体所占的土地面积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集聚性;2)定级因素不仅对其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产生影响作用,而且还通过扩散作用对周围地块乃至整个城镇土地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3)这些因素对周围土地的影响作用随距离衰减,分为影响随距离变化呈线性衰减和非线性衰减两种类型。 2.面状因素的主要特征:1)与整个土地

13、定级城镇空间范围相比,该类因素呈面状分布,依附客体在城镇中分布面积较大;2)面状因素一般仅对其自身客体所在位置上的土地产生影响作用,对周围的地块基本上没有扩散作用。十五、土地级别的划分方法总分数轴法:将总分值点绘于数轴上,按土地优劣的实际情况,选择数点稀少处为级间分界。总分剖面图法:沿城镇若干方向作总分变化剖面,按土地优劣的实际情况,以剖面线突变段作为级间分界。总分频率曲线法:对总分值作频率统计,绘制频率直方图,按土地优劣的实际情况,选择频率曲线分布突变处为级间分界。1.农用地分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14、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等别的过程 2.农用地定级:指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遵照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级别的过程十六、农用地分等工作流程(1 )准备工作(2 )资料收集与初步整理(3 )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4 )划分因素指标区域或样地适用区 (5 )分等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确定 (6 )整理现有资料,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7 )分等因素分值图的编制及分等因素分值计算 (8 )分等单元划分及单元分计算(9 )初步分等

15、与等别调整(10 )分等成果形成(11 )成果验收、整理、归档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 主要指种植制度,即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2.确定基准作物基准作物指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进一步区分: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七种 3.确定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1)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是在最优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评价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可能

16、单产水平。农用地的“本底”产量水平。 (2)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计算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在当地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实现的最大可能产量水平农用地的“现实”产量水平。 (3)农用地等指数的计算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地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在当前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实现的最大可能产量水平。农用地的“经济”产量水平。 17、土地生态评价指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重点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为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提供服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