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21396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农村研究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研究论文-寒冷地区新农村绿化景观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摘要:将寒地乡村绿地主要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自然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五个类别。提出针对寒地乡村绿地景观系统的绿地规划模式及应用,分别为:点状+块状+线状绿地规划模式;块状+带状绿地规划模式;楔形+块状绿地规划模式;综合绿地规划模式。最后,提出对寒地乡村绿化模式的补充。 关键词:寒地;寒地乡村;绿化;绿化模式 寒地乡村,由寒地城市的概念可理解为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乡村具有冬季寒冷、降雪、寒风和日照时间短、季节变化明显,等气候特点。因此,对于寒冷地区的新农村绿化,需因地制

2、宜,适地适情。本文基于对寒冷地区特点以及规律性的研究,针对寒冷地区的一般特点,提出适于寒冷地区的乡村绿化模式以及其应用。 1 寒地乡村绿地景观系统的分类 对寒地乡村绿地景观从空间角度对其进行层次分类,根据乡村内的建设与规划情况,将寒地乡村绿地划分为建设区绿地系统和建设区以外绿地系统。本文着重对建设区内绿地规划的研究。 建设区内的绿地系统的划分,首先,从村民的生活及使用功能出发,包含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田、果树林等生产作用的绿地,其次为满足村民的活动需求及游憩空间的建设需要,要具有部分供村民休闲活动的绿地空间,以及具备一定数量的宅旁绿地。最后,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考虑,还应建设有助于污染隔离,防风

3、御寒的防护绿地以及为开发的自然存在的绿地。 本文根据使用功能及村民生活的需要,将寒地乡村绿地主要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自然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五个类别。 2 寒地乡村绿地景观系统的绿化模式建立 本文根据对寒地乡村绿地系统的分类情况,结合当今绿地规划模式研究,提出针对寒地乡村绿地景观系统的绿地规划模式,分别为:点状+块状+线状绿地规划模式、块状+带状绿地规划模式、楔形+块状绿地规划模式,以及将三种对策相结合的综合绿地规划模式。 3 寒地乡村绿地模式 SWOT 分析 对寒地乡村不同绿地模式的景观效果分析,本文主要采用 SWOT 分析法。具体分析结果见表 1。 由表 1 分析得出不用绿地规划模

4、式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宜的应用机遇和存在的不足及挑战,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不同绿地模式进行合理分配应用。 4 寒地乡村绿地模式的应用 4.1 点状+块状+线状绿地规划模式 1.释义 “点状绿地”主要以附属绿地为主。 “块状绿地”是指广场绿地、公园绿地、公共绿地等。 “线状绿地”是指联系点、块状绿地的道路及景观绿带。 2.应用 主要运用与寒地乡村的整体绿化景观规划,主要特点是“见缝插绿”,并能良好的保证绿地均匀分布,能较好满足寒冷气候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图 2) 3.优势 在寒地乡村的绿地规划中,采用点状+块状+线状的绿地规划方法,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绿化效果。将附属

5、绿地为主的点状绿地与广场绿地、公园绿地、公共绿地为主的块状绿地整合规划后,利用线状的道路及景观绿带将其合理串联,促成乡村绿地系统的有机结合,丰富了绿地空间,并且到达了绿地分布布局均衡的效果。 4.2 块状+带状绿地规划模式 1.释义 “块状绿地”是指住区绿地和公共绿地。 “带状绿地”主要是利用自然要素而形成的绿带走廊。 2.应用 主要运用于寒地乡村绿地景观规划中生产绿地与中心交界处或滨水区等边界地区。块状绿地和带状绿地结合,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景观效果显着,形成贯穿的绿色网络,较好利用自然环境要素塑造乡村绿地景观。(如图 3) 3.优势 块状与带状绿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住区绿色景观空间,深入乡村内

6、部,直接与附属绿地相连,将自然的清新空气和景观直接带入中心。同时,规划时可形成纵横贯穿绿色轴线,在绿带的节点处将绿地扩大,形成不同规模的公共绿地,使居民置身其中,享受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 4.3 楔形+块状绿地规划模式 1.释义 “楔形绿地”是指郊区大面积自然绿地或滨水地区的水面、山川等自然景观通过绿色廊道或河流等方式进入乡村内部,并以楔形方式延伸到住区内部,与住区广场绿地、公园绿地、公共绿地、附属绿地等中心绿地相互融合。(如图 4) 2.应用 此对策主要运用与寒地乡村自然绿地和防护绿地与中心绿地的结合绿化上,首先将乡村中心各类绿地以块状形式规划组合,然后某一侧大面积的乡村自然绿地楔形引入到住

7、区的内部,与中心的绿地组合,达到景观的均衡性。 3.优势 通过对自然绿地的直接借用和引入,可迅速构成大面积的绿地系统。通常将楔型绿地方向与冬季盛行风向垂直方向引入,可阻止寒风侵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 4.4 综合绿地规划模式 综合绿地规划策略是前面三种策略的混合运用,基本上能够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地布局。适合于复杂多变的乡村用地布局,形成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网络。如图 5,可在住区的内部规划形成一个大的椭圆型集中块状绿地,通过线状绿地的触角形式,楔型延伸到住区的每个角落,并在局部节点处进行放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和块状绿地。通过绿带与中央绿地相连,作到了点、线、带、面的有机融合,同时应注重绿

8、地与建筑地下空间的有机协调,可形成寒地村民冬夏皆宜的室外休闲空间。 参考文献: 1杜立柱.浅谈寒地生态住区设计J.城市规划,2006,(8):84-86. 2韩伟强.村镇环境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39,47. 3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 4毛开宇.适应气候变化的寒地城市建设思考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3):120-126. 5孙明,邹广天.寒地城市住区绿地规划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增刊(1):214-219. 6王哲.关于寒地城市生态设计的几点思考J.低温建筑技术 2004,(1):20-21. 7冷红,袁青.发达国家寒地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3,(4):60-66. 8王耀武,宋聚生,刘晓光.寒冷地区大学校园规划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2):8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