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21348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综合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现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可以是天生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 B、 C、 D、2、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类项有(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理论、信念和道德民主选举、信访举报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商品贸易A、 B、 C、 D、 3、下列关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文化生产力对经济政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文化力已成为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人生的经历 B、经济、政治生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文化知识5、对“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6、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民族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

3、节日7、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互联网传播B、文化的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是评价民族文化有无力量、力量大小的标志C、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融合的过程D、文化传播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和政治会谈8、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有( )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北京菊儿胡同魔术红与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 B、 C、 D、9、 “站在前人的肩膀从事文化创造”这句话的意思是(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进步10、文化创新是( )A、文化发展的实质

4、 B、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D、文化进步的标志11、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在于( )A、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12、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文化创新领域中,我们可以采用的途径有(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革故鼎新博采众长A、 B、 C、 D、13、坚持文化创新,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应( )A、外来文化会腐蚀传统文化,应坚决抵制 B、继承传统文

5、化的同时应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C、外来文化是优秀文化,应该全盘吸收 D、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继承和吸收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A、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的历程,秦朝时期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给与了西方工业文明巨大的冲击15、下列关于文字和文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是文字发展的最高表现A、 B、 C、 D、

6、16、民族精神是( )A、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B、固定下来的,永恒不变的C、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D、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17、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句话的涵义是(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民族精神B、摈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C、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全新面貌D、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1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A、 B、 C、 D、19、对待文化生活,我们应该( )看到文化市场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腐朽的

7、文化传播抵制低俗文化泛滥、净化文化市场坚持正确的方向,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反对一切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A、 B、 C、 D、20、当代先进文化的特点是( )“三个面向”“民族的” 、 “科学的” 、 “大众的”培育“四有新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 B、 C、 D、21、我们所要建设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指( )A、社会主义文化 B、有中国特色的文化C、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 D、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不同的新文化22、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必须始终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必须坚决抵制

8、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来文化D、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3、从 2000 年开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 12 个部委的组织下,无数的青年学生和劳动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中。从文化的角度上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树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先进文化的建设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A、 B、 C、 D、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培育“四有新人” B、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 D、三个面向25、下列关于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知识水平高,思想道德水品一样高知识文化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是互相矛盾的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奥的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A、 B、 C、 D、二、非选择题:326、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3 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还指出载人航天精神,同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培育和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两弹一星

10、”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强大动力。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1)请从文化竞争力角度分析我国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意义。(2)为什么说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与历史上的其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27、材料一:2006 年 7 月 10 日,媒体报道上海出现“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这种教育方式不讲课文、不教英文单词、不上一般的小学算术,秉承“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的宗旨下, 12 个年龄不等的孩子放弃传统教育,

11、走进私塾念起了“四书五经”和英文原著,兼修数理化课程,课余还会练习瑜珈和游泳实际上,孟母堂并非“全国首家” ,在湖南、厦门、广州等地均有类似的全日制私塾,而其背后均有读经机构推动。材料二:8 月 23 日,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张文明确否定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的教学形式。他认为全日制私塾违背义务教育法严格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精神,孩子必须进教育部门所认可的学校接受教育。张文表示,孩子入学接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养成教育,即一种认识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是家庭教育环境所无法给予的。另外,诸如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以及军训课程等也是家庭教育所缺失的。材料三:即将于今年月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

12、确规定,年满周岁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同时也是强制性的。除“ 私塾” 形式外,社会上还出现不送孩子上学而由父母充当教师在家教育的现象,对此,新义务教育法也予以否定。而孟母堂负责人称,这只是一种家长自愿组成的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回答问题。(1) 、试从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关系角度上思考“孟母堂事件”(2) 、 “孟母堂事件”给与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D 4.C 5.B 6.D 7.B 8.D 9. C 10. A11. B 12. D 13. B 14.D 15.

13、B 16. D 17. C 18. D 19. A 20.C 21. A 22.C 23 . C 24. B 25. B二、非选择题26:(1)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还包括以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文化实力的竞争。而民族凝聚力源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文化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都在重视自身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实践

14、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这一精神,有利于鼓舞和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4(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繁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载人航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一方面它们都是党领导下发展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集中贯穿和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鼓舞和动员各族人民奋斗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这些民族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民族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都是广大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将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产物,体现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27:(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需要在继承中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确定教育内容,实际上是选择人类文化的过程;组织教育的内容,实际上是整理人类文化的过程。我们所传承的文化应该是既有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有文化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具有时代性。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