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517046 上传时间:2017-09-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2012-01-08 06:45:02| 分类: 校本课程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寄 语随着小学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校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本着启动思潮、激活个性、唤醒潜质、勃发智慧的原则,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学校特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了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辑。校本教材开发与编辑中,教师们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注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文素养,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参与者精心组织,通力协作,编写了学校本系列教材,教育学生用理性去追求完

2、美。没有耕耘者的求索与创新,就不会有希望田野上品种的丰富和品质的提高;没有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课堂的实践,也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教材凝聚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孕育的是学生的希望和未来,彰显的是学校的理念和特色。愿校本教材为希望的田野增添一分亮色,愿校本课程使希望的田野上成长出更加多彩的生命!呼唤了,心歌便汇入永恒;求索了,追求会通达悠久;拼搏了,事业将属于无限。潜山路学校校本课程,将在呼唤、求索与拼搏中扬帆远航。目 录第一课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第二课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一般问题第三课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第四课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J第五课 小学生睡眠与健康第六课 小学生体

3、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第七课 小学生生活卫生常识第八课 这些食物别和牛奶一起吃第九课 鸡蛋最营养的烹饪方法第十课 健康饮食二十条第一课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如何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呢?1946 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并且在这次大会上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这个定义有些过分突出了个

4、人体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我国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统一了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除此定义表述外,许多的心理学者J或专家也提出过一些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 10 条标准: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触;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

5、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虽然目前尚无量化水平比较理想的方法或工具来界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但专业心理工作者仍可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手段把两者分开并划分出不同的水平。大的区分原则是:(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的差异;(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协调一致;(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相对稳定,行为表现出一贯性。一般情况下我

6、们可以从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等七个方面判断人的心理是否健康。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不能算心理健康。 2、情绪稳定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

7、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标准是:行动得到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心理健康的人总是有目的地进行各项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经过考虑而采取果断决定;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4、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J 5、人际关系适应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8、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悦纳他人,也能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人际关系协调和谐。6、适应能力良好 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人的一生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主动去适应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有比较充足的安全感。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

9、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个方面。从内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各项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从外部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的丰富状态。 第三,心理健康既是

10、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心理健康不是指没有失败、没有烦恼、没有焦虑、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境中有效调整自己,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非意味着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有综合的和相对的标准,不能以单一的表现和绝对的数字为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某种测验,达到某个数字就为心理健康,达不到就为心理异常。 J第二课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一般问题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日前指出,目前青少年及儿童存在五大健康问题,家长和社会应

11、予以关注和重视。 一是营养不良和肥胖。在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同时并存。在全国范围内,儿童营养不良相对集中在西部,但在北京,6 岁至 18 岁的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孩子也占到6%至 7%。造成这部分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与营养不良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肥胖。近两年肥胖儿的增长速度惊人,北京的小学生中肥胖儿占大约15%,这一数字比 10 年前翻了一倍。儿童肥胖会导致成年肥胖,而成年肥胖又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目前这些疾病已经呈现低龄化趋势。专家支招:对于儿童的肥胖问题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对于已出现肥胖问题的儿童,父母和家庭不能采取简单减重的方法,更不能

12、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行为治疗等三方面的综合配合和科学治疗。二是近视。1999 年,我国中小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在城市中,近视率居高不下,还在继续增长,农村则明显上升。课业负担重、用眼时间过长是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导致近视的发生提前了。专家支招:过去防止近视的重点放在 9 岁以后,现在家长和学校应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开始防范近视。同时,在减轻课业负担后,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在家中不要用眼过度,看电视、打游戏机、看光盘时间过长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三是龋齿。我国中小学生的龋齿发病率与世界水平比较并不高,但是有了蛀牙不及时修补的问题

13、突出。有些孩子小小年纪恒牙就坏掉。有了蛀牙应及时修补,即使是乳牙也要修补,因为乳牙如过多脱落,会影响恒牙长出后的排列。龋齿引发的牙疼痛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饮食和消化,蛀牙还会破坏孩子的咀嚼功能,影响到颌面部的发育。专家支招:婴儿在七八个月时,父母就要为他轻柔地擦洗刚生长出的乳牙,不要让孩子抱着奶瓶睡觉,避免婴儿“奶瓶龋”的发生。在孩子 3 岁以后,家长要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地教育他们建立正确的刷牙、漱口习惯,这一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并适当选用含氟的儿童牙膏。孩子睡觉之前刷牙完毕就不应当再进食。为防止食糖过度引发龋齿,要控制孩子不要过多地贪嘴吃零食,尤其是含糖的软饮料,给予牙齿适度的休息。四是贫

14、血。贫血问题与大城市孩子营养不良总是有相似之处,这种贫血并不是缺乏食物造成的,而与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缺乏有关。专家支招:有的家长缺乏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识,例如,炒菜用铁锅就可以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多铁;在吃饭前喝橘子汁、吃西红柿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而饭后喝茶则不利于铁的吸收。此外,牛奶、鸡蛋中虽含有铁,但很难吸收,而瘦肉、猪肝中的铁质则容易吸收。了解了这些知识,纠正贫血就很容易做到。J五是心理卫生问题。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存在过度害羞、胆子小,有暴力倾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面临升学、就业、早恋等压力时表现突出。专家预计,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将呈上升趋势,因此,社会、学校和家

15、长应对这一问题充分关注。另外,专家指出,绝大多数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专家支招:在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无理取闹时,不要轻易迁就他,可以先离开一会儿,但等孩子平静以后一定要给他讲清道理;教孩子与小朋友相处,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对孩子的承诺必须兑现;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切记不要对孩子说“笨” 、 “猪” 、 “傻”等字眼;对孩子不要过度紧张;经常和孩子沟通;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态度要一致;注意教育孩子的时机;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对于自我意识已经萌芽的孩子,一些小事不妨放手让他自己拿主意,父母可以从旁指点,但不可过于细致;让孩子知道自己和

16、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点心理学,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发现征兆及时请教心理医生第三课 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部分中小学就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我省的杭、甬等市的一批中小学老师也就自觉地开展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九十年代后,我省的多数学校都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 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己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