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得性无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75120357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习得性无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习得性无助)(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得性无助,S.H.,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 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塞里格曼的小狗实验(1967年),步骤一:把一条狗放进一个笼子里,锁住笼门使狗 无法轻易从笼子里逃出来。而笼子里装有电击装置, 通过这一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刚好能够 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使狗毙命或受伤。,塞里格曼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地挣扎,想逃出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它发现无法逃脱后,挣扎的强度就逐渐降低了。,步骤二: 把这只受过电击的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

2、间用隔板隔开。 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 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 实验者发现,这只曾受过电击的狗除了在头半 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绝望 地忍受着电击的痛苦,根本不去尝试有无逃脱的 可能。,步骤三:把没有经受过电击实验的狗直接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发现这些狗全部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塞里格曼把上述实验中, 狗的绝望心理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对人的启示,在对人类的观察实验中,心理学家也得到了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结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

3、。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破罐子破摔,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我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无助感的形成过程,2、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这时会感到自己的反应与结果没有关系,产生“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结果不可控”的认

4、和和期待使人产生了无助感。,4、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影响后来的学习。,1、获得体验,努力进行 反应没有结果的状况被 称为“不可控状况”。,“习得性无助” 学生的心理特征,成就动机水平低 自我意识消极 自我效能感低 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 最易出现的家庭模式,过度保护,溺爱,高标准,专制,以上情绪,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情绪不稳,自尊心较强却缺乏自信,容易遭遇挫折却又不能很好处理挫折,最终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原因,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

5、生占了很大的比重。,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不正确的归因,将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全都归于自身,从而沮丧, 失望。,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改变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观念,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象 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谢,谢,观赏,THANK YOU VERY MUCH!,S.H.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