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51181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宁与周边地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及区域竞争问题研究 国民经济综合处【内容提要】 随着区域竞争的愈演愈烈, 只有正确认清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实力变化, 知己知彼、 未雨绸缪、 取长补短,方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本文以“十一五” 主要经济数据为支撑,对济宁与周边徐州、 临沂、潍坊、淄博等市经济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一些潜存的隐忧问题及针对性建议。旨在 通过该文全面分析把握我市目前自身经济发展及外围竞争形势, 以期正视周边区域竞争, 发现问题、 寻找差距、 弥补短板、保持优势。 徐州、济宁、临沂是淮海经济区的三大主要城市,经济总量分列淮海经济区前三位。近年来,徐州经济呈 跨越发展之势

2、,多数指标均已赶超济宁;临沂经济也在加速发展,赶超跨越的脚步愈来愈近,今年 10 月份,国 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通知 ,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越来 越大。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高效推进, 潍坊和淄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相对优势将进一步放大,两市将迎来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新机遇。 “不黄不蓝”且非革命老区的济宁越发 感受到区域竞争的强烈挤压,感受到慢进则退的落伍之痛和被“边缘化” 的潜在危机。在此严峻形势下,跟踪 关注并全面分析对比周边主要竞争城市经济发展变化便有很强的针对性、必要性和时效性。 一、济宁周边地市区域竞争现

3、状分析 任何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双赢、多赢发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规 律,也是大势所趋。济宁是山东的南大门,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 进的独特区位优势, 作为山东向南合作竞争发展的前沿, 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 济宁有区位优势、 有资源支撑、 有产业基础,集聚发展要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在区域竞合中处于一个相对很有利的地位,京沪高铁 的开通运营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地位。然而,对区域竞合态势,我们要看清面临机遇,更要明晰潜存危机。 省内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都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 “黄蓝”两区域内城市本来就 基

4、础厚、实力强,目前又都在抢抓蓝色经济区机遇,借助国家和省里的倾斜支持政策,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推进 新一轮发展,呈现出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的迅猛态势。临沂各项经济指标都在直追济宁,菏泽 GDP、工业、 财政、 进出口、消费等多项指标增幅均高居全省前列。 处于“非黄非蓝” 下的济宁在区域发展中如不及时跟进, 就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受限。省外周边来看,徐州“ 十一五”期间经济实现跨越式大 发展,经济总量已反超济宁坐上淮海经济区头把交椅,苏北其他四市投资、财政等发展速度都一直居高不下。 南部的苏北和皖北地区已进入发展快车道,西部的豫东地区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5、 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当年的标兵落得我们越来越远,昔日的对手已变成今天的标兵,以前的追兵正成为 现在的对手,这样的处境,确实令人警醒、发人深思。能不能在区域竞争中“抢位争先”,对济宁确实是严峻 的考验。 二、纵向分析:济宁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纵向分析:济宁“十一五” 与财政: (一)GDP 与财政: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 2005 年翻一番,年均增长 14.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 2005 年增长 99.4%, 年均增长 13.5%。 地方财政收入是 2005 年的 2.5 倍, 年均增长 20.7%; 地方财政支出是 2005 年的 2.9 倍,年均增长 23.

6、5%;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6.7%,较“十五”末提高 1.4 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为 12.6:53.3:34.1, 与“十五” 末的 14.0: 55.0: 31.0 相比, (二) 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2010 年, 第一、二产业分别下降 1.4 个和 1.7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 3.1 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 均增长 15.4%,贡献份额提高到 40%。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61.7%,比“十五” 末提高 11.8 个百分点,占比超过煤电 产业 23.4 个百分点; 制造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时期 51

7、.4%提高到 78.9%, 提高 27.5 个百分点, 而煤电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时期 48.6%下降到 21.1%。 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 达到 35.5%,比“十五”末提高 13.1 个百分点。 (三)工业:2010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 4220 家( 口径调整前),比 2005 年增加 2661 家,是 2005 工业: 年的 2.7 倍;规模工业增加值是 2005 年的 2.2 倍,年均增长 19.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 分别是 2005 年的 3.2 倍、2.9 倍和 2.8 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33.2%、31.3% 和

8、30.6%。“十一五”期间, 累计完成投资 4420 亿元, 是“十五” 时期的 2.2 倍, 年均增长 22.6%。 (四)投资与消费: 投资与消费: 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实现年均增长 22.5%、21.3%和 31.0%,与“十五”期间相比,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则 低于“十五”平均增幅 9.0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投资增速分别提高 21.7 和 10.8 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 3650 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 2.7 倍, 年均增长 19.1%。 2010 年,消费与投资增速差距缩小为 3.7 个百分点,较“十五”末减小 10.5 个百分点。(五)对外贸

9、易:“ 十一五” 期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 20.3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 156.3 亿美元,其中出口 对外贸易: 89.9 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 2.1 倍、2.9 倍和 2.8 倍,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六)城乡居民收入:2010 年,济宁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05 年增长 84.6%,年均增长 13.0%;农民 城乡居民收入: 人均纯收入比 2005 年增长 80.5%, 年均增长 12.5%。 2010 年末, 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1275.10 亿元, 是 2005 年末的 2.3 倍,年均增长 17.7%。三、横向研究:济宁与徐、临、淄、潍四市发展实力比较分析 横

10、向研究:济宁与徐、 (一)GDP:“十一五”期间,徐州经济实力迈上快车道,年均增长 18.5%,高居五市第 1 位,较居第 2 位的 )GDP: 济宁高 4.1 个百分点。淄博、潍坊均年均增长 14.3%,略低于济宁,临沂年均增长 13.5%,较济宁低 0.9 个百分 点。总量方面。与徐州比较,2005 年济宁还略高于徐州 6.9 亿元,2010 年被徐州反超 324.1 亿元。2005 年较 淄博、潍坊分别低 184.5 亿元和 226.9 亿元,到 2010 年差距进一步扩大为 324.1 亿元和 548.1 亿元,当年的标 兵仍是标兵,但落得我们已是越来越远。 三产占比: (二)三产占比

11、: 2010 年,济宁服务业占比达到 34.1%,居全省第 9 位,较潍坊高 0.4 个百分点,较徐、临、 淄三市分别低 4.2 个、4.6 个和 0.6 个百分点,差距顿显。整个“十一五”期间,济宁服务业占比提高 3.1 个 百分点,提高幅度与徐州等同,但与省内临、淄、潍三市相比分别低 1.3 个、2.6 个和 0.3 个百分点。大力发 展服务业,目标虽明晰,任重而道远。(三)地方财政收入:“ 十一五”期间,徐州以 32.1%的年均增速高居五市首位,高出济宁 11.4 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 较临、淄、潍三市分别高 12.5 个、11.7 个和 8.5 个百分点,进入 2011 年更是达

12、到了 4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 量方面,2005 年徐州仅略高于临沂,居五市第 4 位,2010 年便跃居五市第一位,较济宁高 66.4 亿元,较临、 淄、潍三市分别高 77.4 亿元、69.0 亿元和 33.2 亿元。省内来看,济宁财政收入总量多年居全省第 5 位,但与 居第 4 位的潍坊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5 年两市财政差距为 4.2 亿元,到 2010 年差距放大为 33.2 亿元,居第 6 位的淄博也一直以微弱的劣势紧追不舍。(四)工业增加值:济宁在工业方面的传统优势被徐州逐步蚕食并借机赶超,与省内老牌工业强市淄博、潍 工业增加值: 坊的差距正在逐步变大。总量方面,与徐州比较,20

13、05 年,徐州工业增加值较济宁低 162.0 亿元,到 2009 年 差距缩小为 74.3 亿元,2010 年上半年便实现反超济宁 83.1 亿元,2010 年全年反超 187.3 亿元。省内与临沂比 较,相对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与淄博、潍坊的差距有增无减、渐行渐远,其中原因,令人深思。速度方面, “十 一五”期间,徐州以 20.2%的年均增速高居五市首位,高出济宁 0.3 个百分点,较临、淄、潍三市分别高 0.5 个、1.7 个和 1.6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 (五)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济宁投资年均增速为 22.6%,居五市末位,较临、淄、潍三市分别 低 0.8 个、0.5 个和

14、 0.7 个百分点,较增幅最高的徐州低 5.2 个百分点。总量方面, “十一五”期间,徐州投 资实现大跨越、大发展。2005 年,济宁投资较徐州还高 65.8 亿元,到 2010 年徐州反超济宁 597.1 亿元。与潍 坊的差距由 2005 年的 433.4 亿元扩大为 2010 年的 852.0 亿元;与临沂、淄博的相对优势由 2005 年的 86.2 亿 元和 230.7 亿元缩小为 2010 年的 43.9 亿元和 161.3 亿元。(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一五 ”期间,临沂消费以年均 19.5%的速度居五市之首,总量方面也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7.2 亿元领先其他四市

15、,显示出其全国第二大批发商贸城的独特优势。与临沂相比,2005 年济宁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较临沂低 47.6 亿元,到 2010 年差距有增无减,进一步扩大为 193.7 亿元, “十一五” 年均增速也低 于临沂 0.4 个百分点。 2010 年, 淄博和潍坊消费也都突破了千亿元关口, 较济宁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巩固, 2005 由 年的 5.8 亿元和 63.3 亿元,2010 年扩大为 42.2 亿元和 187.6 亿元。(七)外贸进出口: 外贸进出口: 徐州对外贸易在“十一五 ”期间取得较快发展, 外贸出口年均增长 28.5%, 居五市首位, 较济宁高 13.4 个百分点,较临、淄、潍三市分

16、别高 11.5个、13.6 个和 4.6 个百分点。 2005 年徐州外贸出口额 居五市末位,较济宁低 4.1 亿美元,2010 年反超济宁 3.3 亿美元。 省内来看,与临、淄、潍三市差距也在扩大。2005 年,济宁外贸出口额三市差距为 1.2 亿美元、8.6 亿美 元和 17.9 亿美元,2010 年差距分别扩大为 5.3 亿美元、17.3 亿美元和亿美元。(八)城乡居民收入:“ 十一五”期间,济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3.0%,仅高于淄博 0.4 个百分 城乡居民收入: 点, 居五市第 4 位, 较徐、 临、 淄三市分别低 0.4 个、 1.2 个和 0.8 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5%, 分别低于临沂、淄博 0.9 个和 0.4 个百分点,较徐州、潍坊分别高 0.1 个和 0.4 个百分点。总量来看,2010 年徐州、临沂、淄博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破 2 万元关口,分别高出济宁 1133 元、1212 元和 195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济宁仅比临沂略高 689 元,较徐、淄、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