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75021960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5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压力加工车间设计主要设备负荷计算(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计算是在确定各种计算产品的工艺流程和初选设备的基础上,根据产品产量的要求、制品的工艺性能以及设备特点,对各主要设备或工序进行具体的科学分析和必要的理论汁算,从而确定出种产品在各工序的准确而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其各种消耗定额,并确定各部分及各环节之间的协作配套关系。 工艺计算的内容包括:主要加工工序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制定;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定额卡。,5 工艺规程的设计,制定工艺规程的目的 充分利用被加工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并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并保证设备的安全;进行高效率的生产。 制定工艺规程的内容 确定出每种计算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所经过的各工序的工艺规

2、程(工具材质、尺寸、形状及各加工道次被加工件的形状、尺寸变化等)和工艺参数(力、温度、速度及表面介质等条件)。,5 工艺规程的设计,在工艺设计中,工艺规程的制订和工艺参数的选择,要比照同类工厂的实际调查统计情况加以确定,并作必要的计算。计算方法详见金属塑性加工学,下面仅对轧制、挤压拉拔的工艺计算作简要叙述。 轧制规程的核心是变形规程(压下规程或压下制度)其必然离不开温度制度,速度制度,辊型制度和张力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压下规程设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1 咬入条件的校核 hmax D (1-cosy) 式中:hmax为道次最大压下量;D为工作辊

3、最小辊径; y为允许咬入角,热轧按轧制速度查有关资料确定。 冷轧按润滑条件确定:hmax = R f 2 式中: R工作辊最小半径, f摩擦系数,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2 热轧时的温降计算 ( 采用实测、经验公式、理论公式计算) Q= KFpT,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3 轧辊强度校核 (1)校核Pyx 轧机的最大允许压力Pyx是确定轧辊尺寸的主要依据,即轧辊尺寸是由Pyx确定的,一旦轧辊的尺寸确定后,按轧辊尺寸可计算出轧辊的Pyx,其是轧机各部分强度最薄弱的部分。,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式中: P为各道次的轧制压力,B,R,h为相应道次的轧件宽度,轧辊半径

4、和压下量。 为了安全起见,此处R取工作辊的最大半径。 为平均单位压力,应根据不同轧制情况选择合理的公式。,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计算公式: 热轧中厚板 斋藤公式,西姆斯公式或志田茂公式等。 热轧薄板带西姆斯公式或志田茂公式等。 冷轧板带 斯通公式,勃郎特-福特公式或希尔公式等 型钢,钢管艾克隆德公式等。,5.1 轧制规程设定计算,(2)轧辊强度校核 见“章静老师机械设备课程” (3)主电机校核 见“王萍老师轧制原理课程”,5.2 挤压工艺计算,挤压工艺规程的设计主要是挤压比的设计及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包括挤压速度和金属流出速度)的确定。 挤压温度确定主要依据也是相图,塑性图和再结晶图,但由

5、于挤压时变形热可使制品温度上升几十度甚至300以上,故应考虑挤压温度的控制值。,5.2 挤压工艺计算,挤压速度包括: 挤压速度主柱塞,挤压杆,挤压垫的移动速度。 金属流出速度金属流出模孔时速度。 变形速度单位时间变形量变化大小。,5.2 挤压工艺计算,通常挤压时比较注重金属流出速度Vl Vl主要取决于金属与合金的可挤性,制品的质量要求,挤压机的能力及最大挤压速度。 挤压工艺设计主要是挤压力的计算,其是制订挤压工艺规程、选择和校核挤压机的能力及零部件和工模具强度的重要依据。,5.2 挤压工艺计算,1、挤压力计算 公式: (1)皮尔林公式使用方便,适用各种挤压条件,误差大。 (2)普洛卓洛夫公式适

6、用于低塑性高强度难变形金属。 (3)塞洛尔内公式采用玻璃润滑剂挤压钢及稀有难熔金属。 2、挤压机校核 PmaxPyx,5.2 挤压工艺计算,3、工具强度校核 穿孔机稳定性,抗拉强度 挤压轴稳定性,抗压强度 挤压模抗弯,抗剪强度 挤压垫抗压强度 挤压筒等效应力(安全系数),5.3 拉拔工艺计算,主要是拉拔力的计算和电机功率的计算,6.1工作制度和年工作时间的确定 6.1.1工作制度 连续工作制节假日不休息,三班或四班三运转 非连续工作制节假日休息,一、二或三班工作,6 主要设备负荷计算,6.1.2 年工作小时的确定,6.1.2 年工作小时的确定,说明: (1)年计划工作时间是设备一年中最大可能的

7、工作时间 (2)非计划停工时间是由于技术或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待料,待热,待气,待电等,其约为计划工作时间的0.80.92(参见表7-1)。现代化轧机取上限。 (3)大中修和小修时间如已包括交接班和换工具时间应扣除,不能重复计算。 (4)在确定年工作时间时,应参考国内外同类厂家的实际情况取平均先进水平。,6.2.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1. 轧机小时产量 A = 3600GK1b/T 式中: G为原料重量(t),b为成材率(%), T为轧制节奏时间(s) K1为轧机利用系数理论轧制节奏时间与实际达到的轧制节奏之比值,其包括操作失误如轧件打滑;前后工序不协调;零星不需要停车小事故等。即轧机

8、不需要停车的时间损失。对于现代轧机取0.81.0,不同轧机取值不同。,2. 轧机平均小时产量AP A为某一产品或代表产品的小时产量,当车间产品很多时,由于品种,坯料规格,成材率和轧制道次不同而有不同的Ai,为计算年产量或考核车间的生产水平而确定AP。 AP在一定时间内轧制产品总量与消耗的总时间计算,6.2.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6.2.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Ti= Qi /Ai,轧制产品总数量(设计车间年,季,月,旬产量)。,完成轧制产品总量所需要的实际工作时间 (年,季,月,旬),(1)按轧制品种总量与消耗的总时间计算,6.2.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Qi,Ti代表产品总量,完成代表产品总量所

9、需要实际工作 时间。 该法虽然无考虑生产各产品过程中难易程度,但计算简单,在产品方案相近和足够代表产品的情况下,其计算值与实际较近。,6.2.1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2)按劳动量换算系数计算 劳动量换算系数: Xi=Ab/Ai 式中:Ab,Ai分别为标准产品,某种产品小时产量(t/h)。 通常以年产量中百分比最高的产品为标准产品,按实际生 产统计的数据Xi则: AP=1/(X1a1/Ab+X2a2/Ab+-+Xnan/Ab) 式中:ai为不同品种在总产量中占的比例。 其虽考虑了各产品生产时的难易程度,但Xi不易固定,实际计算结果有较大误差。故设计时常用第一种方法计算。,6.2.2 轧制图表,(

10、P172173) 其也称轧制进程表和轧制工作图表 轧制图表表示和反映轧制道次和轧制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轧制图表的四个特征时间 纯轧时间,间隙时间,轧制节奏时间,轧制延续时间。,6.2.2 轧制图表,轧制过程的安排是否合理,不仅对产量、质量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对整个车间生产的各方面有重要影响。 典型的几种轧制图表如下:,6.2.2 轧制图表,1. 单机座可逆式轧机 图中: T轧制节奏时间 T=Tz+t Tz 一根料轧制总延续时间 t前、后两根料之间轧制间隙时间(原始间隙时间) tzh,tj道次纯轧时间,道次间隙时间。,6.2.2 轧制图表,T = Tz-tjch 式中:tjch轧件同时通过轧机

11、之交叉轧制时间,即前后两根料在轧制总延续时间中之重叠部分。,2. 横列式轧机,6.2.2 轧制图表,T= tzh1+t,2. 横列式轧机(活套轧制),6.2.2 轧制图表,T=tzh+t 纯轧时间 tzh1= tzh2 = -= tzhn 间隙时间 tj1=tj2=-=tjn,3. 顺序式轧机,6.2.2 轧制图表,特点:(1)通过各机架之秒体积流量相等; (2)各道次间的间隙时间随各机架轧机轧制速度的提 高而递减,tj1tj2-tjn-1 (3) 轧制节奏时间为: T = tzh+t (4) 轧制总延续时间: Tz = tzh+,4. 连续式轧机,6.3.1 挤压机设备小时生产定额,设备小时

12、能力,或称设备小时处理量。 Hb=G/T Hb设备小时产量t/h G 坯料重量t T 节奏时间h T = t+t1+t2 t 机动时间,即机上纯工作时间; t1间隙时间,即该料从上机开始操作至结束间的间隙 时间 t2各循环间或其他必须的辅助时间,即两块料之间的 间隙时间,对应于轧机,t、 t1、 t2即 、 、t 则设备操作节奏时间: 当G用成品重量计算,T用秒单位并考虑设备利用系数K1时, 则:Hb=3600GbK1/T b成材率,%;K1设备利用系数,查表7-1 对于挤压机,每次只挤一根料, T= t+t , t=(Ld-l)/vj Ld锭坯长度,m; l余压长度, vj平均挤压速度, m

13、/s;,6.3.1 挤压机设备小时生产定额,1. 综合平均小时产量(平均小时产量)HP(AP) (与轧机相同) 2. 年产量:Q年=HPTjw Tjw年实际工作时间,6.3.2 挤压机年产量计算,实际工作时间(U),6.3.3 完成年计划产量所需要设备台时,6.3.4 完成年计划产量所需要的设备台数N,N = U/W W设备年实际工作台时 (时/台) 一般辅助设备的能力是主要设备能力的1.11.2倍。 N(取整数),6.4 设备负荷率计算,设备负荷率()反映了设备充分利用与否及设备之间的平衡情况。 对于主要设备,通常: =计算台数/采用台数100% =生产产品所需的台时/设备年规定的台时100

14、% =年实际工作时间/年规定工作时间100% =计划年产量/实际年产量100% 实际年产量=AP年规定工作时间 计划年产量=AP年实际工作时间,6.4 设备负荷率计算,如果设备负荷大于0.9甚至1.0,说明负荷过重。应考虑增加设备台数。 一般情况下,设备负荷率以介于0.70.85之间较合适。该值过低,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过高则负荷过重。,6.4 设备负荷率计算,注意: 由于热轧机各工序是连续作业,轧机各代表产品的小时产量Ai受各辅助设备生产能力的影响,生产链上的薄弱环节(通常是加热炉)将影响轧机能力的发挥。 因此,在确定轧机的Ai时,以各生产链上最薄弱的小时产量定为轧机的小时产量Ai;在计算年实际工作小时和轧机负荷率时,均以此最薄弱的 Ai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