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01410 上传时间:2017-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医学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论文-动物宫颈炎模型的构建作者:李娟,于晓丽,杨惠芬,车欣轩,叶菜英,张德昌【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宫颈炎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阴道机械刺激组和阴道涂抹致病菌组。经 12 周后,各组小鼠分别做宫颈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阴道机械刺激组 90以上小鼠宫颈产生炎症。结论 通过阴道机械刺激成功构建了小鼠宫颈炎动物模型。 【关键词】 宫颈炎症;刺激【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odal of cervicitis in mice. Methods The adult female Kunming mice we

2、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vagina mechanical stimulation group, vagina-spreading pathogenic bacteria group. After 1and 2 weeks, the cervices of mice of different groups underwent histophathologic examination.Results Cervicitis occurred in more than 90% mice of the vegina mecha

3、nical stimulation group. Conclusion The cervicitis model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by vegina mechanical stimulation.【Key words】 uterine cervicitis;stimulation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宫颈脓性、臭味、疼痒,间有灼热,严重的病人坐卧不安,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宫颈炎模型,对药物筛选、研发和临床研究方面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器械 阴道刺激毛刷(自制)、大肠杆菌(实验室培养)、棉签。1.2 动物 昆

4、明小鼠(1820g)雌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 1.3 实验方法1 昆明小鼠 60 只,实验前进动物,正常喂养 3 天,使动物适应环境。1.3.1 动物分组 将动物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 20 只,阴道刺激组 20 只,阴道涂抹大肠杆菌组 20 只。1.3.2 方法 刺激组及涂抹致病菌组每天 1 次,一周后每组处死 10 只动物,取宫颈处组织切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余动物继续重复第一周实验,待两周后处死剩余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宫颈炎模型的建立。1.4 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体重变化及正常动物宫颈组织学,对比机械刺激致炎及大肠杆菌致炎 1 周、2 周时动物宫颈病理组织学的改变

5、。2 实验结果2.1 动物体重变化 表 1 给出各组动物致炎一周后体重变化情况,表 2 给出各组动物致炎二周后体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各组动物体重虽有不同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表 1 动物阴道刺激一周后体重变化(略)结果显示,各组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t 检验 P 值均0.05;各组间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t 检验 P 值均0.05。表 2 动物阴道刺激两周后体重变化(略)结果显示:各组平均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t 检验 P 值均0.05;各组间平均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t 检验 P 值均0.05。2.2 病理组织学结果2.2.1 正常动物宫颈病理组织学结果 鳞状上皮

6、层及柱状上皮层大致正常,间质及腺体内膜正常 (图 1 略)。图 1 正常动物宫颈病理组织学结果鳞状上皮层及柱状上皮层大致正常,间质及腺体内膜正常 2.2.2 两周后机械刺激致宫颈炎动物模型组病理组织学结果 见图 2。鳞状上皮层变性坏死,大部分脱落缺失,鳞状上皮层变薄,有炎性细胞浸润,柱状上皮层变性坏死,部分上皮缺失,柱状上皮及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层变薄,结构不清,上皮无明显增生增厚,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较多,腺体扩张,分泌增生有明显的异形结构,其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图 1 宫颈炎动物模型组病理组织学结果(略)3 讨论为寻找一种简便、可靠的宫颈炎动物模型,我们采用阴道机械刺激和涂抹致

7、病菌两种实验方法,经 12 周实验后,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一周和两周后实验组(机械刺激组和涂抹大肠杆菌组)动物体重与对照组比,P值均0.05,差异无显着性,但肉眼观察动物体重与对照组比还是偏小,提示与宫颈炎症反应有关,而病理组织学也支持此结论。动物机械刺激和给大肠杆菌一周,病理组织学结果即明显看出机械刺激组较大肠杆菌组的炎症反应明显,但由于小鼠的自身修复能力很强,此时两组动物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无法达到作为宫颈炎模型的要求,经过第二周的进一步刺激致炎和给大肠杆菌致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机械刺激组炎症反应更加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柱状上皮层变性坏死,部分上皮缺失,柱状上皮及间质有大量炎

8、性细胞浸润,上皮层变薄,结构不清,上皮无明显增生增厚,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较多,腺体扩张,分泌增生有明显的异形结构,其间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加深,达到模型要求;而大肠杆菌致炎组的炎症反应仍不理想,不适合作为成功的动物模型应用,其原因可能与我们所用菌种的致炎能力减弱有关,也可能与此种系小鼠对大肠杆菌的敏感程度有关2。就我们实验室的结果,利用机械刺激法成功构建了阴道宫颈炎动物模型。【参考文献】1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223,905-928.2 赵媛.大鼠生殖道炎症动物模型构建.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1):402-4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